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在企业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探究

时间:2022-07-29 06:20:23

企业家在企业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探究

摘要:文章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自创建以来的持续发展过程做了深入考察和分析,并考虑了企业家在实现企业持续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研究表明实现企业持续成长需要众多因素共同协作完成,而企业家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最后结合江淮集团的事例,深化了对我国企业持续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企业家;江淮汽车;企业家作用;企业持续发展

一、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要素已经由原来的三种扩充为四种,即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能力。历史表明,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对我国来说,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企业已经步入正轨,保持着活跃向上的发展态势,这其中包含了方方面面的原因,而企业家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育和造就我国的企业家队伍。企业家能够比较全面地承担起经营企业的重任,运用各种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方法去创造更大的市场、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务。因此,正确认识并注意发挥企业家的作用,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采用了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了企业家在企业持续发展各个阶段中所呈现出的作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家的作用进行了总结。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案例背景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9月30日成立。公司占地面积405万平方米,总资产53亿元,员工总数7000人,股本总数2.3亿股。公司主要从事汽车及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年汽车生产能力12万辆,拥有各类设备近2000台,拥有机加工、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生产流水线40多条。公司多次被中国质量管理协会评为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安徽省百万职工跨世纪赶超工程功勋集体、安徽省百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由此可见,江淮在各个方面是符合持续成长企业标准的,所以我们选取这样一个企业进行案例研究是十分恰当的。

(二)发展历程

1990年,江淮汽车厂被市场经济的大潮推到了生死攸关的叉路口,企业当年的汽车销售量已经降低到了不足1000台,销售收入不足3000万元,是一个零资产、负利润、资不抵债的濒临破产企业。自现任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左延安担任厂长后,顶住压力,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战略来改变江汽的状况。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江淮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取得了连续多年增长率超过50%的骄人业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显现出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

(三)数据资料

我们通过对江淮领导集团的访问和一些网站如江淮汽车网等,获得了江淮集团的基本数据资料。下面将江淮汽车公司自20世纪90年以来连续十几年实现高速增长的过程用图1来表示:

三、案例分析

(一)持续成长模式的形成,企业家作用的阶段发挥

根据图1所表示的江淮发展历程中的明显变化,结合我们的相关调研,大致可以将江淮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91年之前):1991年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那时我国南方最先改革开放,大量的内地劳动力开始流动,加大了对交通运输能力的需求,中型客车成为抢手货。但中型客车没有专用底盘,只好用卡车底盘代替,既笨重又不舒服。考虑到此时江淮汽车并不具备直接抢进中型客车的技术能力和资金实力,左延安决定集中企业全部资源,开发自主品牌客车专用底盘。

2、第二阶段(1991~2001):1995年前后,左延安开始推广“甩图版工程”,设计方法的革命大幅度提高了产品开发速度和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1996年,江淮信息化建设的第一个系统――CIMS工程正式启动。1997年是江淮信息化建设的里程碑。两年之后,“汽车关键零部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MRPⅡ的成功应用使得江淮汽车建立起了一套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2001年年底,江淮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正式成立。

3、第三阶段(2002~2004):商务车产品的系列化开发和新产品引进。2002年3月18日,第一辆国产化率达到了70%左右的商务车“瑞风”,在江淮商务车公司正式下线了。江淮股份有限公司商务车分公司承担了这次试点的ERP部分,而商务车分公司、卡车分公司和底盘分公司则共同承担了CRM系统的试点。

4、第四阶段(2004年以后):江淮积极适应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利用我国加入WTO为产品出口带来的机遇,实施面向全球市场的发展战略,加快拓展整车、汽车零部件的国际市场。同时,采取主要配件出口组装、技术和品牌使用权入股等多种方式,逐步在海外建立轻型载货汽车和客车底盘的组装厂,稳步推动公司国际化经营。

对于江淮汽车四个阶段的总体演进过程用表1做出总结。

(二)关于企业家作用与企业持续发展关系的讨论

1、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持续发展。企业效益的提高与企业家能力有关。要使企业效益最大,需要激发企业家能力的最大发挥和持续增长。企业家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企业家,作用于企业表现为企业效益。充分发挥企业家能力,不断改造、完善、提高企业经济及竞争能力。企业经济与企业家是一个统一体,企业家无疑是在企业经济中生长出来的。而企业家的生长、发展、成熟,又使企业经济不断得到改造、完善,提高竞争能力和扩大对市场的占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企业发展历程都表明,企业的发展在根本意义上是取决于企业家的智慧、才能和魅力。

2、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持续发展。(1)创新精神。是否具有企业家创新精神,决定了企业能否具有核心能力和持久的竞争优势。(2)敬业精神。真正的企业家不仅对潜在利润机会高度敏感,而且有能力实现这一潜在利润。这种把方案加以落实的能力,称为“敬业精神”。(3)合作精神。现代企业通过合作使信息流通更加顺畅,同时加快观念、技术、知识传播,缓和经济利益冲突,减少交易障碍从而获得集体效率,也有助于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和伙伴关系。建立保持企业兴旺发达的企业和企业家精神,使之成为全体职工的行动准则。

培育鲜明独特的企业精神,树立完美高大的企业形象,是每一个企业家终生追求的重大目标。一个有作为或者说是卓越的企业家在他所领导的企业中必须建立起一种保持企业兴旺发达的企业精神,并且使这种精神成为全体职工的行动准则,化入灵魂和意识之中。企业精神实质上是企业家精神的表达,企业家的形象往往就是企业的形象,企业家的魅力就是企业的魅力。

3、企业文化与企业持续发展。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到来的今天,只有不断保持并加强企业的学习力,才能保证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通过追求企业文化来调动工人积极性,实现利润。企业家通过将知识形态、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这三种基本形态的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发挥作用,使其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一种具有独立特点的综合性文化。

4、企业家决策与企业持续发展。宏观决策决定了企业家及企业运行的方向,企业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宏观决策的制定,发表自己的主张和建议,特别是在决策的调查研究阶段、政策成型阶段、政策执行阶段和政策反馈阶段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对宏观决策有清楚透彻的了解和分析的同时,企业家可以对企业的发展、经营、调整、联合、兼并等做出正确有效的微观决策。总的来说,企业家就是企业的决策者,处于企业的中心地位,而这个主导地位必须以企业家的智慧、牺牲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为基础。

四、结束语

“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而企业家则是这两个轮子中间的轴。”没有这个轴,两个轮子无法转动,即使转动起来,也是速度不一致,极不协调。这种比喻,既形象,又深刻。由此,也可以看出企业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是国家全部经济结构的主体。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企业家在创造企业财富方面起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其静.企业家的企业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洪心忠.中国企业家探讨[M].改革出版社,1990.

3、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潘光鼎.论企业家才能[J].中国工业经济,1996(6).

5、王江.论企业家作用[J].中国林业企业(CFB),1997(2).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上一篇:建筑工程“阴阳合同”的表现与对策 下一篇:浅谈城市步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