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是双赢博弈

时间:2022-07-28 09:24:06

知识产权是双赢博弈

曾经广泛流传、而其实早已被驳倒的一个说法是,知识产权不但抑制了创新,也抑制了创新的普及应用,对社会不利,因而应该慎用甚至废除。中国因为与世界贸易接轨,顺理成章也要接受国际上通行的知识产权法规。一下子多了约束,有人认为受到损失,于是也反对起来。

不过,我认为反对知识产权的人把因果颠倒了。想想吧:有些人的家里收藏了不少很好的书,但很少翻阅,一放就是好几年。说这有点浪费,我或许同意,但如果说,久不看的书应该充公,我就不同意了。假如藏书随时可能被充公,一开始就不会有藏书了。我们今天抱怨很多发明都受专利保护,要采用就不得不付费――确有其事。但我们反过来看,假如没有专利的保护,那么今天的许多发明创造,很可能根本不存在,更不用说采用了。

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由政府出面保护的垄断权利。经济学家反对垄断,就是要反对依靠政府行政力量维持的起点垄断。但知识产权是例外!经济学家赞成由政府出面,用法律的手段强制保障知识的排他性使用。这些受保障的知识,包括发明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

传统上,反对知识产权法规的第一个理由是,即使没有产权保护,很多人仍然会热衷于创造发明,因为他们喜欢那样做,或者因为他们机缘巧合撞上了。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即使没有知识产权法规的保护,也仍然会有不断的创新。这或许有一定道理,但申请专利是有成本的,不是所有的发明创造都能申请到专利,而如果要申请,就要花费时间和精力。那些只追求发明创造的乐趣而不求金钱利益的人,不但没有理由操心去申请专利,同时也没有理由反对别人花力气去申请。

第二个反对专利的理由是,有了专利法规,人们会将精力转移到能够申请专利的项目上去,而忽略不容易拿到专利、或者专利不容易执行的项目。有些发明创造来之不易,但后人偷师学艺却很容易,超市货价的摆设就是一个例子。这是事实,专利越容易实施的领域,发明创造越活跃。但这正好证明了专利的重要。既然容易执行专利的领域比不容易执行专利的领域更加活跃,更能吸引人们的智慧,那就没理由因为后者吸引不到智慧,而连前者吸引智慧的“制度优势”也扼杀了。

事实上,即使在无法实施专利的领域,人类还是找到了许许多多的间接方法,来保障和鼓励研究者的创造活动。为什么学术领域要设那么多奖项,采用那么多复杂的头衔,那么重视论文和思想的引用?究其本质,就是为了极尽所能地保护无形的知识,使“无形”俨然“有形”。

第三个反对专利的理由是,持有专利者会把发明创造束之高阁,阻碍发明创造的应用。如果有人发明了一种技术,能够使灯泡的寿命延长一倍,那么这种技术就会直接威胁到现有灯泡公司的生存。为了自保,灯泡公司就会设法把专利买下来,藏起来,然后继续卖他们落后的产品。反驳这个观点的是赫舒拉发(J. Hirshleifer)。他在1971年撰文指出,消费者购买的是照明服务,而不是灯泡本身。如果灯泡公司把这项技术用到他们生产的灯泡上,他们不仅能多提供一倍的照明服务,多出售一倍的价值,还能节省一半的成本(少用一个灯泡),何乐而不为?

知识产权问题涉及到一个更深的层面,就是在科研领域霸占地盘的问题。纵观浩如烟海的专利注册,大部分是既没有、也不可能直接用来普及推广和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为什么研究者还热衷于注册专利?目的是为了抢占研究地盘,从而保障将来牟利的可能。甲知识不可能牟利,但它能创造出乙知识,乙知识也不能牟利,但它能创造出丙知识……,只有最后的癸知识才能牟利。正是为了保证将来到达癸知识的可能性,研究者争相霸占地盘,结果是一部手提电话,包含了成千上万项专利。

人们或许会看到争霸地盘的消极面,认为它阻碍了一些本来可以实现的进步。但这庞大的专利数目本身,正反映了取得一点进步是多么的困难。不靠成千上万的专利护送,光靠兴趣和爱好,人类是绝对走不了这么远的。

上一篇:牌照经济:存在即合理 下一篇:公司:英特尔/惠普/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