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突围越冬 唱响“大朗奇迹”

时间:2022-07-29 07:51:39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诸多以外销为主的纺织服装企业纷纷陷入低谷,而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长期依赖外贸的大朗毛织业却向世人交出了一份保增长、促转型的成绩单。

来自大朗镇毛织办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大朗完成工业总产值144.8亿元,其中,作为大朗镇特色产业的毛织业对GDP的贡献最大,规模以上毛织企业工业总产值实现32.1亿元,同比增长17%,利润增长3.7%,创造了无可争议的“大朗奇迹”。

那么,这一切又是如何实现的呢?在这一串光鲜数字的背后究竟又是什么最终奠定了大朗毛织业逆势飞扬的产业基础?其支撑点何在?

政府救市多项举措力促企业攻克难关

对于大朗毛织业的率先回暖,大朗镇委书记尹景辉首先充分肯定了国家出台《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推动作用。而从内部原因看,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大朗镇始终坚持采取有力措施,不仅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对引进数控织机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扶持,还加大了对于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同时,着力发展自主品牌,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提高产品竞争力,无疑对于此次的率先回暖亦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此外,大朗镇还做出了加快推进毛织业实现“两个转变”的决定,即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从生产基地向现代毛纺织商贸城转变,同时不断完善研发设计、质量检测、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展销物流、融资服务“六大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毛织业研发设计、品质监管、营销策划“三种能力”。一系列行而有效的举措,起到了良好的杠杆作用,据介绍,金融危机下,大朗一些骨干毛织企业的产值和利润实现了大幅增长,如颖祺实业有限公司1-9月实现工业总产值7.1亿元,同比增长46%,利润增长40%。而另一家知名企业英伟实业有限公司,同样出现了订单饱和的现象,全年订单预期可达400万件,同比增加20%。

产业集群构筑产业升级的“钢铁长城”

早在2005年,大朗镇就被批准为广东省创建区域国际品牌3个试点单位之一和首批15个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之一。

以大朗为中心,涵盖周边地区的整个毛织产业集群内,有上万家毛织企业,仅在大朗毛织企业就有3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100多家。目前,大朗辖区内毛织企业拥有数控织机6000多台,投资超过20亿元,大朗也因此成为全球使用数控织机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据记者了解,在以大朗为中心的毛织产业集群内市场年销售额超过12亿件,其中在大朗的就有8亿件,其毛衣60%出口意大利、美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其强大的生产能力也吸引了POLO、袋鼠、金利来等10多个世界品牌,和鄂尔多斯、杉杉等20多个国内名牌在大朗生产。

大朗毛织完整的产业链条更是令人叹服。3000多家企业,涵盖了毛织产业的各个重要节点―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原料辅料、机械设备、洗水印花、物流贸易、人才培训、科技服务、信息咨询一条龙的服务,吸引了源自香港的颖祺实业有限公司,世界第二拉链专业制造商福建浔兴,以及POLO、袋鼠、鄂尔多斯、日本樱花、德国斯托尔等20多个品牌企业纷纷将其区域生产、营销总部进驻大朗。

区域国际品牌 变“指头”为“拳头”提升集群整体竞争力

针对大朗毛织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和产品品牌过于分散弱小等问题,大朗抓住被列为“广东省创建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单位”的契机,实行创建大朗区域国际品牌与企业自创品牌相结合,推进品牌建设,改善品牌生态,变“指头”为“拳头”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在大朗区域国际品牌的网站上,这样定义“创建区域国际品牌”:引导一批具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向世界产业链的中、高端过渡发展,逐步转变依靠投资驱动式和资源驱动式的传统发展模式,通过产业集群与区域国际品牌的融合,诱导产业集群从产品竞争、资产竞争转向依靠产业集群品牌的竞争,以提高区域经济在“三重市场”―区域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目前,大朗已编制了区域国际品牌战略规划,完成了“大朗”图形商标的设计,并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商标注册。

此外,该镇还采取思想上引导、经济上重奖、政策上扶持等办法,大力鼓励企业推进自主创新,鼓励企业争创自主品牌,争创名牌名标。并对获得名牌名标的企业和产品,给予一次性30万元至100万元的奖励。目前,大朗全镇毛织企业共创建省级以上名牌名标12个。

信息化 改造提升落后产能

从1979年第一家港资企业―大朗毛织一厂落户,到现在拥有成千上万家毛织企业,大朗毛织企业的生产经历了“从手摇机械织机到数控电脑织机”的过渡,而在这个改造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无疑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实早在2005年,大朗镇就鼓励毛织企业设计转型,用先进的数控织机取代传统手摇织机进行生产,利用现代化生产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大朗全镇共有数控织机6000多台,价值20亿元,吸引了盛星等数控织机生产企业落户大朗,年产数控织机600多台。规模以上毛织企业80%以上使用数控织机进行生产,“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网络化销售“已成为了大朗毛织业发展的明显趋势。

在本次于11月1-4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上,三大展区的机械区尤其火爆,10分钟内便涌进了上百名客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大朗毛织业对先进织机的渴求。业内人士分析:未来两年,随着国内毛织企业转型升级的提速,生产设备将进入更换的高峰期,自动化机械设备的市场需求量将逐步升温。而大朗无疑是先人一步,走在了利用信息化提升落后产能的前面。

时尚创意区 企业创新升级的助推器

为帮助企业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要,大朗投资5000多万元,在毛织贸易中心建立了大朗毛织服装时尚设计创意区,为品牌与创意设计、概念的结合提供便捷通道,帮助企业不断创新、做大做强。

据了解,大朗镇毛织服装产业时尚创意区设立在大朗毛织贸易中心的二楼和三楼,是该镇创意产业“一园三区”的其中一区,以引进时尚设计、产品研发、产品展示等企业来实现高端资源的集聚。在毛织时尚创意区的建设中,还特辟了一区域用于建立“服装设计院校及专业机构区”,借产学研平台提高企业的创新、研发、设计水平。

2009年6月,广东工业大学、西纺广东服装学院、广州纺织服装职业学校、国际职业设计师学会、深圳泛美艺术学院等5家服装院校分别与大朗镇签订了合作协议,成为首批进驻大朗镇毛织服装时尚设计创意区的高等院校。而为推动创意区的建设,大朗镇更是做出了给于这5所院校补助装修、前两年免收租金的优惠政策。

产业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努力、相关环境的完善,以及政策的扶持,在金融危机中已实现逆势突围的大朗毛织业,在完善的产业基础、明确的品牌打造方向,以及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带动下,相信必将在产业升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实现新的突破。

新闻背景:

11月1-4日,第八届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在大朗毛织贸易中心召开,围绕“创新和发展”主题,本届展会紧密结合大朗镇推进毛织业实现“两大转变”的总体战略和工作思路,以创新促进发展,以发展推动创新,在专业性、国际性、贸易性方面有了全新的突破。至展会闭幕,共吸引专业客商近12万人次参观采购,其中约10%来自港澳台及海外,成功实现了从“成果展、推介展、形象展”到“贸易展、专业展”的华丽转身。

上一篇:提升业绩的法宝之一就是自信 下一篇:宁波:服装走上多元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