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活动群众文化社会效益研究

时间:2022-07-30 02:08:56

美术活动群众文化社会效益研究

一、拓展群众文化审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美术活动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为人们带来精神享受。美术创作者在艺术活动中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传递给更多的欣赏者,达到情感的共鸣。在鉴赏过程中,人们的审美水平和艺术品位都能得到较大提升。由于各人审美标准与观察侧重点不同,审美的过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是因为各人的审美观存在差异,能与创作者产生共鸣的大多是有过相似经历或感受的人。因此,在审美过程中,很多经历相似的人会聚在一起,相互交流。相关部门只需进行适度引导,就可以很好地达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二、丰富群众文化内涵,提高公众文化修养

在人们普遍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大环境下,美术中的书法、国画等表现形式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群众文化中的美术活动不同于专业化的美术活动,群众美术活动更易于被大众接受。大众化的特点决定了群众活动中的美术活动更具广泛性。美术活动与其他的艺术活动相比,其参与性和普及性都比较高,不受场地和年龄的限制,各个阶层的群众都可以参与,这就令群众美术活动具有广泛的参与基础。参与基础的广泛决定了其传播途径和传播范围的广泛性。所以,加速群众美术活动的建设,能够以点带面地丰富群众文化内涵。群众美术活动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文化现象,作为提高群众文化修养的主要阵地,必须受到正确引导。群众文化贴近生活,举办群众美术活动有利于开拓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公众文化修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时俱进。群众美术的创作任重道远,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开拓发展的新思路,才能把群众美术工作开展好。

三、繁荣群众文化创作,保护民族民间文化

民族民间文化(主要表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热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也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河北省具有独特、丰富的地域文化,是名副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蔚县剪纸、武强年画、曲阳石雕等民间美术历史悠久、享誉海外,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技艺不断受到冲击,一些开料、工具制作等技法濒临失传,模型也不再制作。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传统主题的制作越来越少,这对传统民族民间技艺的保留与传承也造成了不少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传承多为师徒形式,通过传承人的口传心授而得以代代相传。这些传承人承载着祖先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这些人的辛勤劳动,很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走向消亡。因此,必须重视这些文化传承人的利益,为其解决后顾之忧。此外,还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创新。在群众文化建设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与民俗礼仪密切相关,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繁荣群众文化创作的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只要群众热爱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一定会有“活”的传承,从而实现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有效保护。美术源于生活,多姿多彩的生活为美术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美术活动在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关注群众文化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我们也要兼顾群众文化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作者:郭芳 董君 单位:唐山师范学院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上一篇: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文化构建 下一篇:群众文化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