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2-07-29 07:50:39

重庆市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调查研究

【摘 要】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对象为重庆师范大学的200名大学生,数据处理与分析主要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17.0版本进行,所采用的统计方法是独立样本t检验。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意识和行为的培养。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2

1、前言

认知建构主义理论则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2]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借助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支持而开展的自主学习。在当今知识经济与信息化时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已经在高等教育中广泛地使用,网络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研究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现状,并分析影响其网络自主学习效果的因素是十分有必要的。

2、调查问卷

2.1研究对象

在重庆师范大学进行随机抽样,取样时间为2013年3月20日,发放问卷共200份,收回答卷198份,回收率为99%,剔除无效问卷10份,实际有效问卷为188份,有效率为94.5%。

2.3研究方法和工具

由研究者本人到各班进行团体施测,问卷当场回收。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7.0版进行数据的分析。

3、样本描述

根据本研究对象188个样本,分别依照其年级、性别、独生子女进行统计,结果如表所示。

4、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差异分析

根据本研究分析的需要,研究中主要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目的是利用来自某两个总体的独立样本推断两个总体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异。p值来判断差异的显著性。p值小于0.01表明差异非常显著,p值小于0.05表明差异显著。

4.1年级差异

大学高年级的学生的计算机运用水平和对课余时间的管理水平都要比一年级的学生高,大四学生即将毕业找工作,所以本研究的调查主要是针对于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其统计结果如表4-1所示。

由表4-1可以看出,二、三年级的大学生在“内在目标"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其p值小于O.01,这说明二年级的大学生参与网络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要强于三年级的大学生。可能是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延续了原有的学习动力,更希望获得较多的知识和能力。其它几个维度的p值均大于0.05,由此可以得知,大二、大三的学生在这几个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

4.2家庭结构差异

由于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在家庭结构上表现出了二元模式,即独生子女家庭和非独生子女家庭。

从表4-2可以看出,各个维度和总表的p值都大于O.05,因此得到验证家庭结构的差异对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独生子女家庭或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差异对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影响不大。

4.3生源地差异

大学生自然属性上的差异,最主要的表现为性别上的差异,本研究首先从这一自然差异开始分析,统计分析结果如表4-3所示。

如表4-3所示,在“学习计划”维度上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分别是2.65和2.50,其P值为0.045小于0.05。可见,在网络自主学习的计划性上,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且男生的计划性强于女生。

5.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大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上的引导,并提高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中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大学生能够充分认识网络自主学习的价值,使他们能够设置合适的目标。同时,指导大学生制定合理的网络自主学习计划、选择恰当的网络自主学习方法,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监控。

(2)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更要注重网络自主学习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参考文献

[1]倪雪梅.精通spss统计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51-173.

[3]朱晓东.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江西教育科研,2007(7):116-118.

[4]翟绪阁、卢小君、张国梁.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影响因素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上一篇:从汉字本身的特点看文化阐释在对外汉字教学初... 下一篇:浅谈关于信息技术教育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