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行动研究者

时间:2022-07-29 04:49:35

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行动研究者

行动研究是一种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目的是改进教育教学实践。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快速发展,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呼声越来越高。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行动研究者呢?

一、从问题发现到行为改进: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的基本要求

对教师来说,行动研究不在于取得多高的理论成果,而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研究是为改进实践服务的。教师应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行动研究,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1.善于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行动研究的起点。英国科学家J.D?贝尔纳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因为这需要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质疑反思的能力,还有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条件。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即教师问题意识薄弱,不能发现问题,或者即使发现了问题,但所发现的问题也往往脱离实际,不易解决。为此,教师应从教育疑难中发现问题,特别是要在与学生交往的具体场景中捕捉问题,并通过实际行动来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对问题的探索中往往会遇到某种障碍,而在排除障碍的过程中又会发现新的问题,而这个“新问题”才是教师在行动研究中需要解决的真正问题。

2.加强专业学习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是教师发展的基本手段,教师要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所学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而不能再像以往那样仅仅依靠经验进行教育教学。需要指出的是,在行动研究中的教师是带着实践情境中的“问题”进行理论阅读的,他们通过与作者的对话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更有效的办法,进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视界融合。教师既可以在理论中关照实践,使自己的教育实践拥有理论支撑,又可以在实践中反思理论,通过实践检验将所学理论简约并内化成为自己个人的知识。

3.主动交流心得

日本学者池野正晴认为,人类是彼此交谈的存在。通过交流对话,教师之间可以敞开心扉,共享经验,启迪智慧,还能够将内隐性的默会知识转化为清晰化的明确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消除自己的“偏见”。例如在专题研讨会期间,每个教师应讲述一个典型案例,以此分享彼此的教育教学故事;在班主任论坛或教学沙龙期间,每个教师都要交流自己的经验,以此分享彼此的教育教学智慧。在工作期间,教师要主动交流心得体会,探讨教育教学方法,以便在信息交流、思维碰撞中丰富自己的智慧,生发出更多的创意。

简单地说,行动研究就是把“行动”和“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它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实质上,专业学习和心得交流就是教师的行为改进,就是教师在研究、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但所有措施都应以行为改进为特点,确保研究工作富有成效。

二、从行为改进到认知转变: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的较高要求

加拿大知名学者迈克尔?富兰认为,在教育变革中,“人们需要改变的不只是自己的偏好与行为,还应当包括他们的心灵和思维方式”。对于教师而言,重要的不是改进教育行为,而是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只有教师改变了自己的心智模式,才能成为真正的行动研究者。教师应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育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的核心教育理念,并通过各种途径来完善自己的心智模式。

1.理性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是教师的自我财富。由此可见,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法。教师应通过撰写教育日志、整理典型案例、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等形式,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审视并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及时改进,最终在行动研究中养成反思的习惯;要有不断追问的意识,能够找到问题背后的问题,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中为了增强反思的理性,特教教师在思想上要从积极的方面思考残疾儿童的潜能,突破过多考虑其缺陷的消极思维模式;在方法上要充分注重个体的显著差异性,避免过去只对群体的数量分析,以数据统计来抹杀个体特质的倾向;在结果上不能只关注学业的进步,要展现对人的全面发展、对人性更深刻的关怀。

2.专题研究

从经验式探索到专题性研究,是教师成为专业人士的必由之路。教师要学会把问题转为课题,开展公开而系统的专题研究。把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育人方式、教学模式,让自己的教育教学逐渐从“经验型”转变为“科研型”,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行动研究者。现实当中,肯定会有不少教师认为做专题研究,一没有必要,二没有时间,三不会做。其实,就意义而言,教师对关键性问题进行文献研究,学会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就能让自己的行动研究不但要避免重复劳动而且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就时间而言,教师并不需要在教育教学之外另外抽出时间来做专题研究,只不过是将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具体范围的限定,使自己的研究方向更加明确而已。就方法而言,教师完全能够掌握定量观察法、定性观察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常用的研究法,学会对现实问题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探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所在,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教师要通过专题研究形成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否则就只能停留在行为改进的低层次上。

3.合作研讨

行动研究强调专家与教师的合作,专家的优势在于了解最新的理论成果与专业发展趋势,而教师则要了解实践需求、掌握大量生动的典型案例,两者合作可取长补短。教师在行动研究中还要加强同伴互助,通过集体智慧来攻克难题,更要想办法获得专家的理论引领与技术支持,加强与外校教师、社区人员的合作,以求更有效地解决问题,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合作研讨中,教师既要尊重专家的意见,又要不迷信、不盲从,能够与他们平等交流,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虽然行为是思想的外在体现,但仅凭行为的变化并不能说明教师已成了—个真正的行动研究者。要成为真正的行动研究者,就必须实现自身心智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主张,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当然,对教师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行动研究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主张,可以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尽管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和侧面进行探讨,但根据行动研究的基本特点来看,教师必须参与行动研究,有计划地对问题进行系统的、持续的探索,改进教育实践,公开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最终完成自己心智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刘良华.校本行动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08.

[2]郑金渊.行动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08.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海阳市教学研究室)

上一篇:浅析数学语言教学 下一篇: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