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逻辑与历史意涵

时间:2022-07-28 04:13:41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逻辑与历史意涵

摘 要:党的十报告指出,“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坚定“三个自信”必须要理解各自的逻辑与历史意涵,从而入心、入脑。坚持“道路自信”,其逻辑与历史意涵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合理内核、具有兼容并包性、对历史经验与国情的统一思考。“理论自信”的逻辑与历史意涵体现在:其理论核心――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与时俱进的品质。“制度自信”的逻辑与历史意涵为: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社会和谐、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三个自信”;逻辑意涵;历史意涵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后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1]

恩格斯的论证为我们指明了逻辑与历史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要真正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了解它的产生发展与消亡的过程,研究事物在历史发展中所经过的各个阶段,把客观事物当作历史过程,但历史发展过程还应该遵循一定的逻辑、一定的规律。所以,在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正是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辩证统一。

一、“道路自信”所体现的逻辑与历史意涵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集中了改革开放30多年党和人民勇于创造、敢于创新的智慧,又包含着改革开放前历史时期敢于探索的经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中央反复强调“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放弃老路和拒绝邪路,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守。

坚持“道路自信”,其逻辑与历史意涵为:第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合理内核。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关键在于它以科学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石,建立在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三大规律的基础之上,从中国实际和当今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完善科学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原则,从而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规定。

第二,具有兼容并包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同时结合中国具体的国情,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从民族智慧、民族精神中获取丰厚的营养,烙上中国印记,产生出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吸收世界的先进和优秀文明成果,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融合了国际与国内的界限,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前进的道路,以引导中国走向前进。

第三,“摸着石头过河”。20世纪50年代,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正确的指导方针,遗憾的是这一探索未能坚持下去。总结历史教训,邓小平同志提出,解决好走什么样现代化道路的问题,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打破僵化观念的束缚和固定模式的羁绊,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中国的实际建设社会主义。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实践证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

第四,当代中国的国情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理由。当前中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我国已经处于社会主义;二是我国还是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坚定道路自信,就是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评价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否正确,首先要看其道路是否与本国国情相符,是否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与时代潮流合拍,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党的领导下,拧成一股绳,以创造幸福生活。

二、“理论自信”所体现的逻辑与历史意涵

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我们形成和创造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由于这样的理论是正确的,使我们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坚持“道路自信”自然亦坚持“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的逻辑与历史意涵体现在:第一,其理论核心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因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场就是以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观点就是以这样的立场来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自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站在这一立场上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以这样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完全有此自信。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任何固守本本、漠视实践、超越或落后于实际生活的做法都不会得到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借鉴继承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而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又具有内在的联系,都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与升华。正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才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开创出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局面。

第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90多年来,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同样也得到历史的证明。

第四,现实指导:使中国旧貌换新颜。当代中国,经济总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技术水平跨上了一个大台阶,国家财富、人民生活收入、社会保障等均有了质的飞越。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当代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所有这一切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三、“制度自信”所体现的逻辑与历史意涵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具体就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制度(包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等)的自信,即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制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之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的自信。

“制度自信”的逻辑与历史意涵体现在:第一,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优势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和衷共济解难事、提高效率办好事,高效率、低成本(相对于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安排,使我们党、国家和社会具有强大力量:如资源整合力、统筹协调力、组织动员力、决策执行力和危机应对力,集中一切力量、资源和智慧,成为向着共同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中国梦――前进的强大力量。

第二,能够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形成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要坚持中国最为基本的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既体现了人民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又显示出多层次、全方位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制度优势;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尊重市场的表现,又使政府发挥了作用,既能纠正市场扭曲,又能弥补市场失灵,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时所形成的资源配置优势;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既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又有利于发挥民众的能动性;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制度安排,使得其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得以实现。这一制度框架的设计,为我们创造了无数的“中国奇迹”“世界奇迹”,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绩。

第三,能使得社会和谐、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就是公平正义和以人为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初步建立了以税收调节、税收再分配、劳动多方面保障为主要手段的收入调节制度设计,当前正在朝着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个美好目标不断进取。事实证明,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才能够保持社会稳定、和谐以及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十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制度三个方面构成的,其中,道路是途径、理论是指南、制度是保障,三者构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总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到开辟、坚持和发展。所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也是三位一体的。其逻辑和历史意涵是非常丰富的,需要我们深入地进一步挖掘,从而更加能够坚定“三个自信”。正如邓小平在党的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指出的:“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2]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4-0003-02

收稿日期:2014-12-08

作者简介:陆月娟(1966-),女,江苏苏州人,教授,从事高校思想理论工作与研究。

上一篇:班主任的价值 下一篇:新民诉法庭前证据交换制度功能定位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