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华天宝集庆楼

时间:2022-07-29 10:14:58

集庆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永定现存最古老、结构最特殊的圆土楼。全楼木制结构不用一枚铁钉,与厚度近2米的生土墙一道经历了近600年的风霜雪雨。

集庆楼坐落在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北面溪边,依山面水,与紧邻的4座圆土楼和31座方土楼相呼应,构成风光秀丽的初溪土楼群。

集庆楼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海拔500多米,高出溪面约30米,地势险要,据初溪村族谱记载,该楼为初溪三世祖仲富所建,主要靠田产收成及家庭成员亲自参加和与人换工等,历三代而成。全楼占地2826平方米,由两个环圆型楼组成,外圈有4层共200多个房间,鼎盛时期住过50多户300多人。该楼中轴线自北而南依次为门坪、楼门、门厅、天井、内环及内外环通道、天井、祖堂、后院。楼门为石质门框,阴刻楹联:“集益都从谦处爱,庆徐只在善中求。”横批:“物华天宝。”厚实的门扇封着铁板,上方设防火水槽,可有效防止火攻。

集庆楼是永定现存圆楼中年代久远又结构特殊的一座。一般圆楼,小的设置2处公共楼梯,大的设置4处楼梯,底层相通且层层环廊通达,相互往来,十分方便。唯独此楼,按底层每户从1楼到4楼各自安装楼梯,各层通道用木板隔开,72道楼梯把全楼分割成72个独立的单元。房间、楼梯、隔墙全用杉木材料构建,全靠隼头衔接,不用一枚铁钉,是一处难得的古代建筑典范。

目前中国最完整的客家民俗博物馆就设在集庆楼里,三楼的环形走马廊里,悬挂着100多个牌匾,每个牌匾代表一个客家姓氏,精炼地介绍了100多个客家姓氏的由来、迁移情况和引以为荣的大贤。

从一楼到四楼,每个房间都成为展示客家民俗的窗口,共展示1万余件民俗文物,配以图片和文字。展室里那些古老的摇椅、澡盆、米筛、灶篓、背筐、谷箩、爬篮、风车、石臼、磨床、犁铧,还有那迎亲的花轿,连同一进大门就可以看见的木碓,无不散发着古朴的气息。这些文物当中,有些堪称国宝,如明朝12生肖石雕群,每尊石雕高2米,重2吨,均手持玉皇大帝恩赐之宝。

集庆楼外环为土木结构,直径66米,高4层。底层53开间,二层以上每层56开间。底层墙厚1.6米,无石砌墙基,后人在墙外表用鹅卵石加砌1米高的石墙贴面,以防土墙被屋檐水溅湿。建楼时只设一道比其他土楼宽敞的楼梯,位设于门厅东侧,通至四层。底层为厨房,底层、二层不开窗,二层为粮仓,三层以上为卧室。

外环1层至4层原为内通廊式,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维修该楼时,为了解决全楼数百人只靠一道楼梯上下造成诸多不便的问题和便于管理,对原来的结构稍作改变:底层不变,仍为内通廊式,二层以上改为单元式,每单元6个房间,各设一道楼梯,楼梯较窄,三层每单元分别在梯侧设一神阁。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廊道以杉木板相隔。底层每单元各有一条高出天井与内环户主名下的房子相连的石砌通道。外环二层以上在每单元的梯间靠外墙处,另设一道宽50厘米的暗梯,平时用木板盖住,外人根本无法发现,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时才使用。

外环第四层外墙的9个望台,木结构,向外挑出,既可望又可架设土铳;大门上方的望台可直接观察村口的动静,还可封锁正面的通道,凭险踞守该楼。这是由于初溪村地处大山深处,当时经常有土匪野兽出没,所以建楼者特别注重增强防卫功能。

楼后侧底层还设一秘密通道,在一个房间的外墙上预留距地面高1米、长1.6米、宽0.7米的缺口,外用夯土墙封住,因用与土墙相同的泥土,外人也发现不了破绽;其内向外凹出,平时用木板遮住,外人进入该房间亦无法发现其中奥秘。当楼内居民需向外紧急疏散、逃避时,可迅速捅开这个秘密通道,直奔楼后的山坡,隐蔽在树林之中。

内环与外环以天井相隔,门厅至内环之间以青石板铺设通道。内环单层,砖木结构,前后向和两侧各有一条约3米宽、高于天井的石砌通道与外环的内通廊连接。26开间,设饭厅、杂物间;房间与房间以杉木板相隔,房间前、后向地面以上1米为青砖墙,砖墙以上为杉木封板;每一两个房分别开前、后门,前门朝向祖堂,后门与外环底层贯通。内、外环均为两面坡瓦屋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

祖堂位于楼中心,方形,单层,土木结构,以位于后向的厅堂、厅前两侧的回廊和正面的回廊围合而成,中为天井,正面的门正对楼门。厅堂宽敞,供奉神座,两边各设一小门出入。

上一篇:龙泉寺方丈和官员聊什么 下一篇:土楼“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