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2例观察

时间:2022-07-29 04:30:19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川芎嗪注射液 还原型谷胱甘肽 临床观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头晕,尤以眩晕为著。本科自2006年以来采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本病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的以眩晕症状为主的患者82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血管磁共振造影(MRA)等检查,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中男性30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5.4±6.9岁,其中合并高血压18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症10例;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4.8±7.4岁,其中合并高血压16例、糖尿病7例、高脂血症8例。两组年龄、性别、临床合并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低脂饮食,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天1次口服,同时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临床合并症。治疗组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80mg、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1.5g分别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100ml中静脉滴注,1日1次。对照组单独使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用法同上)。疗程均为7~10天。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痊愈:眩晕及伴随症状消失,在观察期内无眩晕发作;有效及起效时间:眩晕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及其所需最短时间;无效:眩晕及伴随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TCD参数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TCD参数即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

3.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4 体会

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血管痉挛以及血液粘滞度增高等因素均可引起后循环缺血,出现眩晕等相关症状。川芎嗪的主要有效成分为2,3,5,6-四甲基吡嗪,是一种内源性钙离子拮抗剂,具有活血化瘀、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本研究中使用川芎嗪注射液后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相对于对照组,联合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虽然未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但可获得更高的痊愈率,临床显效时间也明显缩短,考虑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细胞保护作用有关。本研究结果提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使患者症状提前得到有效缓解,并能保持疗效,最终提高痊愈率,这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均大有裨益,且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安全性好,故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5 参考文献

[1]和姬苓,王颖慧,侯宪文,等.经颅多普勒、MRI和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2):144-145.

收稿日期 2009-12-03

上一篇: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肠病29例观察 下一篇: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62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