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难点解析

时间:2022-07-29 08:06:35

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难点解析

[摘 要] “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是持有到期投资核算的两大难点,本文通过对“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的深入研究,对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中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关键词] 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法;实际利率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9. 005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9- 0008- 03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新准则)规定的4类金融资产中会计处理最复杂,也最难以理解的一种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最大的特点在于引入了摊余成本的概念,并在收益计算中采用实际利率法。本文以“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为重点,详细分析了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中的难点问题,希望对广大会计工作者学习掌握此类业务有所帮助。

1 对“摊余成本”的理解分析

新准则对“摊余成本”的定义是:金融资产(包括金融负债,下同)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①扣除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即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对初学者而言,上述表述非常抽象和难以理解。笔者认为,就持有至到期投资而言,“摊余成本”实际就是通常所说的“账面价值”,只不过“摊余成本”专门用于采用实际利率法情况下持有至到期投资后续计量,强调资产价值在一定时期内的动态变化,而“账面价值”反映了资产账户与其备抵账户在某一时点相互抵消之后的数额,是一个静态概念①。例如,投资者入一批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管理,为买该批债券所支付的买价(等于面值加上溢价或减去折价)和手续费等成本就是该债券在期初的账面价值,也可以理解为投资者借给债务人的本金。根据新准则列示的摊余成本计算公式,显然在这一时点,该债券的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是相等的。到了本期期末,由于计提利息或偿还本金等原因,该债券的摊余成本发生变化,等于期初摊余成本加上本期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该债券实际利率),再减去本期实际收到的利息和偿还的本金,可以将其理解为投资者尚未从债务人收回的全部本金和利息之和,在这一时点该债券的账面价值仍然等于摊余成本②。

2 对“实际利率”的理解分析

新准则要求对持有至到期投资采用实际利率法核算。该方法核算较为复杂,还涉及一部分货币时间价值的内容,尤其是何谓“实际利率”往往令初学者迷惑不解。笔者认为,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可以这样理解实际利率:

企业把钱以买债券的方式借给债务人,以利息方式获得收益,但这种收益只能按市场平均利率(可以理解为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计算。因为如果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平均利率,债务人将由于利率过高而放弃发行该债券,选择去银行贷款;如果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平均利率,债权人将由于利率过低而放弃买该债券,选择把钱直接存入银行。但企业在发行债券时所确定的票面利率与市场平均利率并不一定完全相同,从而造成债券的发行价格高于或低于债券面值:如果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平均利率,企业将支付较高的利息成本,投资者将获得额外的收益,为弥补这一损失,企业将选择溢价发行债券,以溢价收入弥补将来多支付给投资者的利息,投资者也将为将来多获得利息收益而提前付出溢价入债券的代价;如果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平均利率,企业将支付较低的利息成本,投资者将遭受收益损失,为弥补投资者损失,企业将选择折价发行债券,以折价低于面值的部分作为将来少支付给投资者利息的补偿,投资者为将来少获得利息收益,可以提前获得折价入债券的好处。

因此,在溢价或折价入债券的情况下,投资者获得的利息收入并不等于其实际收益:在溢价入债券的情况下,其实际收益率(即债券的实际利率)将低于票面利率;在折价入债券的情况下,其实际收益率将高于票面利率。为了计算所债券的实际收益,必须通过一定方法计算得出其实际收益率。

3 “实际利率”的计算过程分析

按照财务管理的投资理论,企业资产的价值等于其未来为企业所创造现金流量的现值。持有至到期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两部分:到期收回的本金和获得的利息。由于本金一般是到期一次收回,而利息则可能是按次支付或到期一次支付③,将不同期间产生的现金流量分别折现到期初相加之和就是该债券现在的价值,而在计算现值时所采用的折现率就是该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实际利率)。

[例1] 2000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 000元,入乙公司发行的5年期债券(按年付息,到期还本),面值1 250元,票面利率4.72%,甲公司把该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管理。

该债券未来的现金流量为:每期59元的利息流入和最后一期1 250元的本金收回,现值为1 000元,可列出如下等式:1 000=59×(P/A,i,5)+ 1 250×(P/F,i,5)。通过插值法计算得出实际利率i=10%,即甲公司买该债券所获得的实际收益率为10%。

4 “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的应用举例

在例1中,甲公司入债券的初始摊余成本1 000元可以理解为甲公司借给乙公司的贷款本金,2000年实际收益(实际贷款本金×实际利率)=1 000×10%=100。但当年实收利息为1 250×4.72%=59元,应收而未收的利息41元转入2001年按复利继续计息,该债券的年末贷款本金(即2000年的期末摊余成本,也就是2001年的期初摊余成本,下同)变为1 000+41=1 041元。2001年,该债券的实际收益=1 041×10%=104元,但当年实收利息仍为1 250×4.72%=59元,应收而未收的利息45元转入2001年按复利继续计息,年末贷款本金变为1 041+45=1 086元。以后各年依此类推(见表1)。

会计分录为:

(1)2000年1月1日,入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250

贷:银行存款 1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50

(2)2000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和应收利息:

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1(倒挤)

贷:投资收益 100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3)2001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和应收利息:

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5(倒挤)

贷:投资收益 104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4)2002-2003年与2001年处理相同。

(5)2004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和应收利息:

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9(倒挤)

贷:投资收益 118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借:银行存款 1 25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250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S].2006.

[3]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上一篇:浅谈加强医院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 下一篇:新医院会计制度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