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探究

时间:2022-07-28 11:55:29

“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探究

摘 要: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学习态度差、学习成绩不好、学习中意志力、自信心比较弱的学生,这些学生被称为问题学生。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疏导好问题学生的心理,使其健康发展,是目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根据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问题学生;心理;疏导;学习态度;意志力

教师在漫长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学生可谓是形形,有品学兼优的三好生,有中规中矩的乖乖女,也有不思学习、性格叛逆的顽皮小子。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工作就包括问题学生的转化。在工作中要积极思考,努力探索,更新自己的观念,通过爱护、重视问题学生,对问题学生进行研究,找到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达到转化问题学生的目的。

一、对问题学生要深入了解

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中,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独特性,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成长环境。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性格、心理特点等也就各不相同。教师在工作中应该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发展趋向、学习基础等,只有对学生作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才能把握学生的心理,掌握问题学生的症结,从而“对症下药”,起到“药到病除”的作用。曾经有一位学生,平时上课的时候老爱讲话,老师提醒了好几次但效果都不好,甚至提醒次数多了后还和老师顶嘴。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谈话也一直采取沉默的态度,不愿意与老师交流。但和同学们却打闹嬉戏,玩得热火朝天。交给他的班委工作完成得也可以,有失职的时候。长期如此老师就认为这个学生是家里条件太优越,没有生活的紧迫感,或在家里跟父母交流不够,时常不听父母与父母顶嘴。然而通过家访,得到的结果恰恰相反。家长告诉老师,该生在家里绝对是个乖娃娃,对家长的意见言听计从,从不和家长顶嘴,并且在家里话也不多,默默地做自己的事情,也没有反应出对学校的什么不满意。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老师分析他可能是一直生活在父母身边,一直在严格管教下没有机会反叛。一旦逃离了父母的眼睛,自己自由了,内心深处的一些好动因子便不自觉地就冒出来了。针对这个情况,老师有意识地引导该生参与学习和班委工作中,并一再地表扬他工作积极,性格活泼,将来一定有所作为。果然渐渐的他上课不再讲话了,也不和老师顶嘴了,班委工作也更加负责积极了,后来还主动找老师认错,和老师交流以前的种种不是。

二、尊重问题学生

学生处在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特别是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的年龄,叛逆、好动是其特点。但是不论是叛逆的学生还是温顺的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特别是老师的尊重,这是每一个人的基本心理,跟叛逆不叛逆无关,或者叛逆的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对待问题学生更多的是批评、责备,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在工作中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民主地接纳问题学生,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关爱他们。

三、爱心感化问题学生

学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成熟,一旦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出现违纪的现象,就可能被老师划为问题学生。老师在工作中应该用心去关心他们、满怀爱心地和他们进行沟通。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切实地体会到老师的爱,特别是对问题学生,更是要用真挚的爱去感化他们。有的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务工,这些学生的通病就是缺少人来管教,所以养成了很多坏习惯,比如逃课、打架、上课说话等等。有一位学生老爱找老师借钱,还时常逃课、打架。通过谈话以及家访,发现该生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对他的照顾关心不够,并且很多时候没能及时寄给他生活费用。从那时起老师经常关心该生生活费用是否足够,并且一直鼓励他好好学习,经常和他谈心,周末和他一起运动。最后在毕业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关昱姝.班主任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彭莜.问题学生的情感软化[J].教育科学论坛.

[3]曾令华.善待问题学生[J].湖南教育.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陆川县中学)

上一篇:与信息技术结合突破《机械制图》教学难点 下一篇:请给我一个灿烂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