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与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时间:2022-07-29 05:39:18

PFNA与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摘 要 目的:对比观察pfna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32例和DHS组28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FNA组总的切口长度(7±0.8)cm,手术时间(75±15)分钟,术中出血量(200±113)ml;DHS组分别为(11±2.5)cm、(120±20)分钟、(290±121)ml,两组各项比较PFNA组均优于DHS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FNA组未发现明显并发症,DHS组发生术后感染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切口小、出血少和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特点。

关键词 PFNA DHS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部骨折中较常见的一种骨折,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以往常采用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需要长时间卧床,容易出现褥疮、肺部感染、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2],故手术治疗已成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首选。动力髋螺钉(DHS)作为髓外固定的金标准,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由于具有微创和独特的刀片设计等特点,近年来也得到了临床普遍的认可。本文通过观察PFNA与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55~78岁,平均68岁;其中不慎摔伤49例,车祸交通伤11例;Evans分型:Ⅰ型22例,Ⅱ型16例;Ⅲ型11例,Ⅳ型7例,Ⅴ型4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适合内固定治疗;其中合并高血压10例,陈旧性脑梗死2例,2型糖尿病2例;排除病理性骨折、多发性骨折及同侧股骨或髋关节有既往手术史者;受伤至入院时间1~48小时,平均9小时。将患者随机分成PFNA组32例和DHS组28例,两组临床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DHS组: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于牵引手术床上取仰卧位,将下肢内旋10°~15°,行牵引复位,C臂机透视下骨折对位,触及大粗隆,沿着患者的大腿外侧向远端逐渐切开,切口长度8~15cm,沿着患者的股外侧肌间隔分离到股骨外侧,用自动拉钩牵开肌肉显露股骨外侧皮质,在大粗隆下5cm为进钉点,使用135°的股骨颈干角定位器进行定位,调整前倾角,导针钻入直到股骨头关节面下5cm处,C臂透视机下确认正侧位的导针处于股骨颈的正中位,顺着导针的方向行扩孔和攻丝,置入动力髋螺钉和钢板,拧紧固定螺钉和尾帽,冲洗伤口并逐层缝合。②PFNA组: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于牵引手术床上取仰卧位,将下肢内旋10°~15°,C型臂机下行透视复位,避免过度牵引和内翻畸形。在股骨大粗隆的顶端上4~5cm处,沿纵轴做长4~6cm的手术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触及大粗隆,将该顶点内侧作为一个进针点,将导针置入,C臂机透视确保其可达到患者的髓腔内,安装套筒,然后在近端进行扩髓,将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的PFNA主钉置入髓腔,然后拔出导针,调整前倾角,沿着瞄准器在股骨外侧做2cm的小切口,再置入螺旋刀片的螺纹导针,确认位置后行固定,选择合适长度的螺旋刀片敲入,将其固定,钻孔于远端锁定螺钉,拆除瞄准器与手柄后拧入尾帽,确认固定牢靠后,冲洗切口并逐层缝合。

手术前后处理:术前2小时给予抗生素1次,术后使用抗生素2天;放置半管引流24~48小时,术后第一天开始使用抗凝治疗7天,并使用足底泵气压治疗,以预防深静脉血栓;术后14天伤口拆线。术后24小时开始鼓励患者在床上行股四头肌收缩功能练习,同时行被动患侧膝关节屈伸练习,术后第三天开始做床边膝关节活动锻炼,术后1周左右复查X线片。根据X片检查骨痂生长情况,4周后部分负重,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

术后功能评价标准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即疼痛44分,功能47分,畸形4分,关节活动5分,总分100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低于70分为差。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结 果

两组切口长度、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PFNA组均优于DHS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PFNA组未发现明显并发症;DHS组发生术后感染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手术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目的是尽最大努力复位,恢复股骨矩的连续性,矫正髋内翻畸形,坚强内固定并早期活动,避免患者发生并发症[3]。DHS内固定可通过滑动拉力螺钉与侧方套管钢板将股骨头颈段和股骨干紧密固定为一体,起到滑动和加压的双重功效,将屈服点保持在髋螺钉和钢板套筒的交界处,可以缩短力臂,起到强抗弯作用,操作方便,内固定效果良好。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髓外固定系统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如髋内翻、外旋畸形、退钉等并发症,尤以内固定螺钉切割反应穿出股骨头、骨折不愈合较常见[4]。而PFNA髓内固定系统可克服这些弊端,其主针的解剖型6°外翻弧度设计保证主针在小切口情况下的顺利插入,宽大的螺旋刀片末端表面能够最大限度地压缩骨质,具有更好、更强的抓持力,提高了内置物的稳定性,减少了旋转和塌陷的可能性。并且PFNA带有自动锁定功能的螺旋刀片,可防止螺旋刀片及股骨头旋转,使患者能早期下床活动,有效地避免了由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另外空心设计的PFNA主钉,不仅创伤小,质量更轻,而且还可以避免剥离骨膜,不影响骨折愈合,其生物力学设计更合理[5]。对比PFNA及DHS分别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发现,无论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PFNA组均明显优于DHS组,且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功能恢复程度上及并发症方面两组比较虽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PFNA组均显现出一些优势。

综上所述,PFNA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伴有骨质疏松症、复杂骨折及反粗隆间骨折的患者疗效肯定,随着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的缩短,患者伤口暴露时间相应缩短,因此感染的几率就会下降,术后康复效果良好,这对于年龄较大、并发症较多、手术耐受力下降的患者尤为适合。该方法操作简便,对患者创伤较小,出血少,固定牢靠,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Leboime A,Confavreux CB,Mehsen N,et al.Osteoporosis and mortality[J].Joint Bone Spine,2010,77(2):107.

2 Song W,Chen Y,Shen H,et al.Biochemical markers comparison of dynamic hip screw and gamma nail implants in the treatment of 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a prospective study of 60 patients[J].Int Med Res,2011,39(3):822-829.

3 谭光华,黄洪善,谭文甫.闭合复位DHS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3(4):567-568.

4 陆坚,李云峰,王晖,等.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08,10(3):276.

5 于德福,王栋,许东伟.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6):514-516.

上一篇:基地单元建设之我见 下一篇:中国大学生从众行为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