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

时间:2022-09-26 07:52:38

小议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

摘 要: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的练习课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怎样上好练习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228-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课占了整个教学时间的很大比重,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练习课尤为重要。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从教学的目标出发,如实的遵循好教学原则,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练习,不断的去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怎样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谈谈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明确练习目标,提高练习效率

没有目标的教学,是不会成功的教学,小学数学练习也是如此,需要一个方向的指引。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数学技能、技巧的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观念的建立,以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等都离不开练习课。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需要我们有针对性的去培养,去挖掘,这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发展。因此,充分明确小学数学练习课的目标,是有效开展练习的关键所在。为此,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应积极深入钻研教材、课标,确定本阶段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现状、学习的需求等等。并如实的根据教学的需求,精心设计教学目标,突出练习的重点,让学生进行有效、高效的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二、注重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潜在动力。在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过程中,如果激发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他们就会积极配合、主动投入,为练习效率的提高提供动力保障。长期以来普遍老师都认为“熟能生巧”,练的题目越多,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实际上,练习课的效果有别于企业生产的效益,它不是取决于一节课里学生练习了多少题目,而是取决于练习课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练习过程中学生能力是否得到发展。传统的“题海战术”教学之所以会被课程改革所“抛弃”,原因就在于它注重的是“熟能生巧”,而不是“精益求精”。而要想练习课教学效率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有效,那么,在有科学教学目标指引的同时,还需要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保障,也只有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我们的练习课才能充分的展现其功能。为此,在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对于学生练习题的设计,一定要充分的结合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注意力时间段等特点,充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趣味性、开放性和针对性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引导学生变“苦练”为“乐练”,变“要我练”为“我要练”,使学生的学习实现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促使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三、分层次练习,因材施教

小学生受先天原因及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有所差异,性格、爱好等也是各不相同,这就使得学生的数学能力各不相同,有的擅长这样,有的擅长那样,如果在练习中教师以点盖面,笼统的引导学生练习,而无针对性,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出现“吃不饱――饿着,吃太多――撑着 ”的不理想状态,练习课将失去现实意义。为此,在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中,为了学生的练习能实现有效,教师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练习,因材施教,选择练习题材要体现分层的要求、处理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题材要体现分层要求,设计既要有一定的层次,还要注意体现一定的梯度,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不要在一个平面上徘徊,既要有基本题材又有拓展题材,让后进生“吃得饱”又让优生“吃得好”。只有这样,有层次和合理的梯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练习,才能使学生体会有阶可上、步步登高的愉悦感,才能高效地学习知识,让知识向技能、智能转化。

四、小学数学练习课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练习的最终目的,是要不同程度的学生获得相应的提高,而要使学生实现有效的提高,就需要教师有策略、有方向的把握好,也就是教学的原则。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小学数学练习课中,也需要教师有效的掌握好以下几个教学原则:①目的性原则:练习课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在练习中巩固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沟通哪些联系等,是练习课教学首要考虑的问题。练习中要把练习的意图集中地体现出来,做到有的放矢,要旨鲜明。还要注意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②层次性原则:练习必须要把握好不同程度学生的实际需要,精心设计。③多样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单一的练习不感兴趣,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特别是练习时,在学生对新知识有所掌握的情况下,如果只是简单乏味地巩固强化,学生就会对学习无兴趣。如果练习的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注意特点,就能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同一知识,提高认识的深度和应变能力。因此,练习课教学形式要多样性,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④启发性原则:通过练习,学生学会一种方法、掌握一种思路、发现一种规律,不断地受到启发,达到以例及类、闻一知十的目的。⑤教师的引导性原则: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的练习的重点是学生,但是教师在适当的时间、环节,进行有效的点拨、指导也不可缺少。

小学数学练习课是一片需开垦的地带,还需广大教师的不断研究和总结创新。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勤于实践,根据实际情况去理性分析和选择,我们的小学数学练习课就会越来越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 王 双.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初探.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

[2] 陈萍萍.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有效性.教育界.2012.

上一篇:如何开展好高中数学研究型学习 下一篇:高中作文教学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