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汉一家亲,那情同手足的情意

时间:2022-07-28 10:23:15

讲述人:杨廉玺(南充市委组织部党建办副主任)

编前:从本期开始,本刊推出特别栏目“工作日志”,刊发全省各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工作日志,以期能释放心绪、加强交流、促进工作、提升水平。如果你在工作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请以随笔的形式写给我们,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工作中的每一个感动的瞬间,每一次难忘的经历,每一份成功的喜悦……稿件请寄电子邮箱。

2010年5月13日,我有幸作为第一批“千名干部援助藏区行动”的见证者和实践者,与36名来自省级机关、成都市和南充市的同志们一道来到道孚,开始为期2年的援州工作。

按照组织的安排,我担任道孚县委副书记和道孚县援州干部人才领队,负责社会事业、工业经济、招商引资、生态能源以及援州干部人才的日常管理工作。

回想起这8个多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藏区干部群众在艰难困苦中的拼搏精神和顽强意志;让我最揪心的是:怎样开展工作才能推进道孚的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让我最感动的是:藏汉一家、情同手足般的民族大团结情谊。

适应

道孚县地处3000米以上的高原,低温、缺氧、强辐射对人的生存能力是极大的挑战。再加之大山沟壑,河沟纵横,交通条件十分不便,全县至今没有一条高速公路,从道孚到康定220公里的路程至少要走4、5个小时。在民风民俗上,藏族同胞历来有信奉藏传佛教的传统,有转经筒、转白塔、请喇嘛念经的风俗习惯,宗教氛围比内地更浓厚,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更大。藏区农牧民群众以酥油茶、糌粑为主食,生活非常清苦,很考验驻乡、驻村的同志们……

正是这些特殊性,在藏区工作,就要求我们特别注重细节,注重自己的肢体语言、行为举止和语气语调,给大家留下一个有亲和力的第一印象。特别是尊重民族习惯,尊重农牧民群众的和行为习惯,不用内地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他们,更不指手画脚、品头论足,学会理解和包容。

刚到道孚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非常不习惯,我们都坚定了一个想法:必须要当好“学生”不当“先生”,当“主人”不当“过客”,学会演好“配角”和“助手”。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高原生活,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工作角色。

融入

干部来到这里,就应做到心安得下,根扎得住。

到道孚后,我立即深入5个片区乡镇走访、了解情况,牵头制定了援州干部“十严禁”:严禁作出有损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言行,严禁在上班时间打游戏、看电影、聊QQ、进茶房等,严禁在任何时候、以任何理由驾驶公车等等。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不断增强干部队伍俯下身子,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奉献才能的思想认识。

2010年12月5日,得知道孚发生“12.5”山地灌丛草地火灾后,正在南充市衔接工作的我连夜赶回1000余公里外的道孚,凌晨到达后立即投入到家属安抚、遗体转运等工作中,并积极筹集家属慰问、帮扶资金55万元。通过这些真心为群众、为大局的行动,换来了干部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尊敬和支持,换来了干部加倍干好工作的热情、责任和动力,展示了干部应有的良好形象。

实干

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藏区普遍贫穷落后,农牧民群众对改善生活的愿望特别强烈和迫切,对广大干部寄予了很大的期盼和希望。

我认为,我们不能只把眼光放在项目上,一定要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发展、稳定、民生的新思路、新办法。为此,我与同事们通力合作,草拟了《全员招商引资制度》《关于承接产业转移及招商引资工作若干政策规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起草了关于成立招商引资小分队的建议,我牵头草拟了《锦绣道孚旅游开发项目》和《锦绣道孚旅游开发简介》,提出了我县旅游业“品”字型的发展格局。

在8个多月的工作中,我充分发挥南充市与道孚之间对口联系优势,成功为县医院协调价值10万元的医疗仪器,先后慰问“三老干部”130人、发放慰问物资及慰问金0.8万元,个人结对帮扶协德乡贫困学生3名,捐助资金3000元,带头向白血病儿童曲吉多吉捐款帮助治病,共捐助资金1万元。

作为一名干部,我是光荣的,选择,我是无悔的,建好藏区,我义无反顾、责无旁贷。

上一篇:借双“慧眼”识良才 下一篇:从新版《辞海》删除“父母官”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