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村初级中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7-29 04:32:14

现代农村初级中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代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的特点,找出了他们学习数学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增加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初级中学 数学 教学

一、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

1、农村初中学生超过80%为留守孩子

很多孩子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这些留守学生,本身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再加上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约束,同其他学生相比,更容易产生心理困惑,进而比其他学生更容易出现孤独、乖僻、心理失衡、放任自流、辍学厌学等心理问题,导致成绩偏差,尤其是一堆数字、符号,一片叉叉角角,一串计算、证明,枯燥无趣的数学,成为同学们的厌恶之首。

2、现代社会浮躁,“读书无用论”对农村初中学生的影响较大

在国家快速发展上升的今天,经济大潮冲击着现代社会,在很多人眼里金钱成为衡量人的价值的标准,人们急功近利,社会上所谓的“暴发户”日增,相对而言很多领域知识分子地位下滑,社会弥漫着浮躁的气息。

加之,现在受教育的高成本、高投入与严峻的就业现实存在较大差距,所学无处用,所用非所学。2013年的《中国蓝皮书》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研究报告称,大约1/3的毕业生在从事与其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有部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不到30%,极端的例子是,只有约1/6的医学专业毕业生从事医疗工作。知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的现实不断被应证,这些“读书无用论”在社会广泛传播,尤其出自在农村初中学生眼里见过世面并尊敬的父母、哥哥姐姐或者邻居不经意的话语中。因此,在浮躁社会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下,很多农村初中学生的心思早就飞出了课堂。

3、数学基础普遍薄弱

农村初中学生的基础普遍薄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家庭因素的影响。

农村初中学生在上小学时很多已是留守儿童,厌学心理早已形成,尤其是对数学早已恨之入骨,所以小学时的基础就没打牢。再者,由于家长自身受教育程度及教育观念问题,很多农村初中学生的家长很少或基本不会对孩子的教育进行正确及时的引导和辅导。

其次,农村中学师资依然薄弱。

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广大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教书育人、默默耕耘,他们付出的很多,得到的回报相比城区学校教师却少得可怜。条件差的农村学校新教师不愿意来,出现断层,青黄不接,老教师年龄大、学历低、观念陈旧,无法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国家虽然出台“特岗”优惠政策吸引大学毕业生补充、丰富农村学校教师资源,但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工资待遇仍与城镇学校差距较大,大学生们的成就感得不到体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的往城里调,有的调到其他行政事业单位,人才外流严重。

二、应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方法

1、初中数学重要性相关教育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每一个人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也就是说:"在二十一世纪,人人都要学会的数学"。蔡元培先生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因重视数学,“列数学系为第一系”,这种传统一直保持至今。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人民日报》精彩描述了数学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方面无处不有的重要贡献。海王星的被发现,首先不是通过望远镜,而是利用纸笔,借助于数学公式“算”出来的,望远镜只不过印证了这个“计算结果”。由于数学的关键性应用,有人甚至称海湾战争是数学战。可见数学的重要性,尤其是最基础的初中数学,如果没有掌握好她可能会影响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生存。

对于要继续深造的同学,初中数学就更加重要了。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高中的几何、代数、数据统计完全是初中基础的深化和融合。相对而言,初中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初中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各种小问题,包括数学知识和学习习惯和方式。这些问题在进入9年级以后,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后,就凸现出来。

对于读完初中就打算外出打工的同学来说,学好数学依然很重要,学好数学可以帮助你工作,可以帮你转到更多的钱。例如简单的理财问题:如果银行的年利率为5%,问现在的3000元钱4年前的贴现价值和5年后的期末价值是多少?又例如简单的工程问题: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现需用角钢焊一对三角架,作为窗户外空调的支架,三角架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0厘米和40厘米,斜边应准备多长的角钢?

2、情感关怀与教育

农村初中学生多为留守孩子,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约束,情感倾诉渠道少,再加上其本身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更容易产生心理困惑,更会体现出叛逆。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面对数学这座下面埋藏宝藏上面光秃秃的山时,他们大多选择望而却步,要不选择做些青春发育期本来的叛逆吸引大家的眼球,要不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他们需要有人帮助和引导,需要情感关怀与教育。

3、分层教育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把学生分层次进行教学,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尤其是数学,其知识是环环相扣,基础没跟上,就会严重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

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学习,这样,在同一班里,学生的知识、能力参差不齐。但是,应试教育留下的种种弊端抑制了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整齐划一的教学要求,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为了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减轻部分学生过重的负担,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又要使有特长的学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必须实施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可对学生分开几个层次:A层,数学基础扎实,思维能力强;B层,数学基础中上,思维能力较好;C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D层,数学基础不好,思维能力不强。

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对学生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上一篇:基于机器视觉的羊体体尺测量 下一篇: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