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教研室建设构建初探

时间:2022-07-30 05:06:16

基于高校教研室建设构建初探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建设新型的教研室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保障,新建和加强教研室建设成为教学和专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研室是高校教学的基层组织,也是高等院校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发展高科技的主要基地,它的建设对于教育工作的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所以高校教研室的构建十分必要。一个学习型教研室的建立,可以帮助高校教学管理顺利高效地进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并且关乎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等等。本文就如何建设构建一支具有凝聚力的教研室队伍展开谈论与分析。

关键词:教研室建设;高校;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209-02

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和其他领域一样,都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建设型人才,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一个问题。

教研室是高校组织结构中最基层的教学研究单位,中国的高校组织层次中的教研室,分为校院(系)系(教研室),权力依次减少,但不同的学校稍微有区别。从教务处的层面:强化职能部门职能,院系和教研室跟着走。评估的时候,又常常是教研室发挥建设、管理作用的时候。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和等级标准》中,包括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44个主要观测点,另加特色项目,与教研室工作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评估指标和主要观测点占到整个评估指标体系的80%以上,如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主讲教师、专业、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与选用、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双语教学、质量控制、教师风范、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选题的性质、难度、分量、综合训练等情况等等。此外,高校一级管理是主管教学工作的校级领导及其属下的教务处,这一级侧重点在宏观、全局的统领、统筹,但是缺点在于高校一级管理难以把工作落实到每个专业、课堂、教师。二级管理是院系,它的缺点在于它可能是某个学科的专家,但不可能是每一个专业的专家,很难深入到每个学科、每门课程、每个教师。三级管理的直接载体就是教研室,因为每个教研室都有各学科的专家,每门课都有每门课的质量把关人,可以集中群体的合力搞教学研究。因为教研室是按学科、专业、学科群、专业丛、课程群、课程等设置的教学组织,承担着组织、指导教师进行教学与科学研究等重要任务。因此,对教学工作的进行,教研室管理既内行而又专一,教研室运转得好、质量高效,直接有利于全校教学工作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运作机制的高效率。

教研室的建设是高校建设中的基础性工程,它的管理是具体的微观管理,是学校的基层组织,担负着全校教学第一线的具体工作、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贯彻执行、教材的编写与使用、教学进度的设定和检查、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讲评均等方面。围绕教研室的各种活动构建高校文化,从实际出发,挖掘精神文化,规范制度文化,加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任务与目标的完成。教研室的建设水平和工作成效,对于学校的教学工作及其评估结果具有决定性意义,是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在评估时候,教研室的建设,特别是管理职能就会突显出来。教研室职能具有以下几点:

1.教研室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组织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改革,承担计划、组织、实施教学和科研任务。

2.面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面对研究对象开展科研活动,实施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改革及其师资培养等工作。

因此,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教研室的存在,学校的教学、教研任务就无法具体落实,教学改革就可能流于形式、浮在表面。

但是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在对于教研室的管理方面,不少的高校存在着比较模糊的状态,包括管理体制、定位、责权利等方面都不够明确,有些有能力的人员不愿担任教研室主任,只好委派一名能力平平的人担任,导致教研室的权威与教研室主任形不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不成一个中心。也使得教研室的功能和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制度设计的缺乏,问责权利缺乏统一,激励机制匮乏,教育工作者们不愿意投入过多的时间精力,导致教研室的管理长期处于一种比较松散、低效甚至无序的状态之中,所以形成核心,合理组建教研室也是当务之急,需要组建一支真正能代表学校学科水平的专业性教研室。

应该注意到,教研室是高校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基层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的单位,始终是实施教学工作的前沿阵地,在教学工作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所建设的原因:是为了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的研究,所以不管哪一类、哪一种、哪一层次的高校,都应该做到强化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1.强化基层。对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应该形成一个模式,是自上而下,还是多元化,智能型建设的模式?针对高校学科,具有专业多样性的特征,各个专业之间蕴含着不同的逻辑思维,也具有不同的培养模式,所以想要一个统一的模式很难,教研室的建设就解决了专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的困境,改变了教学改革流于形式、浮在表面的不良现象,形成一个高质量、高效率、运作机制健全的教研室,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校的教学、教研任务具体地落实,促进教研任务的顺利进行,凝聚教师力量。

此外,研究大学的史学家杰格尔(Geiger)也说:“学科首先是一个以具有正当资格的研究者为中心的研究社群,各个体为了利于互相交流和对他们研究工作设立一定程度的权威标准,组成了这个社群。”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一个共同的教研室中,人们研究不同的学术领域,例如天文学、力学,各种精神思想融汇交流,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开放式的教研室的建设中,形成的思想与思维不断交织并进,也使得学生们对不同的领域都能有所突破,有所进步,成为全方位人才。

2.强化学术。教育工作者们想要引导学生们形成正确价值取向,保障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爱岗敬业、爱教乐学的精神。相对于而教学模式,教研室的建立无疑会带来更受学生欢迎的变化,成为对学业追求的内在驱动力。在教研室核心人物的带领之下,强化学术,形成统一团结的教学队伍,在原有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面,形成适合课改要求,符合学生内在的东西。教研室的建设,不仅对于老师作用巨大,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发展思想的技巧,同时对于走进社会的发展,包括社会心理发展、人际交往能力、道德水平、公民意识、法制观念等都具有巨大的作用。要知道,认知结构的构建,反映了学生们对复杂问题的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学生们对多元文化沟通能力,高校教研室的建设构建使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与不同专业的学术融汇于此,研究出的知识层面大大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对技术知识、技能的培养以及价值观、生命观、当前重大事件和校园热点议题的态度和看法,是一个强有力的学习工具。

3.观察法指引。教研室的搭建,需要教育工作者们细心观察,所谓观察,就是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根据研究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看、思、记的一种方法。老师可以通过对学生一系列的言行等特征,来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表达能力,从而找到适合该名学生的教学方向,因材施教。例如,可以检测学生们在活动室内的流动情况,记录学生每一次在活动中心的学习过程,制成一览表,汇总利用情况。

按照原有的教学模式,一般从教务处培养计划、教学管理制度、学生活动组织看待问题,很少利用多视角来研究、论证问题,利用教研室的学习,纵向横向地了解分析问题,深入了解研究对象,通过结合归因法等分析方法,多角度分析问题。一个开放式的教研室建设对学生能力培养具有巨大意义与效益,教师利用不同的方法、思路,研究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不同的研究视角,帮助学生个性发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打造团队式教研室,培养核心人物。团队式的教研室有助于增强协作功能与群体功能,可以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共同的任务和奋斗目标。为了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形成共有共同遵守的规范,规范言行举止。可以适当地组织开展活动,沟通思想、观点、情感和态度,对共同的命题进行交流研讨,分析学习前沿动态。教师之间则开展多种教研活动,研究教学规律,研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值得一提的是要培养教研室的带头人,组织学生有组织、有纪律地安排教研室的任务。德国的讲座制提到:一个学术与人格权威的讲座教授――几名副教授――多名讲师、助教,组成团队,虽然有学霸的可能,压制年轻人,但带动作用很明显,包括高中的初级分工也很明确。所谓核心人物,就是思维较为活跃且独立性较强的一个群体。对于核心人物:教研室主任,应该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优良的教学业务能力,并且可以得到教研室老师们的尊崇、信任和支持,能够有利于提高教研室整体的业务素质和竞争力,起到推动感染的作用,才能担任承担教研室建设与管理的重任。

结语:加强高校教研室的建设,通过权威教师的作用,通过对教师的管理,促进师资队伍力量的不断壮大,引导学生全方面发展,培养可塑性人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们的任务与使命,相信在教研室的带领下,定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国家栋梁之才,加快中国梦的早日实现,为中国的社会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王承绪,徐辉,等,译.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2]刘仲林.现代交叉科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美]托马斯・S・库恩.必要的张力――科学的传统和变革论文选[M].纪树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方文.社会心理学的演化:一种学科制度的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01,(06).

上一篇: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几个问题及解析 下一篇:因素空间的扩展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