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72例甲状腺瘤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时间:2022-09-22 03:39:17

探讨72例甲状腺瘤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小切口手术在甲状腺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72例甲状腺瘤患者,随即分为研究组(n=35)和对照组(n=37),对照组给予传统甲状腺切除手术继续拧至,研究组给予改良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手术切口较对照组小;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改良小切口手术操作简便、创伤性小、并发症少,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关键词:甲状腺瘤 手术治疗 疗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205-02

甲状腺瘤属于常见外科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相对较高,以良性病变为主。现阶段,临床上主要提倡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传统切除手术虽然能够起到一定治疗效果,但是创伤性较大、并发症较多,而改良小切口则操作创伤性小、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显著。本文就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给予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72例甲状腺瘤患者,随即分为研究组(n=35)和对照组(n=37)。研究组35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在23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32.8±6.7)岁;病程:7d至3.6年,平均病程(12.3±4.5)个月;发病位置:单侧发病有23例,双侧发病有12例,肿瘤直径1至3.5cm。对照组37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在24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31.9±6.6)岁;病程:7d至3.5年,平均病程(11.8±4.4)个月;发病位置:单侧发病有27例,双侧发病有10例,肿瘤直径1至3.4cm。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比较。

1.2 手术方法。①传统切除手术:给予照组37例患者颈丛阻滞局部麻醉,与颈部处却横向切口,在距离胸部锁关节大约2cm位置,切口两端延伸至胸部锁关节乳突肌外缘处,电刀游离在颈阔肌和颈前筋膜之间皮瓣内,范围自舌骨直到胸部锁关节上缘,并依据肿瘤组织大小、所处位置来明确肿瘤切除范围,术后留置引流管[1]。②改良小切口切除术。术前继续拧凝血功能、心电图、血尿、B超等检查,并进行局部麻醉[2]。在锁骨1至2cm范围内取平切口,手术切口中心在两根锁骨相交处。单侧发病患者切口直径为4cm,双侧发病患者切口直径为6cm。在皮下注射适量15mL的生理盐水和0.5%肾上腺素,以避免皮下出血症状的产生。将皮瓣分离后,将皮肤、皮下组织切开,并电刀将颈前肌和松弛的结缔组织分开,范围自甲状软骨直至胸骨柄。顺着中线将颈白线切开,对颈前静脉、颈肌群进行处理。当甲状腺暴露后,判断其是单侧肿瘤还是双侧肿瘤,若肿瘤组织为恶性瘤,需冰冻保存,送至病理检查。若为良性瘤,可将肿瘤组织提起,用线对其贯穿缝合,用钳夹将其瘤点夹住,再利用血管钳,将肿瘤组织切除。术后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即可,无需引流。切口采用无创性缝合方式,并进行加压包扎,其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

1.3 临床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切口大小等临床指标进行密切观察和详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全部数据均有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处理,以X2验证计数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组间对比,若P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随访6至12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观察组患者术后未出现任何并发症者,伤口较为美观,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声音嘶哑、1例切口感染、1例呼吸困难,发生率10.8%。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手术切口较对照组小;出血量较对照组少,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甲状腺瘤是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其发病率高、发病急、病情变化快,虽然大部分甲状腺瘤均为良性肿瘤,但是若不能及时进行治疗,良性肿瘤也会恶化,发生癌变,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目前,临床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传统甲状腺瘤切除后和改良小切口切除术。传统甲状腺瘤切除手术能够将肿瘤组织彻底切除,临床效果良好。但是存在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并发生多、切口大等缺陷,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复。而改良小切口切除术与传统切除手术相对,具有以下优势:手术切口较小,不会延伸至颈部前肌群,不会对颈部功能造成影响;术总对颈部租住伤害性小,颈前静脉能够完成保留,肿瘤组织分离良好,止血效果较为完善,皮肤缝合美观,有效避免皮下痕牵拉或者瘢痕过大现象的产生;术后无需留置引流管,术后利用电凝止血、加压包扎即可;手术切口较小,出血量较少,伤口愈合良好[3]。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给予不同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结果表明,改良小切口手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传统切除手术组短;手术切口较传统切除手术小;出血量较传统切除手术组少,术后并发生发生率较传统切除手术组少。证明改良小切口切除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瘤的理想方法。

总之,与传统手术相比,改良小切口手术操作简便、创伤性小、并发症少,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疾病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梁平.120例甲状腺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8(09):98

[2] 李国强.甲状腺瘤98例手术治疗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0,8(29):76-78

[3] 杨铁军,马狄威,曹霞.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82例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5(18):54-56

上一篇:105例胃粘膜下肿瘤特点分析 下一篇: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50例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