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意识

时间:2022-07-29 02:25:25

新课标下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意识

随着社会对体育的认同度越来越高,体育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体育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要重视学生的基础教育。

一、激发运动兴趣,达到健身目的

体育课首先应该保证学生身体健康的提高增强。而身体素质的增强就必须以身体运动为载体,因为动作技能学习既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也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发展体能的一个有效过程。它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掌握运动技能以达到发展学生体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健康第一”的目的。常态体育课如果没有技能教学,体育教学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让学生在体育课练习中达到一定的身体负荷,因为只有适宜的运动负荷才能使肌体产生良好的效果,同时有利于运动技能的形成。保证一定的运动负荷,它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需要,也是全面落实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体育意识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们对体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育各种内外关系等方面的精神活动的总和。

学校经常性地、有计划地进行引导,有意识地创建健康积极的体育气氛,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运动中去。如班级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教工、学生对抗赛等,并形成制度。体育教师则可以利用校园网为体育知识宣传平台,收集和设计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素材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在各系各层次的体育比赛中,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帮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学生在体育活动的尝试和练习中不断加深了对运动项目特有魅力的感知,得到稳定、持久的动力,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最后转化为自身的迫切要求,从感性上升为理性,从兴趣爱好经过内化变成自觉意识。

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我们认为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充分发挥教师创造性,活用教材。发挥教材引子作用,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依据新课标“目标统领内容”的原则,在根据课时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内在价值,有效把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锻炼的切入点。不仅要考虑教师如何教这些教材,更应该关注学生怎样学和用这些教材。

让学生从“学会体育”向“会学体育”的转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宗旨,并且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去设计采用“自主、创新、探究、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让他们掌握自主学习体育的技巧,为他们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新授课、练习课、测评课等常用的几个课型,并组成系列,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学习教学大纲,熟知教材知识体系,掌握教学要求;明确课堂教学规律。掀起讲课、听课、评课的热潮,促进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通过以上措施,让体育教师不断学习,吸取知识,储备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适应体育教学不断创造的形势。

新世纪对体育的要求很重要的一条就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理论水平,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总结经验、不断创新,获取新的教学方法,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和探索新理论。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第五小学)

上一篇:创设情景,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下一篇:“几百几十加减几十”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