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注射液择时治疗冠心病105例

时间:2022-10-24 04:44:19

冠心病 (CHD)严重时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如何改善心脏缺血状况,同时还应降低因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而过度扩张血管所引起的面部潮红和头痛等不良反应。 2008年以来,我们采用生脉注射液治疗 CHD患者 10 5例,并以动态心电图(DCG)观察其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据WHO诊断标准收治CHD患者1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65例,女40例;年龄50~82岁,平均65.0岁;病程7个月至25年,平均12.4年;其中合并高血压53例次。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15例次。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4~71岁,平均63.5岁;病程6个月至21年,平均10.3年;合并高血压34例次,肺心病14例次,心绞痛2例次。2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口服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硝苯地平,并静脉滴注极化液或能量合剂,1次/d。其他对症处理。15 d为1个疗程。治疗组:采用生脉注射液40~60 ml加入5% 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4:00时后静脉滴注1次。15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项目 记录心悸、胸闷发作次数及缓解情况。用药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做ECG、DCG、血尿常规及生化指标检测。

DCG按常规胸前导联连接,连续监测24 h,并记录患者此时日常活动情况,分析心肌缺血时间。

1.4 疗效标准

1.4.1 症状改善标准 ①显效:心悸、胸闷基本消失,DCG示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减少一半以上。②有效:心悸、胸闷基本消失。③无效:心悸、胸闷无明显改善。

1.4.2 心肌缺血判断标准 ST段水平或下斜压低>1 mm,持续时间>30 s,总缺血时间以分钟计算。

1.5 统计学方法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DCG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2.4%显著优于对照组66.7%,χ2=13.35,P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DCG心肌缺血情况见表2。

2.3 不良反应 10例患者在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后出现烘热感,后自行消失。停药后自行缓解。未见肝肾功能损害及血尿常规异常。

3 讨论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指出:“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此虚当为阴阳两虚,是胸痹病之根本。瘀血和痰饮则是阴阳不合、气血瘀滞、运化失职蕴结而成的病理产物,为病之标。治疗当以温补阳气、益气养阴为主。

生脉注射液是由红参、麦冬制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1],生脉注射液具有改善细胞代谢的功能,可保护心脏细胞及其膜结构的完整性,增加心肌收缩力,使心肌自律性降低,不应期延长,并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2]。

胸痹之病以中老年居多,本病的发展与昼夜变化有关,符合“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规律。笔者根据中医实践学理论,在心脏精气活动渐弱时,即每日下午14:00后静脉滴注参脉注射液,以补充机体虚衰之阳气,改善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此法符合心病择时用药规律。结果表明:择时用药能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和心电图缺血表现,能明显缓解心绞痛症状。

参 考 文 献

[1] 张作华,刘相如.生脉注射液与四逆汤对心肌基本生理特征性影响的对比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3):189.

[2] 天津南开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99例的临床体会.新医药学杂志,1974, (3): 21.

上一篇: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分析 下一篇:川芎嗪与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疗效及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