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2-07-29 03:10:59

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因分析

【摘 要】高校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已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也引起了广大的关注。综合现有研究成果,主要从教师、学生,教育环境方面着手,对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做出分析,为改变消极状况,为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对策的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消极

一、学习积极性的含义

学习积极性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认真与勤奋、主动与顽强的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还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方向和进程。学习积极性具有潜在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表现

当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在大二大三学生群体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出勤率不高,逃课旷课成为习惯;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经常抢着往后坐,迟到早退,课堂状态消极;平时在阅读方面花费的时间过少,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吃喝玩乐等事情上。有调查显示大学生学习现状令人堪忧,大约65%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习是件无趣的事,认为自己学习积极性一般或不高的占5.4%。在对所学专业的态度调查中,高达423%的学生表示不是很感兴趣或着厌烦。由此可见在高等教育在保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非常值得关注。

三、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第一,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高中时期,学生在紧凑的学习节奏中,在老师的监督下去学习,学习是被动消极的,没有形成好的习惯。到了大学,学习环境性对宽松,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少了老师和家长时时刻刻的督促,不能够做到主动学习,合理规划,容易受外界干扰。

第二,对所学课程的兴趣不高。在高中升入大学填报志愿时,很多的学生都是任由父母安排选专业,或者为防止落榜愿意服从调剂,这样很多的学生所学的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消极抵触心态。

第三,从众心理的影响。步入大学,很多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看着周围的同学都在到处游玩、谈恋爱、参加等社团活动,很容易跟随别人的步伐。并且很多学生看大家都在搞突击式复习,也争相效仿。最终导致学习作风越来越涣散, 积极性越来越差。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大学课堂中教师任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经常是教师一言堂,只注重完成任务,不注重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课堂中师生互动过少;同时很多的大学教师在都只注重研究课题,在教学上不够重视,花费的精力过少,课堂讲授过于随意,使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更甚者存在着大学课堂纪律混乱的状况,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讲,教师没能有效的维持课堂纪律,很多的学生自制力不强,也渐渐加入到讲话的行列,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消极待课的心理。

(三)教学环境方面的影响

1.学校的因素

学校学习氛围的缺失。高校中普遍存在着悠闲散漫的作风,缺乏浓厚的学术氛围。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危机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今的大学社团活动风靡,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娱乐化倾向很重,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得多数学生放松了对学业的要求,变得浮躁。

课程安排不合理,任务过于繁琐。每周学生面临大量的新课任务,课堂上老师精炼讲解后还需要课下学生查找资料,翻阅书籍,深化学科知识,然而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同时所学科目过于庞杂,学科之间联系不大,学生难以适应知识的跨越。

学校管理方面的影响。大学管理相对宽松,很多的学生就会钻空子。学生经常逃课、沉溺网吧,老师却不了解情况。学校考核方式不正规,很多的考试无法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试过程中存在大量作弊现象,考试成绩使认真学习的学生和平时没学习的学生成绩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公平。这会打击认真学习的学生的积极性,对学习态度产生消极影响。

2.家庭的因素

父母的期望和要求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高中时期父母对孩子学习的重视度和期望值远远高于大学时期。多数家长认为好大学就意味着好工作,高中努力后大学就可以的玩,对大学时期孩子的学习状况不关注,甚至从子女的说法中认为学习成绩已经不再重要,没有了父母督促和要求,学生学习就会变得更被动。

家庭条件的影响。对于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而言,学不学都无关紧要,因为父母已经凭借自己的能力为自己以后的就业铺好了路,自己只需混文凭;而对于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而言,大学需要很大的开支,为了赚钱,会从事很多的兼职工作,把大量的课余时间用在工作上。学习积极性自然不高。

3.社会环境的因素

多元价值观对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当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多种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大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形成时期,可塑性强,面对多种价值观念的影响,容易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同时还受“读书无用论”以及社会上送礼、走后门、找关系等不良现象的影响,使很多的大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消极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就业压力逐年增加,使大学生忙于各种考证,参加各种速成班,对知识的掌握知识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还有的学生本末倒置,忙于从学生工作和社团活动中获取加分拿到奖学金,使大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消极沮丧的心理。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因有很多,即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因此,对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应该从多方面着手。从学生方面而言,要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看法,帮助学生树立长远目标,合理规划大学生涯,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从教师方面而言,我们应该把目光集中于如何提高教师对教学的重视度上,把教学和教师的待遇挂钩,促使更多的教师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面临目前教育环境的弊端,我们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不合理因素,要给与及时的心理疏导,培养学生的辨识能力,防止过分夸大负面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明杨,周冲鹏,李晓波.浅析大学生学习积极性[J].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文法学院.

[2]江文英.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问题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

[3]夏余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何不高[J].教育与职业,2009,(01).

[4]恩媛.浅析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

上一篇:幼儿园教学的理念误区与预防 下一篇:浅谈英语阅读理解的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