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的油气回收与安全环保

时间:2022-07-29 03:04:44

加油站的油气回收与安全环保

摘要:本论文从加油站油气回收的意义出发,系统阐述了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存在的问题,接着对加油站的油气回收与安全环保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加油站,油气回收,安全环保

中图分类号:U473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由于大家对安全和环保认识的增强,以及越来越严谨的环保法规的制约、推行,使得加油站油气收回技能势在必行。当前,中国大多数的加油站安装了油气收回体系,但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加油站油气回收的意义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能源紧张局面进一步加剧。但是,我国的能源浪费现象仍未得到有效治理,其中加油站的油气浪费现象仍十分严重。我国已成为世界汽车产销大国,截至2006年末,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3697万辆,比上年增长约15%,至2007年11月底已突破4000万大关。

汽车数量的迅速增加引起了用油量的剧增,进而导致了加油站数量的激增。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有加油站9万多座。目前,加油站在加油时普遍存在油气外漏的问题,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油气资源,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同时也留下了安全隐患。所以,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的改造迫在眉睫。

加油站的油气外漏将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例如,加油站的油气挥发物经紫外线照射后,会与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生成光化学烟雾,形成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而加油站的地下储油罐和输油管泄露的石油,也会对土壤和地下水资源构成污染。此外,加油站油气的挥发和泄露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了威胁。一方面,油气的主要成分是苯、二甲苯、乙基苯及其它碳氢化合物,多属致癌物质,油气挥发物被吸入人体后,会对人体产生直接的危害。另一方面,油气的任意挥发,还存在爆炸和火灾的隐患。据统计,预计到2020年,我国一年至少需要4.5亿t原油,其中汽车用油将占我国总用油量的55%。据有关资料显示,近两年中国加油站的油气挥发率在7‰左右,由此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20亿元。因此,对加油站的油气进行回收治理是节能、环保和安全的综合体现。

三、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存在的问题

1、加油站油气回收未形成完整回路

第一阶段油气回收是在加油站卸油时,通过密闭连接的管路,将地下油罐置换出来的油气收集进油罐车内运出加油站。运出加油站以后怎么办呢?调查表明:一些驾驶员的做法是到油库或郊区其他地方将油气放掉;负责人的说法是运回油库进行回收处理。实际状况是,大多数油库尚未安装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已经安装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也部分不能正常运转。如果油库没有条件将油气液化处理,运回油库的油气仍然只能放掉。另外,不少油罐车尚未实行专车专品种运油,每当卸了汽油之后再去装柴油时,油罐内的汽油油气也只能放掉。

2、运油设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这是油罐车附件设备在用状态不完好、不密闭带来的问题,也是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问题。油罐车的量油口、安全阀、油气管路的连接胶管、罐体大盖等都可能存在泄漏点,不能达到完全密闭。随着油罐车一路的快速行驰,从油罐泄漏点急速进入的空气流将第一阶段油气回收的油气置换了,油气被排放在罐车返回油库的路途上。

3、加油设备存在不足

第二阶段油气回收是将给汽车加油时排放的油气收集到地下油罐内。有的供应商说自己加油枪的油气收集率大于95%;有的供应商在产品样本上说自己的二次油气回收系统可有效控制油站加油时的油气排放,确保加油场地无空气污染,达到国际安全环保要求。实际情况是:第一,油气回收枪的收集率并没有达到供应商所说的数据;第二,由于气液比偏大,多收集的空气反而将地下油罐内的饱和油气排挤出来,增加了排放污染。

四、加油站的油气回收与安全环保方法

1、油气回收系统建设需统筹布局,不宜操之过急、本末倒置

欧美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广油气回收系统,首先解决的是炼油厂和油库的油气回收问题,最后解决加油站的油气回收问题,顺序合理。而我国为了解决城市大气污染问题,先从终端销售场所加油站开始推广建设,这样做未免本末倒置。当然,炼油厂、油库、加油站统统加装三次油气回收设备,绝对是万无一失的控制手段。但对于安装了二次油气回收系统的加油站来说,油气挥发量已经很小,而后处理装置的投资成本较高,是否会造成投资的浪费,是专家们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理想的状况是,以某一个地区为单位,从炼油厂到终端加油站进行统筹布局、合理配置,既最大程度地回收油气保护环境,又不造成投资的浪费,减轻企业负担。例如,加油站与油库组成联合型回收系统,在加油站安装一次和二次油气回收系统,在油库安装三次油气回收系统。加油站产生的所有油气由油罐车带回储油库进行回收处理,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投资、操作和维护成本。但是,目前我国在推广油气回收的时候还缺乏这种统筹布局的方案,推荐油库采用内浮顶罐。内浮顶罐的投资本来就高于固定顶罐,又由于油罐车从加油站带回来的油气无法循环进入内浮顶罐,必须加装价格昂贵的三次油气回收设备,造成了投资的浪费。据了解,欧洲在油库、炼油厂建设时就考虑了油气回收问题,采用了拱顶型油罐,因此能够实现较好的投资收益比。

2、过分强调气液比,在加油站强制推广三次回收装置是否有必要

一些业内专家认为,目前在加油站强制推广三次回收装置是一种投资浪费。安装了二次油气回收装置的加油站,通过卸压阀排放出来的油气量已经非常少,欧洲大部分国家对这类排放都是忽略不计的。此外,较高的气液比可能反而不利于减少非甲烷总烃的排放。原因在于,在机动车油箱口回收的混合气体中,油气浓度最多占40%(体积比),其他60%为空气,如果适当降低气液比,少抽回部分较低浓度的油气,相对于从埋地油罐逸出的高浓度油气,绝对排放量还能减少。因此,欧盟标准规定气液比为1∶0.95~1.05,通过减少吸入过量空气来降低卸压阀的排放量。

3、油气回收技术选择需谨慎

目前,油气回收通用采用4种工艺手段: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通过查阅近100篇油气回收相关论文和文献资料,发现无论是学术界和企业界人士,都存在着过分武断的肯定或否定某一项技术的现象,对同一种技术的特点甚至持有不同的说法。例如同样是冷凝技术,有人说安全性好,有人说安全性差;吸附技术,有人说投资大,有人说投资小,令人十分迷惑。从中可以看出,有些作者过分主观,没有进行系统广泛的调查研究就做出结论,或者出于某种商业目的,有意宣传自己能够提供的技术,缺乏客观的评述。其实,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吸附、吸收、冷凝、膜分离技术均有应用,回收率也要视油库、加油站经营规模,当地的气候条件,排放标准要求以及配套的油气收集系统情况综合评估,绝对不能一概而论。由于各种油气回方案控制效果不同,对于不同地区,应根据不同的要求和排放标准设计油气回收方案。例如对于油气浓度较高、流量大且排放要求严格的场所,为了克服单一油气回收方法的缺点,可以采用几种基本工艺路线组合的方案来实现油气回收,较典型的组合方案有吸收-吸附组合法和冷凝-吸附组合法。

五、结束语

加油站油气收回体系首要用于加油站的油气收回,起到削减污染节约能源的作用。油气收回是将加油过程中发生的油气收回到储油体系进行再利用,因此就需求油气收回技能的进一步推行。

参考文献

[1]樊宝德.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技术管理[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

[2]邹松林.选择油气回收设备当三思[J].中国石油企业,2005

[3]邹松林.加油站油气回收技术的难点及有效方法[J].石油商技,2004

[4]谢洪柱,徐启明.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J].能源环境保护,2005

[5]宋生奎,齐永生.油气回收技术及其在加油站中的应用[J].2007

[6]沈嘉,郝吉明.中国加油站VOC排放污染现状及控制[J].环境科学,2006

上一篇:地铁列车电传动系统分析 下一篇:预应力大梁的结构设计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