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培养大学生“村官”的对策

时间:2022-07-30 02:46:20

试论高校培养大学生“村官”的对策

[摘要] 本文从高校前期培养教育的角度,来研究当前大学生村官计划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目的在于提升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人翁理念,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培育质量。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高校教育 对策

高校的根本任务和主要职责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又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因而如何把好“入口关”,确保培养质量,为农村输送有用之才是高校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实施大学生“村官”工程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农村基层面临着教育资源和优秀人才严重匮乏的状况,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短缺的人才资源的矛盾非常突出。“2006年末,10.8%的乡镇有职业技术学校,87.6%的村在3公里范围内有小学,69.4%的村在5公里范围内有中学,97.6%的自然村能接收电视节目,57.4%的自然村安装了有线电视,30.2%的自然村有幼儿园、托儿所,10.7%的自然村有体育健身场所,13.4%的自然村有图书室、文化站,15.1%的自然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这种状况显然难以满足7亿多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正是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农村需要大学生,大学生也需要农村。大学生到农村去支教、支医、支农、扶贫或就业,对新农村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可为。

1.有利于提升农民素质,塑造农村新风貌

塑造农村新风貌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性工作,它既综合反映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大学生群体正是完成这项工作不可缺少的力量。一方面,由于当代大学生是用科学知识武装起来的劳动者,掌握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因此,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他们能够抵制各种落后的思想和风俗习惯,同时也能对农民的思想产生积极的影响。

2.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培养一批能够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领头养。培养大批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不仅需要我们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开展各种形式科学普及活动等,而且需要积极有效地外力推动。当代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依靠自身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村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接轨,为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做出卓有成效的努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为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3.有利于完善民主制度,推进基层民主管理

民主是人民权益的保障,在民主的这个制度框架内,才可以体现民意,解决民生。这几年一些地方发生了村民集体上访事件,从某种角度看,都是因为制度实行缺位,制度落实不到位和违背了制度的规定性而造成的。当代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依靠自身的优势将学到的民主、法律知识积极地运用到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民主参与意识,提升他们的民主管理能力,使他们真正地加入到新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中来。

二、目前大学生“村官”工作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党和国家的科学决策,这项政策经过近几年的具体实践总体状况是理想的,很多大学生的工作得到了农民的肯定,他们自身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如果解决不好,即使下去了,工作还是干不下、展不开。

1.大学生“村官”自身存在的问题

(1)少数大学生“村官”的任职动机存在偏差

目前大多数大学生都是胸怀建设祖国新农村的崇高理想到农村工作,但不可否认,也还是有少数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只是一时的权宜之策,他们看中的是担任村官所能获得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待遇,把任村官当成“跳板”,而不是真正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服务农村。

(2)大学生“村官”对农村环境适应存在障碍

从学校到社会,从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到偏僻落后的农村,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村官要想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必须要及时的调整自己各方面的状态,而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村官却对新的环境适应很慢甚至是无从适应,面对困难,他们显得一脸茫然。

(3)受专业知识束缚,难以学以致用

大学生入校以后,专业就被固定,大多数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没有很好的根据社会需要和农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所以一旦面对陌生、复杂的农村工作往往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去化解矛盾、解决问题,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才能。

2.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存在不足

(1)忽视选聘,入口关把握不严

当前选聘大学生任“村官”,比较偏重于大学生的大学表现情况,只注重考察其毕业院校、所学专业、政治面貌等,而往往忽视选聘对象的内在素质和应聘的真正动机,选聘的“村官”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愿长期扎根农村,而是将其作为报考公务员、研究生等的过渡。

(2)少数地区脱离实际,使大学生村官计划流于形式

国家制定大学生村官计划原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但在少数地区,具体的实施计划时,高校只简单负责审查报名和思想鉴定,只要符合申报条件,一概批准,没有考虑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而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只忙于大学生“村官”的考试招聘和分配计划等具体事物工作,也没考虑大学生“村官”的专业能力和实际能力,在安排工作时没有明确目标和责任,致使大学生们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也无法获得村民们的理解和支持。

(3)待遇不高,对大学生“村官”缺乏有效的激励

目前所招聘的大学生“村官”,一般都是到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服务,工资待遇较低成为极其普遍的现象。同时,一般大学生在服务期满以后,都要面临重新就业,如果选择考公务员或是研究生,大多数地区都给予了他们一些优惠条件。但对于那些志愿继续在农村奋斗的大学生“村官”,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使他们对个人的发展前景不乐观,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降低了农村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三、高校培养大学生“村官”的途径

大学生“村官”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党政机关培养和储备来自工农一线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因而作为大学生“村官”早期培养主体的高校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有效实现大学生“村官”在高校受到早期教育与任职“村官”后接受社会实践教育的对接,坚定大学生服务农村、展现才华、奉献社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端正任职态度

要想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改变他们存在的一些不正确思想观念,帮助他们端正任职态度。高校要把选聘“村官”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服务农村、展现才华、奉献社会的理想信念,要让他们深刻理解和领悟党和政府实施这一计划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价值,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三贴近”原则,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创新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帮助大学生掌握服务基层的本领

大学生“村官”在高校学习由于受时间、空间以及高校培养体制限制,所学的东西不一定在农村实用,特别是大学生“村官”工作还将涉及到农村法律法规、基层组织建设、高效农业等方面知识,这些知识不是所学专业所能解决的,所以高校要针对这些问题,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创新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帮助大学生“村官”掌握服务基层的本领。高校可以根据基层实际需要,在已开设的专业基础上,辅修一些农村发展和管理的课程,特别是在“两课”教学和党校培训课程中增加一些职业生涯规划、农村法律法规、基层组织建设等新内容,帮助大学生掌握一些基层工作的方法和经验。

3.创造社会实践条件,帮助大学生了解认识农村

由于现在大学生缺乏对农村情况的深入了解,即使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很多也对农村生产生活知之甚少。因此高校要努力创造条,充分利用“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下基层了解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乡风民俗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情况。要帮助大学生学习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掌握与农民打交道、做群众工作的本领。要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热爱基层、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帮助他们增强劳动意识 ,培养创造精神,树立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信念。

4.严把入口关,确保大学生“村官”选聘的质量

高校作为大学生“村官”选拔的首要关口,要严格标准,确保选聘质量,避免选聘工作流于一般就业工作的形式。各基层院系党团组织、就业指导部门要密切配合组织部门,把那些思想素质好、综合素质高、作风踏实、吃苦耐劳、知识掌握全面的优秀大学生选拔进来,要将是否了解农村工作、是否具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是否甘于奉献、志愿服务基层、专业是否农村需要作为重要标准来考察,而不能一味讲求政治面貌、获奖情况和大学时期任职情况。

5.做好服务指导,确保大学生“村官”工作出成效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源头,不仅要担负大学生“村官”的前期培养任务,更应该做好大学生“村官”下基层后的服务指导工作。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和人才优势,服务地方经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建立大学生“村官”QQ群,安排专人跟踪了解“村官”的思想状况、工作情况,及时为“村官”提供思想指导和技术服务,主动帮助大学生“村官”出谋划策,寻找一条适合该村发展的道路;二是要实行对口支援和项目共建,可将高校科研项目、实验和实习基地或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与大学生“村官”所在的村进行共建,既帮助大学生“村官”打开工作局面,又促进了学、研、产的良好性互动;三是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宣传和交流,可以通过校园网、报告会等形式对那些脱颖而出的大学生“村官”进行宣传报道,引导和鼓励更多在校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中组织部等四部委关于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中组发〔2008〕18号).2008.

[2]尤莉娟.浅谈高校对大学生村官选聘前有针对性培养的重要意义[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3]马武.大学生“村官”计划下的高等教育[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2).

[4]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

上一篇:言贵有序 第4期 下一篇:浅谈如何上好医学类院校女生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