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信任的“老大哥”

时间:2022-07-29 03:05:49

职工信任的“老大哥”

曾经的老大哥

在易门县总工会的办公室,还没有看到常务副主席陈天一的身影,就已经听到他匆匆忙忙的脚步声,透过办公室正对走道的门,记者看到他风风火火赶来的身影。

原来他刚刚参加了县委的一个会议,“县里很多大事小事,工会都要参与,我们总是忙得不可开交。”这是陈天一与记者见面后说的第一句话。眼前的这名工会主席,留着精神的平头,双目炯炯,说起话来也是干脆利落。

谈到维权工作,他感触最多的还是12年前的那一次国有企业改制。2001年,陈天一调到易门县总工会不久,就接受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参加县里的企业改制小组,做改制企业的职工稳定、安置等工作。他分派前往的地方是当时的易门钢铁公司,凑巧的是,早些年他也曾是这家企业的一员。

改制方案一波三折,原定破产,最终上面没有通过,留下的路就是资产重组,债权债务不剥离。但不管企业改制采取哪种方式,对于当时的980多名职工效果都是一样,他们感到自己“饭碗”受到了威胁,担心将来的生计没有保障。企业改制后的职工补偿安置等问题犹如一团乱麻,甚是棘手。可是改制势在必行,有改革就必然有人要做出牺牲,对于在改制中“被动了奶酪”的职工,一方面是要做好思想工作,一方面也要为他们谋生计找办法。

陈天一刚到厂里,就受到工人的一片质疑:“老大哥,你现在当了官,就回来砸我们饭碗了?”这句话,让陈天一感到了沉甸甸的分量。看着昔日同事们迷茫、无助的脸,他的心中五味俱全,一时无语。当时他就暗暗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真情赢得工友的信任。

从进了企业后,他的大部分时间就“泡”到车间里、厂房内,不知与职工们进行了多少次推心置腹的交谈,也不知磨破了多少嘴皮,向职工们解释改制的必要性,了解职工的实际困难,为他们想办法、出主意……工人们对他的态度,也从最初的怀疑逐步变为信任。

企业改制这块“难啃的骨头”最终还是被攻克了。而且整个改制期间虽然争议不断,但钢铁公司生产不停、队伍不散、销售不断,难得地实现了平稳过渡!

当然,为了让改制顺利进行,光靠与职工谈心是不够的,易门县总工会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改制企业的职工利益,至少做了四件事。

一是坚持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补偿方案必须经过职代会讨论审议,确保职工对企业改制的话语权。在工会的坚持和争取下,分流的职工身份质换、工龄补偿等也都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

二是将改制企业中有困难的职工全部作为工会帮扶对象,在经济上施以援手。工会汇报政府同意后,发动全县各行政、事业单位捐款,筹得资金52万元,设立了“送温暖基金”,用于对改制企业困难职工的帮扶,这一做法在当时堪称创举。

三是陈天一凭借自己当时任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委员的身份,为改制企业中满50周岁和45周岁的男女职工争取了退休,并且通知各个单位,优先保证改制企业符合条件的职工退休。

再就是为改制分流的职工牵线搭桥,寻找新工作,或是协调政府部门,为职工自主就业创造条件。“政府批准了一批三轮摩托车投入城市客运,改制企业职工很多成了‘摩的’师傅,有的开了商铺成了个体老板,有的进入了政府公益性岗位……”说起分流职工的去向,陈天一心中有数。

所以,钢铁厂最终成功改制,靠的不止是陈天一的“唠叨”,还有实实在在的维权措施为后盾;工友们的“老大哥”解除了最初的信任危机,背后是工会真情实意的服务。

而钢铁厂的成功改制,也成了县里日后几个“老大难”企业改制的样板,为易门县的经济改革铺平了道路。

现在的老大哥

近年来,改制的老企业逐渐走出了困境,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又给易门县总工会出了不少新“考题”。

前一两年,工业园区内的一家会所240多名员工全体罢工,职工们不但放下了工作,还在企业内聚集,有围攻老板的苗头。事情惊动了公安机关,民警严阵以待。

工会知情介入后,陈天一先让职工选了十名代表座谈了解情况,同时让其他聚集的职工散去,缓和了事态。经过了解,罢工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该企业的工资水平与同行业相比偏低了,老板又没有及时调整,久而久之,员工的不满情绪集中爆发,于是出现了先前的一幕。

陈天一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员工们的不对,他告诉员工,老板工资开得低,但没有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就不算违法,但员工们罢工却是违法行为,用违法的手段维护自身利益,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他也告诫老板,工资太低了注定留不住人,应该提高工资待遇了。同时交待老板,对于坚持提出辞呈,执意要走的员工,企业一定不能以任何理由刁难或克扣工资。

最后,企业主接受了他的意见,很快宣布提高工资标准,赶上了同行业的水平。员工大部分留了下来,一些仍旧不想留下的员工,工会还对符合条件的给予了资金帮扶或提供再就业服务。

这件事也让易门县总工会有所思考,随后倡议向县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发出同工同酬的倡议。从今往后,这种因为企业工资低于同行业而引起矛盾的事,再也没有发生。

去年春节期间,工会突然接到三家企业职工的投诉。派人去一了解,都是因企业没有依法支付3倍的节假日加班工资。陈天一严肃地向老板宣讲法律知识:“双休日加班,支付相当于职工工资两倍的加班工资;法定节假日加班,支付三倍加班工资……”老板一看要支付高额的加班工资,立即面露难色。工会干脆拍板,返还一部分工会经费给企业,用于支付职工加班工资,先让职工过个舒心的春节。

虽说是工会承担了本应由企业发放的加班费,但带来的结果却是:这些曾经“抠门”的企业对工会竖起了大拇指,此后,他们自觉地发放过节加班费,这又成了工业园区的惯例。

一家公司的职工反映夏季车间环境封闭闷热,陈天一立即到企业要求企业主根据相关标准改造车间,安装降温设备。改造后,不但职工没了意见,老板也喜笑颜开,原因是车间环境改善了,职工改变了消极应付的工作态度,生产效率也上去了。

一家水泥厂因不符合产业政策等问题面临关停,未开职代会,没有补偿措施,就单方宣布裁减400多名员工。陈天一找到老板理论,老板不以为然,惹得平时最会讲道理的他发了火,“蛮横”地说:“如果你们的裁员不按规定程序办,就等着上电视台曝光!”企业考虑再三,最后能留下的员工留下,没有留下的120多人,全部按照工作年限兑现了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易门县总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上的“铁腕”和公道,在当地工业园区出了名,职工不但发生了劳动争议找工会,生活困难找工会,甚至遇到子女入学困难、就医困难等难题,也到工会求助;企业发生了罢工、闹访,公安局前去处置还不放心,一定要叫上工会;更可喜的是,发生了劳动争议,很多企业主也主动找工会,在他们看来,总工会处置这些事情不偏不倚,合情合理,是劳资双方的“剂”。

现在,很多改制企业的工人,见到陈天一,还是亲切地称他“老大哥”,而不少企业老板,也乐意称他为“老大哥”。陈天一表情凝重地说,这个称呼代表了一种信任,也是一份重托。

上一篇:物管企业文化建设应与社区文化相结合 下一篇:找准切入点 确保“一活动一工程”扎实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