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运动员心理训练问题初探

时间:2022-07-29 01:46:02

柔道运动员心理训练问题初探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10-000-01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柔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柔道运动员常见的三种不良心理:恐惧心理、急于求成、消极懈怠,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又提出了科学开展柔道运动员心理训练工作的几点对策与建议:将柔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工作与柔道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技战术训练等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重视运动员在心理训练工作中的积极参与;重视赛前心理训练工作的开展三点。以期能够从心理层面上促进柔道运动员运动成绩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柔道运动员 心理训练 不良心理 对策建议

柔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实际上,就是通过采用各种手段对柔道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以此来培养和提升柔道运动员完成柔道运动专项训练以及竞赛活动所必须的各种心理素质和个性心理品质,并掌握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的、有目的的训练活动。心理训练的开展能够有效的促进柔道运动员自控能力的提升,为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和良好的竞技状态的获得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鉴于此,为了从心理的层面促进柔道运动员运动成绩的进一步提升,本文就针对柔道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一、柔道运动员常见的不良心理

(一)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是柔道运动员常见的不良心理之一,其在运动员日常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面对激烈的比赛或者是遇到强大的对手时,部分运动员就会不自觉的出现恐惧的心理。当运动员出现恐惧的心理时,往往会表现出焦虑不安、畏缩怯懦等问题,在遇到竞争的关键时刻,甚至会出现惊慌失措、反应迟缓或是动作混乱等问题,以至于严重影响自身技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和良好的运动成绩的取得。

对于柔道运动员来说,其恐惧心理往往是来源于自身的,通常都是运动员因担心对手过于强大或是自身存在一定的弱项或是动作薄弱环节,而导致信心不足,惧怕对手等问题,以至于在训练或是比赛的过程中,患得患失,犹豫迟疑。而且柔道运动员由于受这种心理的影响,生理机能也往往会伴随着出现一定的变化,进而导致自身技战术水平的充分发挥受到影响。例如:某些柔道运动员在遇到自己曾经输过的对手时,往往会因为同样的错误而出现屡战屡败的状况,实际上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恐惧心理在作祟。

(二)急于求成

部分柔道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处于领先于对手的时候,常常会产生一种迅速完成比赛的急功近利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就是急于求成的心理。在急于求成的心理作用下,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就会有所下降,而且与此同时比赛的感知能力也会同步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失误,给对手反败为胜的可乘之机。例如:部分柔道运动员在比赛处于领先的情况下,不全面考虑比赛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就盲目追求速战速决,从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出现大量失误的情况,常常就是急于求成的心理造成的。

(三)消极懈怠

具有消极懈怠的不良心理的柔道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往往表现为主动性和能动性较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技术动作时情绪低落等等。在比赛的过程中,则常常表现为临阵退缩,或是应付了事的态度。这种不良心理往往出现在伤病恢复初期的运动员身上或是遇到挫折还没有调整好运动员身上,会严重影响训练工作的高效进行和比赛中的正常发挥。

二、有效开展柔道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上文所分析的,柔道运动员常见的不良心理,特提出了如下几点有效开展柔道运动员心理训练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应注意将柔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工作与柔道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技战术训练等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尽可能的实现心理训练内容在柔道运动训练中的全面渗透。例如:通过实战训练的方法,就能够将心理训练与技战术训练进行有效的结合。如果在实战训练中运动员遇到困难,如:被同伴技绞住时,教练员就要注意抓住时机及时的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以培养运动员克服困难,决不认输的顽强意志品质,进而促进柔道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的提升。

二是,重视运动员在心理训练工作中的积极参与。要让柔道运动员全面、正确的了解心理训练的目的和意义,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心理训练中去。教练员在开展日常训练工作时,要注意引导运动员全面了解心理训练的目的、任务和意义,让柔道运动员自身认识到,要想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单靠技战术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是不够的,心理训练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从而让运动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心理训练之中,在教练员的指导下,通过对自我心理特点的剖析,来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训练和调节方法,以此来提高心理训练工作的成效。

三是,应重视赛前心理训练工作的开展。赛前心理训练工作往往是在比赛前的三周左右开始的,针对既定的比赛任务所进行的短期的心理训练。赛前心理训练工作能否科学有效的开展会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教练员一定要注意抓住这段时间开展科学高效的心理训练工作。不但要根据比赛的任务,提出适合运动员实际水平的比赛目标,而且还要尽可能的帮助运动员了解主要的对手的情况,与运动员一起分析探讨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比赛战术,以此来最大限度的避免恐惧等不良心理的出现,为柔道运动员良好的运动成绩的取得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徐翠红.略论柔道教练员与运动员沟通的重要性[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

[2] 杜万新,王卉.青少年运动员心理能力的现状研究――以杭州市陈经纶体育运动学校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3(06).

[3] 周保辉,陈宜蓁.心理技能训练对柔道运动员技能表现和心理坚韧性影响的研究[J]. 体育与科学.2013(01).

上一篇:高校体育中运用拓展训练的作用 下一篇:中学课外体育活动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