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消费文化下的主体建构

时间:2022-07-29 10:43:26

例谈消费文化下的主体建构

内容摘要:消费文化是一种与现代人密切相关且无法逃避的文化现象。消费文化给现代人带来种种心理问题,个体的主体性迷失问题是其中主要问题之一。美国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通过《芒果街上的小屋》这篇小说对此进行了深刻地思考,并提出通过建构诗性主体来抵制身体主体和消费主体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建立起人类诗意栖居的家园。

关键词:身体主体;消费主体;诗性主体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也已进入消费社会,那么成长在其中的孩子必定会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现代消费社会让身体、感官得到解放的同时,也容易使现代人产生心理问题,身体异化、认同危机和主体性缺失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桑德拉·希斯内罗丝针对小孩甚至是成年人的主体性迷失问题,提出用建构诗性主体来平衡和抵制身体主体和消费主体的消极影响,从而重新找寻迷失在消费文化中的“自我”,建构起具有彰显人类诗性精神的主体性。

一.身体主体

“在洋溢着感性解放的身体里,人对于日常生活的欲望已自动脱离了精神的信仰维度,指向了对于身体(包括眼睛对于色彩、形体等)满足的关注和渴求”,① 因此,身体价值的凸显,标明了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感性身体的尊重;理查德·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更是将身体提升到代表个体存在的本体论高度,它使人类从外在的对象客观世界分离出来,认为躯体是“自我”概念之中最为明确的部分。许多学者认为身体是主体性的标志,“在当代的消费社会,身体越来越成为现代人自我认同的核心,即一个人是通过自己的身体表征与身体感觉,而不是出身门第、政治立场、信仰归属、职业特征等来确定自我意识和自我身份。”②也就是说,对自我身体的关注与重视,以及对“他者”身体的凝视和摹仿,也是确定自身主体性的有效途径。

玛琳是一位从波多黎各来的姑娘,她“总是穿暗色的尼龙丝袜,化很多的妆”,③虽然她因为要照顾路易的小妹妹们,不能出门,可她经常站在门道里打着响指唱着同一首歌,会抽烟,穿上短裙子,特意引起男孩子的注意。她每天打扮得很漂亮,等小汽车下来的一个人改变自己的生活。她还告诉埃斯佩朗莎“因为你总得打扮得漂亮点,穿上好衣服,才能在地铁里遇到一个会和你结婚,带你去远方大屋里的人。”萨莉是男生眼中很美的女孩,喜欢穿着一身充满诱惑性黑色衣服。他的父亲不允许她和男孩子讲话,否则就会遭到毒打。压抑的后果就是放纵,她和男生玩亲吻的游戏,在嘉年华会上悄无声息地跟一个大男孩走了,后来她和一个推销员结了婚。玛琳和萨丽都企图用美丽的身体形象来换取自己想要的生活。然而身体本来就和、有关,身体文化的过度膨胀使身体被赋予了更多的本能主义内涵和享乐主义色彩。身体越来越表演化和装饰性,成为展示的对象和暴露的对象,成为政治、知识、权力、金钱等等的象征符号,成为获取社会地位和知识话语的重要标签之一。企图通过身体来换得独立和确立主体性的方法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却无法成功。

二.消费主体

除了通过身体来确立主体性的方法外,许多人试图通过消费来寻找自我感和认同感。早在尼采宣称“上帝死了”的19世纪,商品就成为代替宗教的一种形式。鲍德里亚认为商品除了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外,还有符号价值,这使商品成为某种特定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象征。波德里亚指出消费主体“即主导模式所遮挡、粉碎并重建的主体,是在交换符号中被当作赌注的‘个体化’主体,因为你们只不过是第二人称和交换中的仿真模式,所以事实上你们不是任何人,‘你们’只是支持模式话语的虚构词项。这个‘你们不再是人们与之说话的对象,而是代码重叠的效果,是出现在符号之镜中的幽灵。”④这种消费主体在一定程度上是属于他者的主体。

每个人都有改变现状的自由和权利,但是埃斯佩朗莎的欲望和诉求中渗透着强烈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因素。她羞于向别人指出她家小得可怜的红房子,当学校的嬷嬷经过她家门口让她指出她的住处时,她觉得嬷嬷“说话的样子让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她所憧憬的房子,房子要有像电视上的房子里那样的楼梯,有一个地下室和至少三个卫生间,四周有树,有一个大院子。小房子让她觉得没有任何价值,只有那种别墅才让她觉得可以指给别人看。房子成了她主体价值和社会地位的象征物。在参加表弟的洗礼的晚会上,因为穿的鞋子是那种很耐穿的旧鞋,她就觉得在舞会上每个人都在笑,除了她,她不敢把脚伸出来,也不敢接受男孩的邀请去跳舞。可见埃斯佩朗莎的主体意识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发生异化,无法展示真实的自我,限制了主体性作用的发挥。

三.诗性主体

身体主体、消费主体虽然是确认主体性的途径之一,但是它们的消极影响使被消费文化所包围的个人主体性无法得到有效体现。桑德拉·希斯内罗丝在对两者进行否定的同时,提出了运用诗性为基础来构建主体性的方案。“维柯说:‘在世界的童年时期,人们按照本性就是些崇高的诗人’这就是说,诗人和诗性是联系在一起的。所谓诗人,又可以看成是诗性的代表。所谓诗性,不仅是诗人的特质,也是人人都具备的属性。”⑤然而在物质主义、理性主义和消费主义使人们想象力匮乏,导致人生诗意性因素丧失,只有诗人仍是诗性的最普遍代表。在小说最后埃斯佩朗莎成为了诗性主体的代表。所谓诗性主体“是一个综合性的精神结构,是主体各种具体结构有机统一而形成一个主导性的存在,不同的主体形式对于诗性主体形成积极或消极的作用。”⑥所以诗性主体必须抵抗身体主体、消费主体带来的享乐主义、物质主义和虚无主义,这样才能构建人类作为主体存在的新的精神基础。

埃斯佩朗莎没有被身体主体和消费主体困扰和迷惑,而是用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勇敢的精神摆脱种族和时代的枷锁,追求更高意义的自由和价值,展现了人类诗意栖居的理想状态。埃斯佩朗莎目睹了玛琳和萨丽通过身体来寻找自我主体性的悲剧结局,亲自体味到了通过消费来寻求社会和自我认同的失败滋味,但是她没有沉湎于现实的无奈用坚韧的毅力在生活中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埃斯佩朗莎在自身主体性的确定过程中,一方面,用人类的诗性精神同自己意识建立联系。她用纸和笔追逐独立和自由的梦,用艺术和诗激起自己生存力量的梦,在追梦的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凸显。另一方面,用人类中的诗性精神同社会建立联系。埃斯佩朗莎只希望有一所自己的房子,一席可以自己归去的空间,在这里可以收留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这种人类惺惺相惜的怜悯心是人类诗性主体精神的显现;内心里,她希望有一所心造的房子,希望内心如房子般坚固强大,离开是为了回来,让心房能容纳身后那些无法出去的人。埃斯佩朗莎离开芒果街去追逐梦想,并不是为了一己私欲,而是为了和她一样一群处在社会边缘的人寻找自己应该拥有的位置,她的如诗般纯净的心灵和广博的胸怀显示着作为人的精神和尊严。小说作者桑德拉·希斯内罗丝希望用人类中的诗性精神作为个人主体性存在的基础,从而构建人类诗意栖居的家园。

综上所述,桑德拉用小说的形式形象地图解了她对处于消费文化之中的现代人主体性的思考。她构想能够用诗性主体来抵抗身体主体和消费主体的冲击,用诗性的方式体现和观察世界。这种仅仅依靠构建诗性主体来抵制消费文化下的身体、物化等消极影响是否具有现实可行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是至少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积极健康的主体性观念,看到了建构诗意家园的希望。

注释:

①王德胜:《视像与——我们时代日常生活的美学现实》,《文艺争鸣》2003年第6期。

②陶东风:《消费文化语境中的身体研究热》,《当代文坛》2007年第5期。

③[美]桑德拉·希斯内罗丝:《芒果街上的小屋》,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29页。注:以后本文所引此书中内容均只注明页码。

④[法]波德里亚著,车模山译:《象征交换与死亡》,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第169页。

⑤刁克利:《诗性的拯救》,北京:昆仑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⑥仇敏:《诗性主体、身体主体和消费主体》,《文学评论》2009年第1期。

参考文献:

[1][美]桑德拉·希斯内罗丝:《芒果街上的小屋》,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

[2]南帆:《身体修辞学:肖像与性》,《文艺争鸣》1996年第4期。

[3]陶东风:《消费文化语境中的身体研究热》,《当代文坛》2007年第5期。

[4][法]波德里亚著,车模山译:《象征交换与死亡》,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5]刁克利:《诗性的拯救》,北京:昆仑出版社2006年版。

[6]仇敏:《诗性主体、身体主体和消费主体》,《文学评论》2009年第1期。

[7]陈树林:《危机与拯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8]李雷:《消费文化语境下的身体美学》,《文艺争鸣》2010年第17期。

[9]王成兵:《价值哲学视野中的当代消费文化问题刍议》,《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10]金丹元,王莹莹:《后现代消费语境下当代身体文化的审美观照与理性超越》,《中州学刊》2006年第5期。

[11]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陈晓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肖井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浅秋行 第7期 下一篇:上善若水的美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