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数控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时间:2022-07-28 07:03:10

五年制高职数控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摘要: 本文提出了在高职院校进行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的必要性及分析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了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的应对策略,为数控专业产学研具体实施起了引导作用。

Abstra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actively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for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School-running mod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playing a guiding role in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numerical control major.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产学研;人才培养

Key words: the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teaching and research;personne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257-03

0 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科技水平迅速提高的时期,对劳动者的文化科技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职业教育与整个社会的关联度也越来越强,因此可以说在教育事业中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因此,面对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需求和高度重视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自豪感,更要有职业教育改革的紧迫感,要将专业课程的教材改革、课程开发与社会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要探索研究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1 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的必要性

教育部高教司相继在2002年、2003年、2004年召开了三次全国性的“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且在文件中明确提出将产学研结合作为高职高专的六条基本特征之一,并于2006年再次发文教高[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要求高职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充分表明了政府对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问题的高度关注。

高职院校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为生产前线输送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强调实践性和操作性。这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高职教育办学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加强与社会产业部门的联系,不能脱离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不能脱离具体岗位的技能要求,否则教育目标将无从实现,学校将无从发展。产学研结合,让社会生产部门和社会服务机构等都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这就是高职教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坚持走产、学、研结合道路,是使教学科研上水平,产业出活力,提高人材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生产和社会实践一线岗位需要的、质量高、易就业的职业技术实用人才。

高职院校必须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已被实践证实。如作为全国仅有的29所“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之一的苏州工业技术职业学院,学院以“校企合作理事会”为载体,积极探索“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与多家公司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重点推进“订单式”培养和“厂中校”建设。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将职业教育融人了市场。从观念更新到制度创新,形成了政府、企业、学校一盘棋的运作机制。经过资源整合,使职业教育和地方经济紧密相连,走上了互补、互利、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轨道,一句话,“培养一流的技能人才需要的是“真枪实弹”的实战演练”。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是内在统一的。高职人才的培养要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吻合,企业的发展要依靠大量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有着其内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 高职数控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高职院校在创新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上积累了一部分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查明原因,以促进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的健康快速发展。

2.1 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工作思路不够开阔

首先,只冀望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就业率,而不涉及该教育模式的实质;其次,高校开展产学研结合教育。大都选择国营企业,合作对象比较单一;再者,校、企之间的业务联系很少。就我国高校当前的教育形势来看,产学研合作的教育理念的确得到了高校、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但实际应用的案例少之又少。

2.2 国家没有制定强有力的促进产学研结合相应的政策法规 政府部门对于产学研体系的构建和宏观调控所采取措施不恰当,体系尚未构建,也未真正理顺高校、企业等各方的关系。高校肩负着人才培育的重任,而企业的一切活动目标则是获利,校、企之间因利益导向不同而在合作理念上存在很大的分歧,因此企业在与高校合作的过程中大都缺乏必要的义务感及紧迫感。根据校、企合作的基本流程,企业需要为在职学生或应届毕业生提供工作岗位,以供其学习和积累行业经验,这必定会对企业的正常的工作节奏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可能牵涉到企业生产知识产权或内部机密,这是企业对于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意向不高的根源所在。也有的企业由于尚未尝到合作教育带来的甜头,对产学研结合认识不足,把培训学生视为额外负担。有的企业则只盯在名校、名专业上,对高职院校兴趣不大。

2.3 企业冀望高校的技术助力,而高校恰恰欠缺服务企业的能力 企业希望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模式,借助高校的科研实力助推本企业的技术研发,同时为企业的长足发展选拔技术人才,而高校欠缺的正是这一点。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发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比较薄弱,自身实力不足制约了产学研结合的开展。校企合作必须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都缺乏进行科研实验硬件设施,普遍缺乏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多数教师虽然专业素质过硬,但涉及到科研的内容只能谈及其“皮毛”,实际应用水平可想而知。这就严重阻碍了校企合作的途径,成为制约产学研合作模式长足发展的“瓶颈”。

2.4 组织机构的缺失 高职院校、企业和政府部门都存在组织机构缺失的问题。高职院校方面,主要体现在管理机构和激励机制的缺失;企业方面,大部分企业未设立相应的主管部门或未指定负责人来专门从事推进产学研合作的这项工作。政府方面,产学研结合的教学管理工作目前主要由教育部门负责,政府机构的设立也没有充分考虑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管理,教育部门势单力薄,导致许多校企合作项目无法促成。总之,组织机构的缺失也已成为影响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保持良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5 缺乏有效的经费投入保障体系 当前,我国政府机构还未设立专项基金为高职学校开展产教学结合的教育提供资金保障,管理部门之间的资金管理责任也没有明确划分,加之宣传工作做得不到位,社会普遍缺乏对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的整体认知,使高校无法获得更多的社会投资;大部分企业均无偿参与该教学模式的发展,激励政策的缺失难免影响企业的积极性,造成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缺乏资金保障。

2.6 产学研合作形式过于单一 学生到企业中顶岗实习和订单教育是当前产学研合作的主要途径,只有小部分学生尝试以其他的形式择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校企双方的利益需求各不相同,企业希望通过校企合作为企业长足发展择优选拔培养人才,而高职院校则希望提高本校学生的就业率。最终,学生自然无法从两方的利益纠结中获得真正的技能。

3 建立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良性运行机制的有效方法

3.1 转变思想观念,校、企、政三方要找准角色定位

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发展,首先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找准彼此的角色定位,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各自的利益需求。高校是为生产一线培育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机构,实训的软硬件设施的配备必须充足,因此成本投入是相当巨大的。高职教育应根据自身特点与优势,应发挥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功能,在应用领域内为企业做出贡献,并且建立自己的产业经济实体,为高职学院培养人才有了自己的广阔天地和真正的真枪实弹的场所,既为社会创造财富,又为培养学生能力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企业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也应该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以往利益至上的合作理念,而更加注重为企业未来发展选拔人才。当然,这需要企业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3.2 政府应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具体来讲,应该从三方面着手切实推进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

3.2.1 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企业在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教学中应承担的义务。也就是说,企业有义务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实训条件。政府部门也应承担一部分教育成本,加大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基金投入。同时督促企业拨出一部分员工培训的资金作为高职学生实训的经费,为校、企两方的合作提供资金保障。

3.2.2 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应该依托专管机构组建一套完整、高效的机制。产业、工商及劳动等部门应形成合力,协同教育部门共同确立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一个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增进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的沟通联系,实现信息共享,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多的机会。

3.2.3 严格立法程序,明确产学研合作教育企业、高校、学生之间的权责义务。在法律规范中,规定合作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利益方必须签订劳动合同,除了明文规定各方的权责义务之外,还应具体说明工伤事故处理办法。

如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1990年以前,企业可以说没有什么技术创新,科技方面投入很少,产品多年没有变化,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没有质的提高。但从1990年开始,该公司审时度势,毅然决定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十分注重新产品开发方面,以便使新产品尽快投放市场创造效益。到1994年开发圆满成功,并一举占领了国内同类产品80%的市场,公司在产学研合作中尝到甜头,拉开了产学研合作的序幕。江淮汽车集团的成功离不开产学研合作机构实体的高效、有序运行,离不开其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操作便利的管理制度和双方精诚合作的态度。产学研合作应积极采用共建合作实体、加速合作步伐和合作力度的方式推进各项工作。根据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双边、多边产学研合作机制。

3.3 建立高职院校内的组织机构 高职院校应设立专门负责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管理机构,加强学校与外界的沟通联系,实时跟踪了解产学研合作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的障碍,确保合作项目顺利实施。

4 结语

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可以通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使培养人才同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统一于同一过程之中,可以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三赢”。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唯一途径,是高职院校长久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高职院校必须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大胆实践、开拓进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道路,努力寻求产学研合作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伟.职业院校数控技术教学研究与实践[J].科技风,2012,(10).

[2]张礼.职业院校数控专业产学研结合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7).

[3]姜海林,刘爱辉,宗国成.产学研一体的数控实训基地建设[J].企业技术开发,2012,(2).

上一篇:DB—1MS气相色谱柱法测定面包和糕点中的甜蜜素 下一篇:初中英语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