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属于教育的那份本真

时间:2022-07-30 08:29:28

追寻属于教育的那份本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一直伴随着黄振宇同志的教育人生。

黄振宇同志常常从本真语文的视角思考教育的本真,在他看来,“没有真实可信,教育的其他目标将无从谈起”。他心中的教育本真就是:“教育者能面向全体,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个体的兴趣特长和个性发展的需求,能培养人格健全、体魄强健、自主有为、合作创新,具有包容世界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

透视“炕房原理”

追求教育的本真,需要关注过程管理。在黄振宇看来,“没有过程的优秀,就没有结果的优秀”,“教育的过程类似于炕房原理,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语文教学是这样,教育管理亦然”。

黄振宇校长主张把结果的考核和过程的监管结合起来。在一篇教育随感《再论炕房原理》中,他这样说道:“教育管理就是过程管理,过程的好坏决定着结果的成败。过程是‘量’的积累,目标结果的实现是‘质’的飞跃。而在这一过程的最后阶段是万不可掉以轻心的,越是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越不可放松最后过程的管理,否则教育的努力也便会功亏一篑。这正如炕房孵鸡,卵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一直都很正常,在鸡蛋变作鸡的最后一天,我们似乎听到了即将破壳而出的雏鸡的鸣叫声,而在这时如果我们放弃了合理的温度与适宜的湿度,雏鸡也必将是万难破壳的,终究是旺蛋。”

过程管理的核心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好人生。”在黄校长的倡导下,泗洪中学在过程管理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预习习惯、堂堂清习惯、天天清习惯,以及充分利用边角时间的雷厉风行习惯、严谨的生活习惯……这些习惯,不仅仅是语文学习的习惯,更是学生学习及生活的习惯。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导演

追求教育的本真,需要关注自主管理。在长期语文教学中,黄振宇同志总结了自主教学的模式,这种模式让他的语文教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又把语文自主教育的成功经验引向了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自主发展。

为了加强教师的自主发展,黄振宇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倡导“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导演”,倡导教师自主反思、自主培训、自主提升,认为这种“自主”的精神不仅是个人发展的源泉,更是个人师德师能提升的动力。为了突出自主,学校不断加强对教师自主发展的思想引领,构建教师思想引领“二三四五工程”,即“两个负责”(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倡导“三个保持”(要保持一份单纯、保持一份纯真、保持一份理想主义色彩), 培养“四心”(感恩心、宽容心、敬畏心、谦和心),闯好“五关”(备课关、上课关、测试关、辅导关、反思关)。

为了加强学生的自主发展,学校组织了文学社、小记者团、广播社团、机器人制作小组、航模小组、天文小组、集邮小组等社团小组活动,开展了踏青远足、环保、洪泽湖科考、社区义工等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等节庆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着力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专长和能力,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2005年以来,泗洪中学先后举办6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成为展示师生特长的崭新的舞台。

深挖薄弱这座“富矿”

追求教育的本真,需要关注绩效管理。有一句话常常挂在黄校长的嘴边:“管理的薄弱有时就是一个富矿。”黄振宇同志在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重视关注学生的薄弱点,认为克服薄弱点是语文自主学习的主攻方向。

在教学管理中,他认为,找准薄弱,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往往是实现精明增长的起点。精致化管理需要把握细节,细节往往决定成败,精致化管理需要着眼高效,有效性是评估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唯一标准,是实现学校精明增长的重要体现,更是精细化管理的终极目标。

黄振宇积极倡导高效教学,认为高效教学应该具备这样的认识素养――“知不足、善思考、能改进、有特色”。知不足,就是要正视问题与差距,不能安于现状,不能自满而轻狂;善思考,就是要积极有为善于动脑,能发现问题,并能自主地解决问题;能改进,就是不被经验所囿,不为习惯所缚,因时而化,因学情不同而教有不同;有特色,就是要能形成富有自身特色和绩效的鲜明教学风格,形成别人可借鉴但又学不去的学校教学特点。

正是在对“富矿”认识的基础上,泗洪中学全校上下积极探索“2+2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从学生的薄弱出发”……

在乎每一条鱼

追求教育的本真,需要关注分层管理。面对学生的差异,黄振宇校长总是给予学生不同的语文“营养”。在教学管理中,他积极倡导个性化学习,要求全体教师“在乎每一条鱼”,让不同学生都有展示的舞台。

他在一次座谈会上说,自然界中的雀鸟哺雏存在着一种有趣的现象,成鸟在喂养小鸟时,巢中待哺的小鸟谁嘴张得最大,叫得最响,谁得到的食物或喂养的机会就最多,于是就出现同巢雏鸟生长发育大小的悬殊,大者越显其强,小者则越显其弱,甚至不待长成便夭折巢中。也许这是一种自然淘汰的法则,是物种生存进化的需要,但奇怪的是类似“雀鸟哺雏”的现象在现行教育中却时有发生。为此,他提出:“我们常讲教育要面向全体,‘在乎每一条鱼’应是教育者的职业道德要求,这正如医生的‘救死扶伤’。一个好老师在引导孩子走向成功时是应该具有‘一个都不能少’的全体意识的,而这一点,在功利倾向显明的应试教育面前,一些老师却恰恰是难以做到的,这也是一种教育的不公平,它给孩子造成的心灵伤害是极为深远的,有些甚至是终身难以弥补的。”

泗洪中学建立了一套学生分层管理的体制,尤其对“后进生”,遵循“转变一名后进生等于培养一名优秀生”的思路,按照“带研究生”的模式,教师定期对他们在学业、心理、学习方法上进行辅导,努力不让一名同学掉队。

返璞归真抓常规

追求教育的本真,需要从优化最基本的管理环节做起。在语文教学中,黄振宇同志注重从“本真语文”出发,让学生的语文学养更厚实。在教学管理上,他倡导“返璞归真抓常规,实践探索要务实”,不搞“花架子”,不搞“花拳绣腿”,从“闯五关”做起,努力使每项工作都能做到“精、细、实”。

黄振宇校长对精、细、实进行深刻的阐述。他认为,所谓“精”,就是要将工作做到“精益求精,优效高质”,不徒有形式,不哗众取宠,杜绝草率粗放、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精”是使工作能取得“优质高效”的前提;所谓“细”,就是能将工作中的问题或情况考虑得“细致而周全”,不丢三落四,不挂一漏万,防止阙如的遗憾,工作做细,才能做到漏洞的及时查补,做到百密而无一疏,“细”是“精”的基础,是夺取“高质”的保障;所谓“实”,就是要能“务实”,不搞花架子,不图虚名声,立足具体实际,工作思路、方法及手段能针对绩效的提高,做到切实可行。工作要真正能做到精、细、实,就需要勤动脑、不畏难、能吃苦、肯钻研。

2009年以来,泗洪中学每周四上午都召开学科组长例会,会议的主题始终都是“精、细、实”,都是探讨教学过程中的“病例”和有针对性的“处方”。

画好“同心圆”

在黄振宇校长看来,一个团队就是一个同心圆,每一名成员都要画好这个同心圆。在他还是一名语文教研组长的时候,就十分注重打造语文教师“同心圆”。今天,泗洪中学语文组也是宿迁市高中教育的一支劲旅。在教师队伍上,黄振宇校长积极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师能突出的教师队伍。

他在一次国旗下的讲话中说道:“杰出团队的显著特征,便是有共同的愿景与目标,有一个团队的核心价值观……团队精神的重要内涵就是应拥有共同的价值追求。规范就应成为大家共同追求的行为目标指向,只有在对这一目标指向形成共识时,才能真正凝聚起团队的精神,形成团队的意志,发挥出团队的力量。”

一个团队发展需要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为此,黄振宇校长在全校上下倡导“团队核心价值观”:只有在为团队提供优质服务中,才能更好地体现人生价值;只有去为团队创造最大的价值,才能求得自身最大的发展空间;只有努力去实现团队的发展,才能不断实现每个人的共同发展与成功。

关乎“一辈子”

黄振宇同志在其20余年的语文教学中,长期践行“真语文”教育观、“大语文”教育观,倡导语文教育要关乎学生的一辈子成长。在学校管理中,他也把关乎学生一辈子成长作为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近年来,泗洪中学的德育工作一直引发省内外的广泛的关注,该校的“四心”教育一直成为特色德育的一面旗帜。

面对少数师生思想中存在的认识误区,黄振宇校长在全校掀起了“四心”学习热潮――感恩心、敬畏心、宽容心、谦和心,连续四个学期开学国旗下讲话都是关于“四心”教育的:《学会感恩,你将飞得更高》《学会宽容,感受幸福,拥抱快乐》《学会谦和:营造和谐校园》《敬畏:人类美好品德的根基》。他还进一步阐释了“四心”的关系:“有了感恩心,才会对他人宽容;有了宽容心,才会时时谦和;有了谦和心,才会心生敬畏。”泗洪中学的“四心”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形成了广泛的影响,《江苏教育》《江苏经济报》《宿迁日报》等媒体纷纷报道泗洪中学的感恩教育先进事迹,省内外一些名校也纷纷到学校学习感恩教育的举措。

在黄振宇的心目中,教育的本真,不仅要关注学生“一阵子”,更要关注学生的“一辈子”,教育就是溶于学生血液的DNA……

作者简介:江苏省泗洪中学语文教师。

上一篇:“文化语文”丛谈 下一篇:紧扣文本言语,确立“教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