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刍议

时间:2022-07-29 02:44:08

生态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刍议

摘要:生态园林设计是城市园林设计的必然趋势,通过选用颜色鲜艳、比度强的植物,将观花、观叶植物与树木配合,植物在不同的季节具有不同的外貌特征,通过利用植物季相变化形成的植物景观,可以提高园林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美感。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

1 生态园林的内涵及设计原则

1.1 生态园林的内涵

针对我国城市园林建设中所存在的规模小、类型单调、结构简单等问题,我国的生态园林设计者,通过充分吸收国内外城市园林建设的经验,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我国生态园林设计的理念与方法[2]。生态园林是依据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建设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通过建设层次感强、结构丰富、功能完善的植物群落,发挥园林景观的生态美、艺术美,为人们创造出良好的生态景观环境。

1.2 生态园林设计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可持续性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旨在减少资源过度消耗和生态破坏,为解决环境与经济的矛盾问题而提出的发展思路。生态园林的设计也需要遵循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物质循环的研究与应用,采用综合的生态思维进行园林设计。因此,生态园林设计需要遵循自然、乡土性、高效性、健康性、舒适性原则。

2 园林植物配置方法及季相设计

2.1 园林植物配置方法

园林景观设计是园林建设的重点,其植物配置应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通过选择合理的植物种类和组合,及与其它园林要素的配合综合确定,从而发挥它们的欣赏价值和生态价值。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可将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选用颜色鲜艳、比度强的植物,提高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美感,并通过花与树木的相互配合,增加园林景色的层次感。实际景观设计中,通过采用对比和衬托、动势和均衡、层次和背景等艺术手法,运用植物的高低、姿态、颜色等要素加强园林的艺术感,通过协调植物之间的形态和颜色等,避免产生不平衡的现象,并将不同层次、不同花期和花色植物间的组合,增添了景观的观赏价值。

2.2 植物景观季相设计策略

2.2.1 城市园林植物季相设计的影响因素。我国幅员辽阔,由于经度、纬度、海拔、日照强度等不同,各地区的气候变化规律各不相同,对植物季相有重要的影响。在进行园林植物季相设计时,应充分了解当地的气候规律,选用适合当地气候的植物,才能营造出富有特色的植物季相景观。自然界的生物与非生物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会产生季节性变化,导致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植物景观资源,随着时序而改变。通过充分利用物候特性,展示植物在每个生长期动态变化的效果,可以起到丰富植物景观,增强观赏价值的作用。园林的土壤、地形等对物季相景观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土壤的酸碱度会导致植物色彩的变化,而且土壤的透水度也会影响到植物的存活率,山区公园适宜种植大面积的纯林,而平坦的地区则可种植个体或着是小群落的树木。因此,城市园林设计师要从气候、物候、地理条件等方面对园林植物配置进行综合考虑。

2.2.2 城市园林景观的树种类型选择。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在植物季相设计时,应充分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征,根据植物在南北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一年四季的变化进行选择。春季是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是我国传统的出游旺季,利用春花是我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惯用手法,而观花、观叶是2种主要的春季观赏性植物,春季观赏园林景观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休闲项目。常见观赏型春花植物主要有樱花、海棠、碧桃、白玉兰、紫玉兰、红叶李、含笑、洋槐等乔木,迎春、山茶、杜鹃、棣棠、紫荆、连翘等灌木,以及石竹、鸢尾、郁金香、风信子、金盏菊等草本植物;而春季观叶植物主要有桂花、红枫、垂柳、臭椿、香樟等乔木,黄金叶、金叶女贞、红花糍木、红叶石楠、南天竹等灌木,以及虎耳草、一品红、彩叶草等草本植物。

植物在夏季通常是林草丰茂,给人们带来了凉意,具有改善人们生活状态的作用,一般有合欢、凤凰木、紫薇、石榴、荷花、水仙花等观花植物及香樟、天竺桂、海桐、鸭脚木、花叶冷水花、银边沿阶草等观叶植物。秋季绝大部分落叶植物的叶色都会发生丰富的变化,而且许多结果植物也会产生累累硕果,从而营造出绚丽的景色。银杏、枫香、乌桕、白桦、水杉等是秋季最为常见的观叶植物,而柑橘、苹果、山楂、南天竹、冬青等观果植物,使人们能够体会到春花到秋实的自然季相美。龙爪槐、皂角树、垂柳、白桦等观干植物在冬季可以展示出他们苍劲、柔和之美,而腊梅、山茶等开花植物则可以给冬季带来别样的生动。

3 结语

植物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给观赏者带来活跃的气息。在生态园林设计时,应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指导思想,遵循自然、乡土性、高效性、健康性、舒适性的原则,并充分利用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根据城市园林植物季相设计的影响因素,合理选择植物,从而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综合功能和观赏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莉群.生态园林[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2 毛嘉颖.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分析[J].南方园艺,2010(2)

上一篇:试析适宜宁强县园林绿化的树种 下一篇: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