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好高中数学研究型学习

时间:2022-07-29 07:00:24

如何开展好高中数学研究型学习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既是高中阶段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和深入,大量的新型教学方式渐渐涌入高中数学课堂,研究型学习也在其例。如何开展好高中数学研究型学习,是广大高中数学教师不断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220-01

高中数学研究型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以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有效的促进作用。那么,在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开展好这种教学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见解:

一、高中数学研究型学习的概述

所谓的高中数学研究型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课程改革的今天,研究型学习在已经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设置研究型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提高。

二、高中数学研究型学习的特点

高中数学研究型学习,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因此,它具备新教学理念中投入实际运用的许多特点。首先,高中数学研究型学习的一大特点就是探究性:学生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其次是自主性:在研究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再次是开放性:教学空间是开放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是开放的;收集信息的渠道是开放的;师生关系是开放的;评价方式是开放的等。最后是实践性:研究型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学生要动手实验,学会设计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结果。高中数学研究型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应该贯穿在整个高中数学教育的所有活动中,不断的去促使教学效率提高,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三、高中数学研究型学习的开展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教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具备浓厚的研究兴趣,将会是学生动力的源头,学生积极参与研究的动力保障。在高中数学研究型学习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想方设法的去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配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教学效率。想要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难度颇大,特别是高中生,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就是些枯燥无味的数字和符号的堆积,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中根本看不到数学的影子,因为他们看不到数学的“美”,看不到数学的实质,所以他们不理解数学,不喜欢数学。为此,对于学生研究兴趣的激发,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具有重要作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制造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利用情境的引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研究,学生才会渐渐的发现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科学的、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型学习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开展研究型学习的好地方。教学中,教师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教师还应积极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型学习,引导学生参与,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型学习,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应用题中渗透:例如,引导学生利用数列知识解决购房、购车分期付款问题,利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最佳方案问题等等。其次就是在开放题中渗透:将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型学习是十分有意义的。数学开放题能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能体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因材施教。例如,第国际数学教育心理会议的公开课问题“在一块矩形地块上,欲辟出一部分作为花坛,要使花坛的面积为矩形面积的一半,请给出你的设计。”这是一道公认的开放题,花圃的图案形状没有规定性的要求,以这种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研究学习,更具备研究型,体现研究型学习的特点,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另外,这种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编制的开放题,往往有趣而有吸引力,能极大限度的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参与学习,充分体现学有所用。教学中,只有教师认真的做好课堂渗透,我的研究型学习教学的效率才会提高。

高中数学研究型学习教学,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其方式方法多样,类别不限。教学中,只要教师充分的突出研究型学习的特点,把握好研究型学习的本质,并如实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研究创新,我们的教学效率就会渐渐的向有效、甚至高效迈进。

参考文献:

[1] 沈世兰.关于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研究[J].时代教育,2007.(29)

[2] 李昌吉.浅谈数学“问题解决”教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4)

上一篇:《观察物体》教学的三次反思 下一篇:小议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