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乡低收入群体救助方式比较研究

时间:2022-07-29 12:37:51

武汉城乡低收入群体救助方式比较研究

摘要:救助低收入群体既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调整收入结构的重要步骤。由于导致收入偏低的城乡差别较大,救助方式也必须城乡有别。文章以武汉市为例,分析了城乡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特征,认为应该以促进就业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城市低收入群体救助体系:以技能培训和信贷扶持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农村低收入群体救助体系,增强救助措施的针对性,帮助其提高增收能力,走出低收入困境。

关键词:城市低收入群体:农村低收入群体:社会救助

中图分类号:C913.7(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10—0115—05

“十二五”期间,政府将在“限高、扩中、提低”上同时出手,着力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其中,“提低”最具紧迫性,也具有深远意义。救助低收入群体的根本目的是要增强其增收能力,提高收入水平,使其走出困境。由于城乡低收入群体的特点不同,采取的救助手段也应该各有侧重。在此,以武汉市为例,比较分析城乡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特点.并提出城乡有别的救助思路。

一、武汉市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整体状况

武汉市素有“东方芝加哥”之称.建国以后,武汉市的经济水平长期位居我国前列。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武汉市的经济状况下滑,GDP总量已经退居前10名以后,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被列为中国十大失落城市之一。与之相对应.武汉市的低保标准也很低,下表显示,武汉的城市低保标准在全国36个中心城市中,仅排到第16位。进一步研究发现,武汉市城乡低收入群体表现出如下特点:

(一)武汉市城镇低收入群体现状及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城镇居民生活整体水平有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59.04元增加到2011年的23720元.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也由320.64元增加到17140.96元,但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存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第一,收人增速缓慢,且与全市平均水平差距呈扩大之势。2011年.武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38.09元,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6138.34元,占家庭总收入比重6014%。其次是转移性收入(835.35元,29.3%)和经营净收入(2302.97元,8.6%),财产性收入仅460.93元,占家庭总收入比重为1.7%。

对武汉市低收入群体而言,由于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85.91%)高出平均水平25.51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所占比例偏低(0.37%),因而,近几年来工资增长缓慢且通胀居高不下的状况对低收入群体影响巨大。尽管武汉市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不高,但一些中高收入群体财产性收入的快速增加,拉开了其与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与武汉市平均收入水平的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还在延续,如下图所示,武汉市低收人家庭平均月收入占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的43.89%,下降到2010年的32.22%。

第二,城镇低收入家庭消费层次不高,受通胀影响明显。低收人家庭的消费支出结构以吃、穿等基本生活消费支出为主,享受和发展消费比重明显偏低。食品消费以吃饱为主.质次价低。主要食品消费量仅粮油类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其他食品,如鲜瓜、果类,鲜奶品、糕点类等高质量食品消费量与全市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食品类价格和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质量的影响明显。

教育支出被认为是低收入群体的“希望投资”,也是低收入家庭的发展消费。在收入较低的“入门阶层(年收入8万元及以下)”中,“教育消费”占年收入的比例高达17.3%,“从业考试培训”消费为61%,“孩子培训”投入为31%.表明低收入群体消费理念比较成熟。但近几年来,教育成本不断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远远大于中高收入群体,导致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投资理念悄然发生变化——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放缓,尤其是高层次教育投资积极性不高。

第三,城镇低收入家庭普遍存在失业和非正规就业状况。在城镇低收入群体中,失业人员占相当比重,从业人员中“非正规就业”相对居多。据统计,2011年,武汉市低保人员中,固定岗位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占比31.7%,其中固定岗位就业人员仅占6%,登记失业人员占比20.8%,另外,还有23.67%人员为未登记但实际上已经失业人员。从就业人员的行业分布看,城镇低收入群体就业人员主要分布在一些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行业,如制造业、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建筑业等,在电力、煤气、水生产供应、金融保险、卫生体育、教育文化艺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且相对稳定的行业中,低收人群体就业人员比重明显偏低。

城镇低收入家庭就业率低和就业质量不高的状况已经严重阻隔了家庭增收的渠道,限制了其收入水平提高的速度。

第四,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较差。2005年,全市七个中心城区最低收入家庭人均现住房使用面积只有3.04平方米,到2008年,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仅为2.25平方米。资料显示,被调查的77083户最低收入家庭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6平方米以下的21566户,占被调查户数的27.99%,其中,借住他人房、承租私房、暂住临时建筑的“无房户”9197户.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平方米以下的4285户,占被调查户数的5.56%。从调查数据看,低收入群体住房中,无独立厨房、厕所的家庭占40%左右;无独立洗澡设施的家庭占60%以上;尚无自来水的家庭占30%;砖木、简易结构住房的家庭接近30%。武汉市城区低收入家庭严重破损房屋及危险房比例达到了10.33%,尤其是洪山区,危险房占低收入家庭住房的比例高达6.90%。居住条件有待改善。

低收入群体有改善住房状况的强烈愿望,但直接面向中低收入的经济适用房政策,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希望,因为,不仅过高的申请资格条件使他们无缘享有,而且较高的使用成本也使他们不敢接受烫手的山芋。正因为如此,武汉的经济适用房销售长期不温不火,廉租房推出后又普遍遇冷。“有资格的买不起,买得起的没资格”、“买得起(房),用不起”的尴尬,暴露出政府公共政策的针对性不强。

上一篇:这个圣诞有点冷 下一篇:企业书架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