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体外循环管理

时间:2022-07-30 06:47:31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体外循环管理

急性肺动脉栓塞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由于病情发展快,一部分病人在发病初期即死亡。但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患者完全恢复的可能还是极大的。我院2003年8月至2007年6月成功地为5例急性肺动脉栓塞病人进行了急诊体外循环下肺动脉栓塞取出术,均获成功。现将体外循环管理的特点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5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均为男性,年龄最大者为67岁,最小者54岁,体重62~77kg(64kg),2例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静脉剥脱术后,3例为骨折内固定术后。

2方法

体外循环方法及心肌保护,5例病人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急诊肺动脉栓塞取出术。均采用膜式氧合器,非搏动灌注,流量2.2-2.6L/min.m2,灌注压力120-180mmhg。常规预充乳酸林格氏液1000ml,贺斯1000ml,根据检验结果预充白蛋白。采用浅低温,鼻咽温31.0-35.0℃,肛温32.2-33.2℃,体外循环中Hct维持于0.23-0.25。阻断什主动脉后间断灌注4:1含血停跳液。首剂按15-20ml/kg灌注(钾浓度为21mmol/L),间隔30min,行主动脉根部灌注。

3结果

体外循环体平均时间(92.5±16.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7.3±21.6)min,辅助平均时间为27min,5例均开放什主动脉后自动复跳。

4讨论

早期发现,及时诊断、治疗是挽救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前提保障。这5例患者在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心悸、低血压等症状时都及时进行了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显示右心室和右心房扩大,右心室内及肺动脉主干内有条索状团块且随心脏舒缩飘动,这就为下一步手术治疗提供了依据。

虽然目前对于急性大块肺动脉栓赛的手术治疗还有争议,但出现明显循环呼吸障碍且超声心动图诊断明确者手术仍是治疗的一种选择。

5例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栓塞取出术,5例均于诊断明确后2小时之内进行手术治疗。这样阻断了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为病人的生存赢得了条件。采用生物相容性更好的膜式氧合器,提高胶体渗透压可以更好的实施肺保护,同时维持较高的平均动脉压,也利于脑组织灌注,另外浅低温可以减少糖酵解,从而降低代谢性酸中毒的危害,更利于老年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

参考资料

[1]封加涛.体外循环下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大块肺栓塞1例,实用医学杂志,2008.01.

上一篇:AMI并发心源性休克行IABP的护理观察 下一篇:深静脉置管在重度烧伤中的应用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