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履行个体认知责任的研究

时间:2022-07-29 12:31:09

高中思想政治课履行个体认知责任的研究

摘 要:个体认知责任是影响思想政治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的关键因素,本文概括个人认知责任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课堂合作学习中履行认知责任的一些原则和策略。

关键词:个人认知责任;合作学习;履行原则和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B-0011-01

个体责任是影响思想政治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的关键因素和首要因素,也是合作学习效益的有效保障。高中思想政治课最现实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在学业考试中成功展示自我的能力(学科能力、各层级的认知目标等),获得比较理想的考试成绩。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合作学习中存在急功近利、重预设问题解决忽视生成问题、参与率不高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思想政治课堂呼唤个体认知责任的研究。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基本因素和核心要素认知责任的研究,有利于思想政治教师深入理解和指导合作学习,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技术层面上的组织与调控;也会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与人交往能力,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潜力。

一、个体认知责任的内涵

责任到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是合作学习的根本标志之一。如果是单纯的小组学习,在实际中这种“小群体”式的学习方式常流于形式,多出现搭便车的问题,原因在于责任混淆不清,每个人“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也要对同伴的学习负责”的承诺机制尚未确立或者形同虚设。只有当每个小组成员都确立主人翁地位,在活动中体会到自己的独特作用,并看到同伴的才能,合作的局面才会出现,合作的意识才可能形成。

个体认知责任内涵的解读,既包含着要求个人对学习活动中所遵守和维护群体的共同活动规范应有的责任感进行个体自觉的认知和体验,又要显露为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从外延角度看,则意味着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有为同伴、小组学习和组间竞争尽责的责任心,而生生直面积极互动则是前提和保障。因此从广义上看,个体责任这个概念又包含着对情境、评价、互动、文化环境等因素解读。对个体认知责任广义上理解,既基于高中教师面临的学业考试这一现实,又基于合作学习的研究者们所讲的:“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

二、履行个体认知责任的原则和策略

从理论层面与操作层面的关联角度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已经接受和认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但在实践过程中,缺乏操作层面、技术层面的支持,依然会出现种种合作学习不该有的课堂乱象、错象、怪象,导致了合作学习的低效。通过个体认知责任对合作学习影响角度提供一种框架内的实施原则和策略,不仅有利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也使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得以发挥实践指导功能,从而切实改善教学实践,改变教学质量发展方式,切实提升教学效益。

高中思想政治合作学习中履行个体认知责任的原则,除了中外学者提出的一些基本原则,还应该包括:(1)稳定性和开放性的原则。学生的个体认知责任具有相对稳定的基本结构组成,同时是一个开放的和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要体现出真实性和生成性。(2)限定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履行个体认知责任在行为上要有基本规范,体现规则要求,又要具有灵活性,根据小组同伴对象、教学内容、教师风格等的不同,体现活泼性、生动性和创造性。(3)常态化和突击式的原则。履行个体认知责任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常态化持之以恒。同时也不完全杜绝在较短的时间内采用突击式强化个体认知责任。

高中思想政治合作学习中履行个体认知责任的策略是:(1)构建思想政治课堂文化。从大的角度看,教师要通过教育智慧,以学科魅力吸引学生,以一种对生活和生命的无限热爱、无限关怀与无限尊重的情怀,形成开放、民主、和谐、智慧的课堂文化,让这种文化充实师生的精神世界,从而提高教育教学品质。从小的角度看,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合作学习的小组文化建设,其核心应该是团队精神文化及小组长个人文化品格和合作习惯的培养。(2)加强对学生内外活动的设计。学生个体认知责任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培养。在思想政治课堂学生的外在活动表现为学生语言、面部表情、肢体行为等,内在活动表现为学生心、脑思维而呈现的能力、智慧和非智力因素。要坚持两个基本要求:从简单开始和从规范(即一定的技巧)开始,从简单开始如要站直说活,大声发言,完整流畅表述;从规范开始,如整理出一些思想政治课堂小组展示时常用的学科句式用语和常用技巧,使学生展示讲解时条理更清晰,表述更规范。实现对学生培养最大效果,关键在于教师的情感付出和精心准备。(3)创新使用传统教学的基本方式。思想政治课堂的学生合作学习,是为了回归学习的内在规律。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孤立的,教师培养学生个体认知责任,更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讲解、评价、互议、思考等)上予以改革。

参考文献:

[1]马兰,盛群力.究竟是什么促成了合作――合作学习基本要素之比较[J].教育发展研究,2008,(10).

[2]陈梅 .合作学习视域下小组成员的“个体责任”解读 [J].现代教育科学,2012,(2).

上一篇:基于服务角度的智慧景区建设思考 下一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