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丹参病害及防治方法

时间:2022-07-29 03:46:48

药用植物丹参病害及防治方法

摘要:丹参为常用中草药,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养血安神功能。近年来丹参的栽培面积逐渐增加,栽培过程中的病害防治将是影响丹参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病害;症状;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6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0-36-1

丹参(Saluia miltiorrhiza Bunge)是唇形科鼠尾草植物,又名紫淡参、红根、赤参等,根和根茎入药,为常用中草药,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养血安神功能。随着近年来对丹参化学药理研究的日益深入,应用丹参药物及其中所含的药用成分进行防病治病亦日益增多,也对丹参的需求量不断地增加,野生丹参转为人工家种的栽培面积也日益增大,在规范化栽培中,病虫害的防治尤为重要。

1丹参叶枯病

1.1症状

植株的下部叶片先发病,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扩展。染病的叶面初期产生褐色圆形小斑。随着病情逐渐加重,病斑扩大,中央呈灰褐色,叶片最后焦枯,植株死亡。

1.2发生规律

叶枯病由壳针孢属真菌引起。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在病残组织中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次侵染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造成再侵染,扩大为害。该病在多雨季节、田间湿度大时普遍发生,逐渐加重。叶枯病的为害时间较长,在植物的整个生长期均有发生。

1.3防治方法

选用健康的种栽,栽种前用1:1:100波尔多液浸种10min;通过增施磷、钾肥来增强植株抗病力,在雨后要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温度;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600倍液、65%代森锌600倍或50%代森锰锌500倍液等药剂喷雾,间隔10~15天,连续喷施2~3次。

2.丹参白绢病

2.1症状

此病主要在植物的根部发病。初期从茎的基部到近表土层的主根附近上出现白色绢丝状的菌核,根部湿腐,植株从土壤中易拔出,后期枝叶枯萎。天气潮湿时,在病株茎基部常有白色菌丝及老鼠屎样的菌核出现。发生病害严重的年份会造成丹参大量减产。

2.2发生规律

此病由齐整小菌核引起。菌丝和菌核附着在种栽或在土壤中越冬,成为初次侵染源。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菌核很易萌发,通过植株间接触引起再侵染,每年6~8月为害最严重。

2.3防治方法

选用健康无病种栽;实行水旱轮作或与禾本科作物轮种;发病初期及时挖除病株,连土移出集中沤肥处理;病穴浇注50%多菌灵600倍液或50%速克灵1500倍液或用木霉制剂10~15g/m2撒施后疏松土壤。

3丹参根腐病

3.1症状

是丹参产区的普遍病害,植株根部病害。地下根条发黑腐烂,地上茎叶枯萎死亡,严重影响产量。

3.2发生规律

此病原由木贼镰刀菌(Fusariumequiseti Sacc.)引起。在土壤或种根上越冬的分生孢子,成为翌年发病的初次侵染源,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病,栽培田间如果植株过密、温度大,病害蔓延迅速,危害严重。

3.3防治方法

栽培场地应地势高,干燥、排水性较好的地块,有条件的地区可实行水旱轮作,雨季注意排水; 加强田间管理,通过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在封行前应及时中耕除草,并结合松土用霉制剂每平方米10~15g撒施;发病期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忌连作。

4.丹参根结线虫病

4.1症状

又名肿瘤病。因病原菌的侵入而引起的一种根部病害。线虫侵入后,细根及粗根的各个部位产生了大小不一,不规则的瘤状物,即虫瘿。瘤状体初期为黄白色,外表光滑,以后变成褐色,最后破碎腐烂。被线虫寄生后,植株的根系功能受到严重的破坏,植株的养分吸收受到影响,致使植株地上部生长因养分吸收不足,导致衰弱、变黄,最后枯死。

4.2发生规律

此病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 Chitwood.)引起。整个发育阶段有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幼虫、成虫及虫瘿在土壤中或以附着在种根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次侵染源。通常在6月下旬至9月中旬发生。此外线虫为害的根部易产生伤口,诱发根部病原真菌、细菌的复合侵染,加重为害。

4.3防治方法

实行水旱轮作,有利淹死线虫以减轻为害; 选择肥沃而沙性适度的土壤,提高植株抗病力,减少线虫病为害; 整地时每公顷用5%的克线磷150kg,沟施后翻入土中,也可以在栽种时进行穴施,或在浇水时施入1~2次,每次每公顷30kg。

5.丹参菟丝子

5.1症状

菟丝子的生活力很强,以吸盘缠绕丹参植株,依靠吸收丹参体内的营养物质生存。能在短期内布满成片,影响植株生长,使根部减产。

5.2发生规律

病原为中国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b.)。菟丝子的幼茎缠绕丹参后,不断地产生分枝向周围植株蔓延,严重时把整片丹参全部罩住,造成叶片枯黄或枯死。一般在土壤比较湿润、耕作粗放、杂草较多的地块易发生。通常在每年7~8月发生较重。

5.3防治方法

结合深翻土地,将菟丝子种子深埋,或实行水旱轮作;发现菟丝子为害及早清除,防止扩展和产生种子;栽种时撒施生物除草剂,一般可以用“鲁保1号”粉,每公顷30~40kg,也可喷洒菌液3~5kg。

作者简介:刘树林,男,助理农艺师,柳河县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站站长。

上一篇:对梨树县加快增收富民步伐的探索 下一篇:如何做好农机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