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们的小事

时间:2022-07-28 06:20:59

休闲时空

手舞足蹈的指挥家

交流营的第一节课是拉丁美洲年轻一代合唱指挥代表克里斯安・格拉塞斯执教的,配合他教学的是广州少年宫合唱团。一开始的“身体放松运动”,格拉塞斯要求大家跟他一起做。全是大幅度的伸手、下腰、耸肩、扩胸等动作,格拉塞斯挤眉弄眼做得真够夸张,大家忍不住笑了起来,一种亲近的感觉油然而生。接下来,格拉塞斯教合唱团唱一首拉丁美洲民歌,那是一首劳作歌曲。学唱在规律的踏步伴随下悄然开始,歌唱始终伴随着动作。当格拉塞斯发现合唱团的动作过于“斯文”时,他扭动着腰部,也来了几个软绵绵的动作,全场哄堂大笑后,他又边唱边做,认真地进行示范,把劳作时的沉重、气愤和无奈表现得惟妙惟肖。在合唱队演唱时,他没有做“指挥”,而是东蹿西跳,专门在动作幅度小、力度弱的队员面前卖力地“表演”。整个教学过程,没有唱谱,没有找位置、没有说表情,手舞足蹈的指挥家却让原本有些忸怩的中国孩子和老师们全力投入到歌唱中,在极其放松的心情里找到了最佳的歌唱状态,享受了歌唱的美妙。

解释者和领路人

阿拿・普能林是世界知名芬兰合唱指挥家,与高大帅气、作风活泼的格拉塞斯不同,普能林个子不高,言语也不多;他的授课特点是少讲多练,把理论具体化。在与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的合作中,普能林带领合唱团一小段一小段地练习,他说,“指挥是解释者和领路人。”普能林强调对作曲家的尊重,关注作品细节,他很少提到气息、位置、强弱等字眼,而喜欢描述作品,让合唱团在反复歌唱中去领会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从而正确表达。一节课快要结束了,普能林看看手表,“最后一分钟,我们再来一次好吗?”这最后一遍,普能林的指挥更加一丝不苟,他面带微笑,始终注视着团员们,手的动作不大,但很细致。在他的引领下,合唱团把那首舒缓的芬兰民歌演绎得幸福、安详、甜美。

学生“大师”

“学生”和“大师”似乎不能相提并论,然而,在交流营中,笔者却见到了这两者的完美结合。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位大师,在本次交流营中授课的还有国际合唱联盟副主席唐少伟、中国合唱协会童声合唱委员会主任孟大鹏。笔者发现,三天的讲学,几乎每一场不授课的大师都会到场听课,而且从不迟到早退。有一节课是普能林介绍合唱的发声训练,要求学员共同参与。我们时而起立时而坐下,时而张嘴“吃大苹果”时而闭嘴“嚼东西”,从哼鸣到母音发声训练,每一条练师们都和我们一起做。唐少伟虽然胖但转动起来还是很自如,格拉塞斯唱时眉毛鼻子都动起来了,孟大鹏直直地盯着普能林,认真和专注的程度决不逊于我们。

笔者很感慨,“虚怀若谷”,“亦师亦生”,“活到老学到老”,或者这就是大师们之所以成为大师,且保持着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吧。

证书上的亲笔签名

交流营要结束了,学员们都拿到了写着自己名字,印制精美的学习证明。“快看!这些签名不是印上去的,是大师们的亲笔签名呢!”老师们七嘴八舌的,交换着证书。为什么老师们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应呢?因为以往拿了太多统一的、简单的、还需要自己补写名字的“证书”。本期交流营,共有来自全国27个省、市的176名合唱指挥、音乐老师参加,一百多份证书,大师们需要签多久才能签完?拿着这份珍贵的学习证明,我们感受到了最真挚的亲善、友爱和被尊重。

交流营已经结束了,除了实实在在收获了关于合唱指挥的知识和技能外,笔者更忘不了大师们的亲切和亲近,忘不了他们教学的投入、治学的严谨和为人的谦和,那一桩桩的“小事”更彰显了大师的气度和迷人的风采。

上一篇:六祖分支 乐声各异 下一篇:创演150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