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应对小学生作文通病

时间:2022-07-29 04:30:06

正确应对小学生作文通病

摘要:作文时采用“拼、凑、压、挤、抄”等合作方式,是农村小学生作文的通病。要应对这种现象,老师首先应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入手,培养学生发现素材和积累素材的能力,切实有效地解决学生作文时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学生;作文;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0

当前,在农村小学生作文时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一提起笔来写作文就愁眉苦脸,嘴咬笔杆,总觉得无话可说。迫于“师命”,写不出来又不能不写,无奈之下,便翻开《优秀作文选》,玩起移花接木,改头换面的“易容术”来。更有甚者,将提前背诵的优秀习作默写在作文本上向老师“交差”。究其原因有三:(1)老师的强行“命令”;(2)作文无兴趣;(3)作文选的负面影响。

那么,在新的教学理念下,针对学生作文时出现的不良现象,教师应该采取哪些策略来应对呢?

一、培养作文兴趣,轻松写作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作文,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人们都知道,干什么事情都要有兴趣,没有兴趣就很难有成功的希望。学生作文同样如此,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学生作文入门的钥匙。因此,从激发兴趣入手,是调动学生积极习作的关键所在。

(一)树立榜样。每次布置作文前,老师最好将所写的“下水作文”读给学生听,用老师的习作,为学生树立榜样。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作文的时候有了学习的榜样,就不再把作文当作一件难事。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调动起来了。

(二)品尝甜头。心理学家认为:“成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师如果能及时肯定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就可以让学生在习作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对于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老师更应该看到他们的进步,哪怕是点滴进步。如:学生习作中有一两个词语用得恰当,写字态度端正,一个句子写得生动、具体……老师也应该在批改或讲评中加以肯定。一学期结束,作文水平最差的学生也不少于一次表扬与鼓励。通过这样不间断地品尝甜头,使学生明确地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树立起写好作文的自信心,写作热情就高涨起来了。

(三)明白道理。要让学生懂得,作文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生活中是离不开作文的。一次,学校要各班选送“优秀少先队员”名单,作为班主任的我,先在班内开展评选活动,让同学们交流:他(我)为什么是“优秀少先队员”?你是从哪些具体事例中看出他(我)的优秀?之后,提出作文题目《记一名优秀少先队员》,并要求学生立即习作。本次习作下来,就连平时作文水平很差的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习作内容有骨有肉。如此这样,学生觉得写文章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四)领悟生活。“生活是作文的主要源泉。”教师要让学生多接触大自然和社会,让其做到: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想。并让学生把自己的耳闻目睹和特殊的感受说给大家听,提供其表达的机会,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我班有一名学生,父母均外出务工,从小和奶奶长大,与奶奶有着深厚的感情。去年夏天,奶奶去世了,这是她有生以来遭受的最沉重的打击。正巧,本单元的习作是《难忘的一个人》,习作时,我因势利导,这个学生马上想到了奶奶,在泪水中他完成了这篇作文,通过奶奶关心他的具体事例,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本次作文与他之前每次作文的三言两语相比,好像出自他人之手。由此看来,学生只有把生活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才会感到作文是一件既有意义又很有乐趣的事,才能乐于写作文。

二、留心观察事物,积累素材

巴甫洛夫说过:“观察、观察、再观察。”这句话强调了观察的重要性,并要求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指导学生留心观察显得格外重要。

(一)关注小事。在作文教学中,老师总是要求学生写作文时,要写发生在身边有意义的事情。什么事才是有意义的事情?在农村小学生看来,大事就是有意义的事。可曾想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身边不可能天天有大事,鸡毛蒜皮的小事照样也可以写进作文中去。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小事,注意从小事发掘素材,这样可写的事情就多了。写人物的作文同样如此,讨价还价的卖菜农妇,下乡窜寨的卖冰糖葫芦小伙子……都可以成为学生作文中的主人公。

传统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已经把学生作文形成了一种定势,如:写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一定要有给老人扛东西,送盲人回家,没有这类人,今天的作文就没写的了;写在校园里,总要拾到东西,再交给老师,如果没有拾到东西,今天的作文也没写的了。教师不能被这种定势套住,就算是一件不起眼的事也可以把它写下来,从中吸取教训,告诉人们不要干同样的事情。写人物也是一样,例如:妈妈下厨房,每天三顿家常饭,这本来是一件不起眼的事情,如引导学生从这件小事情中想象出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再引申一步,我们应该向妈妈学习,长大也成为一个勤劳的人。这样,这件小事就变得有了深刻的意义。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很有意义,关键是如何去发现。作为老师一定要教会学生多留心、多思考、多动笔,这样,学生作文时才会有说不完的话题,写不完的题材,也不会出现作文时“口咬笔杆”的现象了。

(二)身临其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会观察事物,作文时才有话可说。如写《我们的校园》,作文前,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等观察顺序,观察学校的座落位置,校园内各处的建筑、场地、花草树木、同学们的活动……然后指导学生以校园某个角落进行认真观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你有什么感受。这样,抓住事物的特征后,写起作文来就不再感到无话可说了。

综而言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养成留心观察、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农村小学生作文就能走出困境,迎来希望。

参考文献:

[1]萧东.作文讲话[M].

[2]魏书生.既教作文,又教做人.

上一篇:关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实践性构想 下一篇:浅谈初中化学教材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