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例胃粘膜下肿瘤特点分析

时间:2022-07-30 05:40:39

105例胃粘膜下肿瘤特点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胃粘膜下肿瘤特点。

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5例具有胃黏膜下肿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电子胃镜和超声微探头对患者进行检查。经过电子胃镜的检查后提示为胃黏膜下肿瘤的患者需要进一步接受超声内镜的检查。最后将所得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的检查以确定病因。

结果:105例胃黏膜下肿瘤的患者中62例为间质瘤(59.0%),21例为脂肪瘤(20.0%),11例为异位腺癌(10.5%),5例为类癌(4.8%),4例为平滑肌瘤(3.8%),1例为错构瘤(1.0%),1例为囊肿(1.0%)。而根据组织病理学的检查结果可知肿瘤常见的部位依次为固有肌层(61.0%)、黏膜下肌层(30.5%)、黏膜肌层(8.6%)。

结论:根据胃黏膜下肿瘤的病因、病变部位和超声特点可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愈率。

关键词:胃黏膜下肿瘤 电子胃镜 超声内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124-02

胃粘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是对起源于胃部上皮层以下的病变的统称,一般分为良性和恶性。SMT的胃镜检测结果通常显示为表面光滑的隆起性病变,比较常见的有平滑肌瘤、淋巴瘤、间质瘤等[1]。我们选取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5例具有胃黏膜下肿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电子胃镜、超声内镜等设备对患者进行检查,探讨分析肿瘤的病因、部位和超声特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背景资料。选取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5例具有胃黏膜下肿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80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为22岁到67岁,平均年龄为34.5岁。所有患者都经过了我院的超声内镜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腹腔镜手术的治疗,并且经过组织病理都证实为胃黏膜下肿瘤。

1.2 方法。使用电子胃镜(Olympus Evis 260)和超声微探头(UM-2R)对患者进行检查,设置探头的频率为8到12.0MHz。经过电子胃镜的检查后提示为胃黏膜下肿瘤的患者需要进一步接受超声内镜的检查。超声内镜会将胃壁的层次结构显示出来,具体为胃黏膜层和黏膜表面所产生的界面波相当于从内到外第一层的高回声带;黏膜的肌层相当于第二层的低回声带;黏膜下层相当于第三层的高回声带;固有肌层相当于第四层的低回声带;浆膜层和浆膜外组织所产生的界面波相当于第五层的高回声带。接着对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的肿块进行内镜下的黏膜剥离处理,而对位于固有肌层的肿块进行腹腔镜联合术中内镜的剥离处理。最后将所得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的检查以确定病因。

2 结果

经过检测结果显示105例胃黏膜下肿瘤的患者中62例为间质瘤(59.0%),21例为脂肪瘤(20.0%),11例为异位腺癌(10.5%),5例为类癌(4.8%),4例为平滑肌瘤(3.8%),1例为错构瘤(1.0%),1例为囊肿(1.0%),见表1。

3 讨论

胃黏膜下肿瘤一般分为良性和恶性的肿瘤,发源于胃上皮层以下其病变主要包括胃平滑肌瘤、脂肪瘤、神经性肿瘤、胃间质瘤、纤维瘤、淋巴管瘤、类癌、异位腺癌、囊肿等类型[2]。胃黏膜下肿瘤由于其组织学来源差异较大,不同肿瘤病变常见的部位和相应的超声内镜的反馈信息也有所不同[3]。研究报道胃间质瘤的发病部位较为广泛,在胃底、胃体、胃窦都可能发生,其超声内镜的反馈信号主要为固有肌层的低回声病变[4,5]。

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105例胃黏膜下肿瘤的患者中62例为间质瘤(59.0%),21例为脂肪瘤(20.0%),11例为异位腺癌(10.5%),5例为类癌(4.8%),4例为平滑肌瘤(3.8%),1例为错构瘤(1.0%),1例为囊肿(1.0%),可见间质瘤的发病几率较高其次为脂肪瘤、异位腺癌等。而根据组织病理学的检查结果可知肿瘤常见的部位依次为固有肌层(61.0%)、黏膜下肌层(30.5%)、黏膜肌层(8.6%)。由此可见根据胃黏膜下肿瘤的病因、病变部位和超声特点可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于永征,焦永凯,于中麟.胃粘膜下肿瘤52例分析[J].实用内科杂志,1992,01(09):29-30

[2] 李莉,高峰.105例胃黏膜下肿瘤特点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02(11):188-189

[3] 赵伟明,周烨.6例胃粘膜下肿瘤的诊断[J].中国癌症杂志,2001,03(05):44-45

[4] 栾琼.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临床处理与评价[D].复旦大学,2009.08(11):45-48

[5] 金震东,许国铭,李平,邹多武,周康源.胃粘膜下肿瘤超声内镜声像图的组织定征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8,05(12):25-27

上一篇:乳腺癌术后患肢康复锻炼的护理研究与进展 下一篇:探讨72例甲状腺瘤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