巧用教材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时间:2022-07-30 10:40:43

巧用教材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出版社S版教材版面设计直观形象,画面丰富多彩,内容生动有趣,而且更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在使用S版教材低中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教材特点,灵活地使用教材,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注重健全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真正“动”起来,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一、巧用教材,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语文出版社S版教材一二年级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识字、写字。对于大量的识字任务,如果单纯地拼拼读读,显然是单调而又容易回生的。《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利用教材编排的特点,努力创设识字情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自己学会生字,运用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识字水平。

如在教学第二册《添“口”歌》时,我就根据本课生字都是独体字加上“口字旁”变成合体字的特点,让几个学生戴上准备好的头饰“口”、“门”、“刀”、“土”等图片,图下方写有相应的字。让学生比赛给“口”交朋友组新字,学生兴趣盎然。然后初步向学生渗透汉字的造字规律和表意功能,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规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创设这样的一个教学情境,把枯燥无味的识字变活了,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识字中,高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不仅会认,而且会用。同时又教给学生用部首识字的方法,这对于后面教材中遇到的归类识字以及生活中遇到的汉字,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提高识字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二、巧用教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显性因素进行创造性地教学,不但能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还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点燃阅读兴趣的火花,让学生爱读、乐读,在读中体味文章蕴含的感情,感悟作者的思想,理解课文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如教学第四册《假如》一课时:我根据本课诗歌琅琅上口、前3节内容相近,结构相似的特点,力争“以读书为主”。首先我让学生边读第一节边想,“我”为什么要给小树画上太阳和云朵?”并且适时地引导学生想象及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到“我”这样做能给小树带来温暖和力量,体会我对小树的爱护之情。接着,我让学生回顾本节的学习方法,逐步放手,让学生利用迁移法自学第二、三节,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再在四人小组内讨论。这样,在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阅读的兴趣浓厚,肯读肯钻,通过研读课文,找到了答案,尝到了成功的甜头。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得到了较好的培养,而且也促进了阅读能力在不断地提高着。这样的指导过程,对于学生以后遇到的同类型课文以及课外阅读中的文章,他们就可以利用迁移的方法来学习,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我再利用本课教材编排的特点,抓住文中第四节的留白,以“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给谁画什么”为话题,拓展延伸,加深情感体验。学生们的妙语连连:“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无家可归的孩子,画一个温暖的家;”“我要给深受地震灾害的人们,画上结实抗震的房子,让他们无忧无虑地住在里面。”“ 我要给流浪的小狗…… ”可见,通过情景的创设,对话的交流,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从而热爱自然,关爱他人,一句句充满人文关怀的话语油然而生,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也不言而喻。

此外,S版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是作者创造智慧的结晶。每篇课文蕴藏着丰富的信息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再创造的机遇。主体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如“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你喜欢‘小哥哥’吗?把你的想法和同学说一说”。“你知道水有哪些用处?”等等,这些问题都能让学生在学了课文内容之后,再次展开了思维的翅膀,每个学生都能依据自己的理解,表达不同的看法。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和拓展,从而也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巧用教材,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对于刚刚接触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习作时感到最难的就是提起笔来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单一,有的甚至照抄硬搬,对习作缺乏兴趣,应付了事。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S版教材中习作内容的特点,想方设法地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让他们写自己的生活,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玩一玩”情景创设等形式,让学生自觉地进入写作佳境,将写作视为乐事,在乐中求学,学中悟乐,表达真情实感,逐渐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技巧。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第五册第一单元的习作《玩儿得真开心》时,我就根据教材的特点,努力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习作的真实情境。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举行“老鹰捉小鸡”、 “拔河”、 “捉迷藏”、“一二三木头人”等游戏活动。在分组活动过程中,我用一些轻松的语言,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表演者的动作、语言、神态及“观众们”的表现等。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口述这次活动的经过,谈活动的感受,再谈谈是从哪些情节中体会到的。由于这一活动都是出自同学们的真人真事,同学们又玩得很开心。因此,大家说话的情绪特别高。同学们在相互补充中,把活动场面及表演者的动作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这就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的:“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习作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然后我让学生把这次有趣的活动写下来。因为学生玩得痛快,从而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写得真实有趣。可见,根据教材中习作内容编排的特点,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活动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们走“生活——实践——习作”的创新之路,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丰富了写作内容,做到心中有“米”,“炊”起来就容易多了。这不仅克服了作文的畏难心理,反而觉得作文非常有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也促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巧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并采用各种方法、多种形式地进行创新性教学,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焕发生机与活力,自由自在地学与用,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水头镇水头中心小学)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育带来的变化 下一篇:诵读经典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