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识字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时间:2022-07-29 10:02:09

优化识字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摘要】在小学中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为此,优化课堂识字教学,拓宽识字渠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给学生的识字方法,最终提高识字能力和识字效率。

【关键词】识字;教学;情境

新课标强调识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生果教学内容,识字教学“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 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努力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的识字兴趣,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具体做法如下。

1 注重直观教学,创设识字情境

因为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单纯的识字又往往枯燥无味,学生容易失去识字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谭时,必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识字内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并促进学生识字。如:运用挂图、图画、生字卡片、绘画、音乐等手段去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好奇心、求知欲,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语文教科书具有图文并茂、色彩鲜艳、识字内容丰富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运用形象直观的图画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这些图画可以是老师或学生简笔画,也可以是收集的相关图片资料。比如教学“日、月、水、火、马、虫、鱼”等象形字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然后出示汉字,让学生进行图文时照,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能将图画和汉字联系起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如教学“休”这个会意字时,教师可以画一个人,靠在树底下休息的简笔画,再引导学生联想和记忆生字。

利用直观教具识字也是很常见的一种识字方法。比如教学《乌鸦喝水》一文时,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放一个没有装满水而瓶口又较小的瓶子和一些小石子,再和学生一起把小石子一个个地放进瓶子里,观察瓶子的水渐渐升高的过程。在愉快的实验中,学生理解了“渐渐”的意思,领悟了往瓶子里加小石子后“瓶子的水渐渐升高”的原理,也懂得了遇到困难要善于开动脑筋的道理。

2 引导多法并举,教给识字方法

歌诀识字法。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编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直观的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教“春”字,先出示“三个小朋友在阳光明媚、杨柳依依、草绿花红的环境中游玩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使他们形象感受春天的特点。接着凭借画面上三个小朋友,在阳光中游玩的情景,与汉字“春”建立起识记联系,把“春”分解成“三”、“人”、“日”三个部件,引导学生根据画面意思编织字儿歌“三个小儿乐悠悠,红日晴天去春游。”通过儿歌形式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况中识字,其效果十分理想。

字谜识字法。字谜具有益智性,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种活动。根据字形特点创编谜面或猜谜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识记字形的过程,学生能积极思考、认真观摩展开联想。既能让学生识记字音、字形、理解字义,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午”字,编成字谜“远看像头牛,近看没有头,要问是啥字,看看日当头,”“禾”字可编成字谜“一棵小树苗,头上戴草帽。”这样的识字方法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也巩固了生字学习,学生对生字的印象更加深刻。

故事识字法:教师有意识地将一些抽象的汉字改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这样,既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又能准确记住较难的生字。如学习“滚”字,可以这样启发:下大雨了(氵),一位老公公(公),穿着雨衣(衣)出门,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在地上打了个“滚”。

3 鼓励自主创新,培养识字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用己有的知识经验,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适合自己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从而把识字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识字带来的乐趣。如“烦”字就理解为“脑袋发烧的很热,很难受,心情就会比较烦躁;”学到“睡”字时,学生理解为“睡觉时眼要垂下来,所以“目”右边是一个“垂”字。”这些想法都很有创意,教师再予以肯定的评价。学生不但能牢牢地记住汉字,也能感受到识字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

4 拓宽识字渠道,引导自主识字

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阅读是学生课外识字的重要途径,生活是学生课外识字的大课堂。

识字的目的是阅读。学生在阅读故事中发现生字,在识字的基础上阅读故事,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及早受到独立阅读的训练,也培养了良好的语言习惯。阅读对识字的重要性,鼓励他们进行阅读,这样的做法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还能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总之,在当前新课程要求低年级学生“多认少写”的情况下,识字教学显得尤其重要。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应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创新,灵活多样地引导学生识字,让识字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大乐趣。

上一篇:体制内在践行 下一篇:《信息技术及其发展》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