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阳光教育,成就快乐人生

时间:2022-07-28 08:07:10

创设阳光教育,成就快乐人生

摘要:学校是花园,是苗圃,教育工作者便是阳光雨露的播撒者,是爱的天使。只有真正以人为本,才可能促使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只有实施阳光教育,才可能成就快乐人生。

关键词:阳光教育 快乐人生 学校教育

时下,在西部不少地方的不少学校里,一些学生可以说缺少最起码的道德观念和文明素养:校园里可以非常放肆地互相攻击谩骂,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结伙打架;课堂上可以放肆地说话吃东西搞小动作,甚至不愿接受老师的管束,与老师顶牛,吹胡子瞪眼睛,直接跟老师干起来;有些学生不交作业,老师逼缓了不管用逼急了跟你上;有些学生管松了不顶用管严了轻则顶牛重则走向极端,逃学出走自伤自残。就笔者所在的中学,学生离家出走事件屡屡发生,越来越频繁。

学生道德的滑坡,伦理的沦丧,有时候真是让人触目惊心,目瞪口呆。于是,九斤老太之慨叹常在耳边响起: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在这种状态之下,老师们再辛苦再敬业其成效又有几何?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是世风日下,社会伦理道德普遍沦丧?是经济社会的畸形产物?是滚滚红尘遍地诱惑的醺染?这些因素都有。然而,我们教育的在某些环节也出了些问题。

前两年就有老师提出,我们学校教育的失误在哪里?不完全是因为我们的老师不努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把学生教育好。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主体的综合素质上不去,作为客体的老师再努力那也是一箱情愿。学校工作说到底是四个字:教书育人,两方面是相辅相承的,人育不好书也很难教好,即使是教好了但培育出来的也多是畸形儿危险品。

认真审视,不难发现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存在着如下几方面的误区:

第一,教育行为手段上有一些反人性反人文的暴力色彩。

在我们西部学校里普遍存在这样的“教育”现象:好话说上一箩筐不如三拳两巴掌。显然,这种教育理念是教育行业的一种怪胎,既违背教育规律也违反法律。从法律意义上来看,任何人包括家长打孩子都是违法的,只要孩子投诉法院都应该受理。但细想一下,这种怪现象也有其存在的文化背景。西部人普遍信奉的就是棍棒理论,“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要变坏”。在小地方、在乡下,不少家长来学校向老师的要求就是“孩子不听话你就狠狠地打我绝对不找老师的麻烦”。我们很多成年人包括老师,也是从小就在爸妈和老师的棍棒底下走过来的。司空见惯的家庭暴力和校园暴力业已造就了孩子很强的适应性,所以一旦进入一个人文环境他们反倒不适应了。

近年来,教育圈里还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不少大城市里的孩子常常转到小县城或者乡下来就读。探寻原因,孩子在大城市里“失调”了,家长学校管不了了;而县城学校、乡下学校管理很严格风气好。为什么呢?显然不是小地方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好,而是因为大城市老师们不敢管,管了有麻烦;而小地方的老师敢于动粗动武,学生害怕。可见,这种“棍棒教育”确有其存在的广大市场。一些老师还从国家的有关政策中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论依据”。当然,语言暴力、语言伤害在教育中更是司空见惯。

“暴力行为”的确维持了学校的某种“秩序”,然而它的副产品又是什么?请允许我用事实说话。

有位好端端的学生,突然一天向老师提出,他不想上学了,要去打工。家长从他的日记中找到这么几句话:“上学实在是太恐怖了,学校是地狱,老师是恶魔,爸爸妈妈是帮凶,倒是泡在网吧或者和哥儿们在一起还可以获得片刻的宁静和自由。”可见,学生的“不争”,的确与我们的教育有着纠缠不清的因果缘源。有教育家早就总结过了,打骂孩子会造成多方面严重的后果:使亲子隔阂和逆反心理;使孩子失去自信,悲观厌世;可能导致孩子智商降低;使孩子陷入孤独的深渊;造成孩子说谎、报复等人格畸形……这些观点应该获得更大范围的认同。

第二,应试思想忽略了生命的需要,背离了生命的源本。

在笔者所在的学校里,有位初二的女生突然离家出走了,家长老师费尽气力把她找回来,只见她形容憔悴目光呆滞。问她出走的原因,她断断续续,说出了下面一席话:

小学时,她学得还可以,不知道为什么上中学时学不过去了。

成绩不断下滑,她茫然不知所措。

家长比她还急,经常找到学校里来问老师,回家后总是抱怨甚至打骂她。

她害怕爸妈和老师通电话,通了凶多吉少。

课堂上,老师声音一严厉,她就心里发怵,嘴里不知道说什么了。

她开始害怕学习,开始说谎,开始跟着别的同学上网吧,或在课堂上看一些网络小说。

中期考试之后,学校里要开家长会,她不敢向家长通知,于是,就一走了之……

多少年来,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中,人们早已习惯于把有生命的整体,分解成支离破碎的枯燥的内容,然后再分派给各课教师分别满堂满节的灌输给学生,而且,是让学生一天十几个小时的长时间的坐在教室里灌,甚至连节假日都不放过的连着灌,灌输的过程中很少顾及青少年生命的感受,很少顾及他们的身心健康。

透视我国的教育现状,我们会遗憾的发现一个可悲的事实:生命本应是教育之源,而我们的教育却越来越远离了生命;读书学习本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讨厌读书或者考完教完就扔到一边再不想读书的人却大有人在,甚至很多孩子从幼儿园就已经开始厌学;学生的生命本应是快快乐乐的生命,而闷闷不乐的学生却到处可见;学校本应该是生命快乐成长的乐园,而“情感的沙漠地”、“机器加工厂”却成了学校的代名词;教师本应该是使生命快乐成功的实践者和引导者,而现实中苦闷严肃不苟言笑的教师却比比皆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和排名榜的结果,使人们眼中只有考试成绩,却忽略了师生的快乐生命;只有升学补课教育,却丢失了生动活泼的人文教育。学校灌输的是“苦学、苦教”的观念,实践的也是“苦学、苦教”的行为;教师耗尽了毕生的心血,却并不一定就有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可能提高了考试成绩,却丧失了未成年人应有的权利:缺失了童年的欢乐,淹没了游戏的乐趣,丢失了爱好与特长,放弃了追求与梦想……苦读多年,却窒息了异想天开的创新想象,缺少了关爱生命的怜悯之情,没有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所以我们常常会听到中学生生命中无奈的歌声:“最早出门的人是我,最晚回家的人是我,最辛苦的最可怜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

应试教育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反人性的东西。不尊重人,不尊重生命,把活生生的人当成了考试机器,把学校变成了考试机器的锻造厂。在应试的重压之下,原本稚嫩、健康、鲜活的生命开始扭曲、变形……

第三,家长学校质量不高,不少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

近些年的“家长学校”的招牌随处可见,但是就笔者所知,大部分的家长学校形同虚设,工作只是搞形式走过场,使得家校教育各行其事,并未形成合力。现代的家庭对子女期望普遍过高,功利化的思想在家长的教育手段中不断地展现出来,不能忍受孩子的休息,不能忍受孩子的失败,不断地给孩子安排补课和各种学习……于是孩子们任何一次失败,都将遭遇到家长的惩处。于是,孩子们少了自由多了反抗,不少孩子自小养成了自私、虚伪、任性、放纵或者自卑、怯懦、封闭等习性,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不少困难。事实证明,家庭教育赶不上,学校教育也很难凑效。而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些弊端或者盲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如果把教育教育单方面看作学校的事而忽视家庭和社会的作用,那只能让教育的质量大打折扣。我想起一句话,“要是家长也是一种职业的话,那么这样的职业在中国是素质最低的,因为几乎没有经过培训!”如果这是事实,那么这种事实是让人担忧的。

第四,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气候,成效不大。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而中小学生正是心理健康问题高发人群。事实上,学生的种种恶习,并不单纯是德育问题,更准确的说,是属于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其实都是受了他某种心理的支配。众所周知,学生是个体的,他们的心理特征无不带有浓厚的的个性色彩,所以对他们的教育并不是靠几次法制报告会或者几次活动能够凑效的,而是一种漫长的艰巨的过程,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就是时下里们所说的心理健康教育。当然,这种教育并不是一两个心理健康教师能够承担得起的,而是需要广大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假如教师迫于升学的压力,过度的看重分数,势必会冲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再加上时下教师队伍中有不少人对心理健康问题并不专业或者并不热心,其工作的质量自然就不高,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矫治,变得越来越突出了。

第五,艺术体育等方面的教育普遍不被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青少年儿童的个性发展。

在应试的背景下,学校里往往片面强调应试学科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像艺术体育和其他一些为青少年普遍喜爱的兴趣活动,往往成了学校教育的一种点缀一种陪衬。学校没能给孩子们提供更为广阔更为自由的发展空间。学生的精神被压抑在一个狭隘的圈子里,学生的生命被禁锢在大人们所认同的那个世界里,他们在单一、枯燥、乏味的生活中煎熬,失去了应有的色彩与活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西部原本应该是一个充满阳光的地带,但事实上无论学校、社会还是家庭都没能给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人们总是强迫那些原本活泼可爱的孩子去做让他们望而生畏的事情。

近几年,笔者也有幸去过东部不少学校,回来之后有种强烈感受,就是东部不少学校办学质量远远高出内地,他们的学生文明素养也普遍要比西部的高出好多。从教育角度来看,南方的学校教育的人文化、人性化和规范程度也要比内地高出不少。在那里体罚和变相体罚是绝对行不通的,教师打学生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最大的忌讳。在江苏省,前几年由政府来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把原本属于学生的大量时间还给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也给学生提供了自由成长的空间。一句话,他们尊重了生命,解放了生命,更是践行了教育规律。

学校是花园,是苗圃,教育工作者便是阳光雨露的播撒者,是爱的天使。只有真正以人为本,才可能促使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只有实施阳光教育,才可能成就快乐人生。

怎样实施阳光教育呢?这是需要各级政府、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上一篇:探究新舞台:孩子的课外科学实践活动 下一篇:深入促进新课改实践,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