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迷信,让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时间:2022-07-30 01:50:25

背景一:

据统计,有13.4%的中学生相信命运。他们认为,很多事情都是命中注定的――考试、升学、中奖、遭遇灾害等等,都是由命运之神安排的。其中9.5%的中学生还通过算命或测字,来寻求逢凶化吉的启示。对各类气功中的伪科学,8.5%的中学生确信不疑,认为隔墙治病、囊中取物等都属于“科学”……

背景二:

2008年6月12日,笔者通过Google网络搜索引擎,输入“占卜”两字,共检索出16 200 000万个网页;输入“星座”两字,共检索出128 000 000万个网页;输入“算命”,共检索出15 700 000万个网页……

背景三:

北京市科协等部门对北京200多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知道自己星座的学生占92%,相信星座决定命运的占40%;拥有护身符的占71%;佩戴护身符用于保佑自己并相信可以给自己带来好运的占57%;算过命的占85%;有点相信的占41%……

镜头:青少年迷信现象不容乐观

镜头一:“笔仙”显灵

时间:2008年4月4日 星期五

地点:辽宁省大连某职业高等学校寝室

事件:晚上熄灯的铃声已经响过,高娜和寝室的同学却没有入睡。她们围坐在桌子旁,燃着蜡烛,聚精会神地在做着什么。别以为她们是在挑“烛”夜读,其实她们是在玩一种叫做“笔仙”的游戏。高娜和一位同学将手指交叉在一起,又把一支铅笔夹在交叉的手指间,闭眼念叨着“笔仙快来吧”“我能否考上大学”“我一生谈多少次恋爱”等话。其他同学则根据笔尖画出的痕迹推测着“答案”……

镜头二:“星座”算命

时间: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

地点:北京市某中学初二(3)班教室

事件:上学时间到了,然而,平时准时出门的王志新却一反常态,一脸愁容的样子呆在家中不肯出门。王志新的妈妈见状,忙上前询问王志新是不是哪里不舒服,王志新只是一个劲地摇头。在妈妈的一再追问下,他才说出了实情。原来,头天晚上王志新在某算命网站占了一卦,“星座指南”说今天他千万不能出门,否则一定要倒大霉……

镜头三:“凶吉”占卜

时间:2008年4月13日 星期天

地点:南京市某通讯器材商行

事件:夏如飞和爸爸正在出售手机卡的柜台旁选择手机号码。“这已经是第三次来选号码了。”夏如飞的爸爸向服务员发着牢骚。夏如飞则在一旁小声嘀咕着:“谁让前两个手机号码都是凶号呢?”原来,夏如飞平时喜欢上网,在一个据称可通过手机号预测吉凶的网站上查询得知,爸爸以前为他买的那两个号码都属于“凶号”,所以他只好再次缠着爸爸来帮他另选手机号码了……

镜头四:“巫毒”神奇

时间:2008年4月23日 星期三

地点:苏州市某小饰品柜台

事件:放学后,高一(5)班的韩梅正在小饰品柜台前挑选一种叫“巫毒娃娃”的神奇玩具,准备送给好友欣欣。原来前几天,韩梅从同学购买的巫毒娃娃的说明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想要你的死对头心神不宁吗?想要让他觉得老是有人在背后监视他吗?想要留住花心男朋友吗?用幻影杀手“巫毒娃娃”,只要用钢针扎进娃娃体内,你就可以在精神上彻底搞垮他,可以把花心的男朋友拉回来……韩梅知道欣欣正在为男朋友花心而痛苦,希望“巫毒娃娃”也能帮帮好友……

声音:中学生如何看待 “迷信”现象

“我觉得那些所谓‘预言’有很多漏洞”

从读高一开始,同学就送给我一个绰号“星座通”,原因就是我平时喜欢收集一些“星座占卜”的资料,并把它们记在小本子上,在下课的时候和同学讨论这些问题。不过,记多了以后,我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从不同地方收集来的“星座运势”“每日运程”的内容几乎完全不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同一天会有不同的命运,这怎么可能呢?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于是我请教了爸爸。爸爸告诉我说,这些所谓的“占卜”“预言”,只不过是利用了一些人将信将疑的心理胡编乱造的,毫无根据,所以,就会出现很多漏洞。爸爸还告诉我,读书就是为了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这样才能不轻易被一些愚昧的东西迷住眼睛。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相信那些漏洞百出的“星座占卜”了。

(辽宁鞍山市某中学学生 许健国)

“挺好玩,也挺风行”

“星座占卜”“姓名测未来”这样的游戏在我们班很盛行,同学们都特别喜欢。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太单调了,每天除了算题背书完成作业,几乎就没有什么业余活动。所以,能有这些活动娱乐一下,也真不错。

至于算得准不准,怎么说呢?星座占卜里说我性格外向爱交朋友,现实中,我还就是这样一个人,你说准不?当然,也有个别地方说得不太准。不过算命这个东西,大家都只记灵的,不灵的都忽略不计了。

我们学校的大部分同学都会玩类似的“算命”游戏,有些人甚至沉迷其中,深信不疑,每天完全按照星座运势来行事。有几个同学因为名字测得不好,还逼着父母给自己改名字呢……

老师和家长不让我们玩这些游戏,可我们还是偷着玩。这些游戏都挺好玩,挺刺激,因而也挺风行。

(浙江宁波市某中学学生 高雪梅)

“天上不会掉馅饼,迷信不会得高分”

曾经有段时间,我非常迷恋星座占卜。那时,我刚刚升入高中,学习十分努力,但学习成绩一直都不理想,总是提不上来,所以非常郁闷。后来,在同学的指点下,我进了一个占星网站,说我考不了好成绩是因为自己的“运气”不好。要想考好,就必须按照上面的要求做,什么时候穿什么样的衣服,用什么样的笔,坐什么样的座位……

于是,我的心思都放在如何让自己获取好的“考试运”上,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按时完成作业,一门心思地思考着怎样才能有好运。可是,当我完全按照网站上说的做过后,我的成绩并没有一点提高,相反,却因为自己的不努力直线下降,我这才慌了神,这“考试运”咋也保不了我考出好的成绩呢?

妈妈知道我相信“考试运”的事情后,和我长谈了一次。妈妈的话让我明白,迷信中的大部分预言都比较笼统,偶尔碰上能“灵”几样,纯粹属于巧遇。迷信占卜的人往往深陷其中,把“预言”拼命往自己身上套,当然“越算越准”。那些所谓考取高分的“方法”,更是无稽之谈。

从此,我牢记妈妈说的话:“天上不会掉馅饼,迷信不会得高分,一份汗水才能有一份收获!”

(云南昆明市某高中学生 许燕)

“可以娱乐消遣,但千万不能当真”

其实“迷信”这种现象并不被我们中学生所接受,你说那些跳大神、烧香拜佛的事情,我们中学生有几个去做了?又有几个会相信?毕竟接受了很多年的教育,所以对那些传统的迷信活动早就嗤之以鼻了。也许有人会说,既然不迷信,为什么占星、测命运的同学会那么多?就我和身边的同学而言,有时候也会去网站上算上一下,但是并不是刻意要相信什么,只是基于好奇和好玩的心态,谁又会真的相信那些东西呢?

我相信大多数中学生都和我一样,不希望老师和家长给我们上纲上线,把“迷信”的帽子扣在我们这些单纯的孩子头上。但同时,我也想对身边的热衷去算命网站占卜前途、测试命运的同学说一句,这些只是游戏,我们可以用来娱乐消遣,但是千万不能当真。如果因为这些影响了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我想,只有四个字可以来形容了,那就是――愚昧无知!

(河南南阳市某高中学生 颜继旭)

论坛:是什么让中学生形成迷信观念?

关键词点击:家庭影响

家庭环境是我们思想观念形成的第一因素,这话一点都不假。家长的一举一动对我们思想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有一个同学,从小生活在奶奶身边,奶奶每天都要念经拜佛、叩头烧香,这位同学从小就跟着一起做,直到现在,和我们交流的时候,经常出口就是一些鬼啊神的,整天神神秘秘的样子,同学们都不太愿意和他交往。还有一位同学,非常相信上帝,一问才知道他妈妈常带他去做礼拜,时间长了,这位同学慢慢成了一个“忠实”的信徒……

(辽宁大连市某中学学生 李丽)

关键词点击:从众心理

我觉得,让一些中学生形成迷信观念,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从众心理。不少佩戴十字架、玉佛、古钱等护身符的同学,表面上是说保平安,实际上他们自己都不相信,只是你有我也要有的从众心理在作怪,就跟着随大流了。

另外,我们这个年龄段有交朋友的需要,当大家都把一些星座、血型测试、占卜作为话题来谈论的时候,你不参与就会被认为不合群,所以,很多同学也就只能“人云亦云”了。

(湖北武汉市某中学学生高静)

关键词点击:书刊误导

我们的一些迷信观念是来自书刊杂志的,什么鬼啊、神啊,星座书、占卜书,到处都是,摆地摊的都卖到了学校门口。记得我曾经看过一本名叫《儿童脑筋急转弯》的少儿读物,书中尽是古里古怪的问题与插图,其中有一问:“人死了为什么要埋在地下?”答:“去阴曹地府比较顺路。”如此宣传迷信,不知编辑这类书的人用意何在?

(北京市某中学学生姜久艳)

关键词点击:影视渗透

从书本学到的知识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妖魔鬼怪,但是来源于影视作品的一些宣传,却让我们常常分不清真假。广播电视和网络是我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可是在许多影视中,荒诞离奇、鬼神迷信的镜头比比皆是。我们这个年龄段本来就辨别能力和理解能力没有完全成熟,影视中那些逼真的、鲜明的鬼神形象,是特别强烈的信号刺激,会潜移默化地在我们的心里种下“迷信”的种子。

(江苏南京市某中学学生任辉)

关键词点击:新闻猎奇

我认为,新闻报道应该是十分严肃的事情。可是,一些违反科学、宣传现代迷信的报道也会频繁见报。例如,有一家杂志连载《金字塔奇案》,说是在图坦卡门陵墓发现“法老的诅咒”后,有21人相继死亡,还说参观陵墓的人都不明不白地死了。

我还看过一篇新闻,说葡萄牙里斯本郊区有一名叫卡莫的妇女,从小就能在手掌上蒸煮食物,长大后,她在手掌上还能炒肉丝、烤面包、煎鸡蛋。

虽然后来证实这两则新闻都是假的,但是很多离谱的新闻让人看了,真的是难以分辨真假,心里总有种似是而非的感觉,不知道该信还是不该信。

(辽宁沈阳市某中学学生程爱军)

关键词点击:现代骗术

气功原本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健身养性的功能为世人称道。但现在有不少“气功大师”财迷心窍,为达敛财的目的,或玩弄魔术,或利用人们的虔诚,做什么所谓的“带功”报告,说什么“吹气”“抓手”能医治百病,还故弄玄虚称之为“特异功能”。不明底细的成年人都被骗得团团转,更何况我们这些中学生了。

(上海市某中学学生陈惠敏)

关键词点击:鬼神文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为吸引游客,不少地方大搞神鬼怪异建设,什么鬼城、地府、天宫、恐怖世界,将现代声、光、电与雕塑艺术用于宣传鬼神,热热闹闹地把钱赚到手了。可是,他们却没有想到,这些鬼神文化正冲击着我们,使我们这些涉世不深的中学生感到茫然,不知道究竟该相信谁。

(湖北武汉市某中学学生 吴啸天)

解 读:为什么有些迷信看起来挺准?

原因之一:利用电脑组合看似有理

盛行网络上的算命、占卜之类的迷信活动,其原理就是通过一个软件,把一整套资料贮存在电脑里,然后利用数据库进行随机组合,并无任何科学依据可言。

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网络算命得出的“时尚”而“模棱两可”的结果,确实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一些网站正是抓住了青少年的这种心理,大肆传播迷信思想的。

原因之二:人人都有一些迷信心理

心理学家韦斯在《迷信心理学》中指出,无助、恐惧、抑郁等都是滋生迷信的心理诱因。类似的情绪在成年人中也难于避免,更何况正处于心理发育期、理性认识世界的能力还格外幼稚的青少年。

学生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如果老师和家长不能够成功地在上面写上“科学”两个大字,那么,那些内容出格的网站和图书,就会在上面涂抹现代迷信的色彩。

原因之三:期望给予人的心理暗示

在生活中,不少中学生借“巫毒娃娃”等迷信,发泄自己的仇恨,或表达对某人的爱意,或祈求健康、祝福快乐等,这本身是一种心理暗示。

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物品,不断诱发了青少年的好奇心。青少年一旦遭受了某些压力,就会对前途感到茫然,此时,心理暗示就会萌发出来,对一些事物做出错误的判断。

原因之四:“人云亦云”的从众心理

谁都知道《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人的判断有时候会受外界客观因素的干扰而发生转变,当身边的同学都说“算得挺准”的时候,到底是不是“准”呢?很多同学也会在一时间失去判断的能力,而只能是人云亦云,反正同学们都说准,那我也这样说就是了。于是在这种从众心理下,很多同学都在重复着别人的说法――“挺准”。

结论:远离迷信,让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专家观点:让青少年远离“现代迷信"

首先,网络等传播媒介要担负起责任。各级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电视、网络、书籍等社会影响力较大的传播媒介的管理,净化荧屏和网络,严厉打击各类迷信经营活动者的违法行为,并通过建立健全的法规政策,创立行业道德规范等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大氛围,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此外,学校应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质教育。对青少年的反迷信教育,不能仅仅单靠科普,还要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科普教育能解决青少年心中“世界是什么”的疑问,但却触及不了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信仰等方面的教育。人文科学方面的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则是直接而深远的。

青少年面临的问题,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和研究。青少年的精神问题,不仅仅是迷信,还包括信仰、心理健康、学习压力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更好地关注与研究。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未来命运的大事,全社会都应该更多地来关心和帮助青少年。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沈湘平)

家长意见:像禁毒那样打击“现代迷信”

“现代迷信”比吸毒的危害更大,吸毒是伤害人的身躯,而迷信则是伤及人的灵魂。如果让我们的孩子们继续沉迷在“现代迷信”中,必将葬送他们的美好前程。

网络时代,不让孩子们接触网络是不现实的事情。可是,那些“短信算命”“电脑算命”“网上算命”“星座算命”“在线免费算命”等等网站,却极具诱惑力,很多孩子都是从好奇到上瘾,最终迷恋上网络迷信。作为一个学生家长,我的心情很焦虑。

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不宣传迷信,不参与迷信,给孩子们做个榜样。如果发现孩子有迷信苗头或在言行上表现出迷信倾向,不应该听之任之。要早制止早教育,用唯物主义观点向孩子们讲清道理,让他们不要相信“风水”“算命”等伪科学,使他们真正明白要想学习成绩好,必须靠自己努力拼搏,任何的投机取巧的行为都是不可行的。

同时,作为一名家长,我也希望有关部门能用技术手段加强网上监管,像禁毒一样,加大力度。打击网络的一切迷信活动,确保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网络空间。

(北京市第八中学学生家长高学明)

医生建议:把孩子从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

对青少年朋友痴迷“迷信”,我们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鞭挞、羞辱,而要想办法让孩子从思想的根本上戒除迷信。要做到这点,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中学生迷信的本质。

我认为,究其本质,中学生迷信是现代教育体制的缺失。如今的中学生最关心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学习成绩,只要学习成绩好,爸爸妈妈会喜欢,老师会夸赞,别人会羡慕。成绩高于一切的现实,让中学生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把孩子们从学习成绩的压力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关注身边事、周围事、天下事。作为家长和学校,不要把学生们的迷信行为过度渲染、放大。多让孩子参与有益身心的活动,多接触社会的良好一面。必要时,可与心理咨询师取得联系。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戒除中学生迷信心理就能取得成效。

(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吴非)

编后的话:

无论是传统迷信还是现代迷信的传播和流行,都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人说过,对于青少年的心灵来讲,如果我们不用健康文明的内容去占领,那么,迷信等消极的东西就会去占领。这是十分浅显的道理。

消除迷信对青少年的危害,需要我们全社会齐抓共管。

第一.正确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联系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德育教育,让思想道德教育走进青少年的心灵。

第二.用优秀的文化来引导青少年,净化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奋发上进。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形式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普及教育,让他们自觉摒弃迷信,热爱科学。

第三.彻底摆脱教育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徜徉在丰富校园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健康快乐成长。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是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重要论述。无论到何时,科学与愚昧永远是对立存在的。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只要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上一篇:“经典有助于思考”等 下一篇:“要不要讲道德仁义”等8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