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效课堂”解决数学学习“两级分化”的尝试

时间:2022-07-29 04:52:49

利用“高效课堂”解决数学学习“两级分化”的尝试

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子女从小在父母的精心培养下,智力得到了超常的发展,但由于家庭的不良家教方式的影响,造成了他们在非智力因素上的任性、懒惰、独立性差而依赖性强,结果在学校里成绩平平、表现一般,个别的还可能滑进双差生的行列。而有些孩子智力并不怎么好,但依靠自己的刻苦努力,却取得了好的成绩。也就是说,这些孩子的非智力因素起了动力和定向的作用,使他们的智力充分发挥出了潜能。

二、强迫学习遏制了兴趣的培养

1.认知因素与环境因素。从小学到初中,教育因素发生了很多变化,很多学生不适应,这就面临新的分化,使学生的学习开始出现了波动。

2.学生自身成长因素与家长因素。由于农村学生自幼没有见过大的世面,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胆怯状态。刚从小学升到初中,由于稚气未脱,敢于开口,踊跃发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情感气质的丰富,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自我保护、避免犯错的抑制心理。特别是已进入青春期的农村初中生,已开始出现”心理闭锁”现象,他们已开始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非常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在意教师或异性同学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上课举手、主动发言不够积极,少开口、少出错的心理占据了很大部分。

3.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也是造成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下列情况:(1)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几十个知识水平和个性存在着差异的学生,常常发出同一个指令,很少考虑到高、中、低不同水平的情况。(2)“一言堂”、“满堂灌”仍是一些教师习惯的教法,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况。(3)作业布置过多或偏少,作业效果极低。(4)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程度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也不可小视,建立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5)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缺失。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的培养、态度的评价以及价值观的认同。

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从而体验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数学教学尽可能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实践数学的能力。

四、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兴趣

1.在课的起始阶段,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是创设问题情境。数学问题隋境起着激发动机、诱导提高和引发思考的作用,这能促进学生形成急欲想知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学习得更加有效。

2.在课堂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是运用好教师的表情与语言。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彼此敞开心扉和能引起共鸣的情感。

3.在上课的结尾,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是注重结课的艺术。一个恰到好处的上课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提练升华的作用,它可以给学生留下难忘的记忆,激起学生对下一次教学的强烈渴望。

五、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1.教会学生学会”提问”。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努力保护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

2.教会学生学会”参与”。学生参与教学应着眼于所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抽象、完善整个过程中。

3.教会学生学会”感悟”。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感晤”的情境。

六、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尚待提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教法,更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乐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七、家庭成员素质差,启蒙教育严重缺失,青春期教育方式有悖人的发展规律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者,孩子的智力开发、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与父母的教育和影响分不开的。家庭教育在增强孩子的情感体验和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方面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抓好总复习决胜中会考 下一篇:“抬杠问题”巧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