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住宅遇上互联网

时间:2022-07-28 02:34:10

当住宅遇上互联网

住宅是中国房地产中最主要的部分,本篇,笔者从一个新的角度,即住宅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来探讨与互联网相结合最有发展前景的几个方面。

中国的住宅生命周期按70年产权算应该差不多――目前的质量保证到70年还能住人就不错了。从开发到销售大概在3.5年,只占了5%,剩下的95%是使用阶段。我们今天把目光都集中在这前5%上――投入和产出都在这个阶段,看看互联网怎么参与到这个阶段中。

第一个方面:互联网与采购,这个环节牵涉万亿的投资。目前已经有多个集采平台电商模式的尝试,比如中城联盟集采模式、绿城电商模式等。这个万亿级的B2B市场吸引了众多目光,但可惜的是,大多数尝试还是线上线下两张皮,借用电商概念来做具体线下。

第二个方面:互联网与营销,由于营销直接关系到产出,所以得到行业的一致认可。从无网络不营销,到无电商不营销,再到无移动不营销(易居中国董事局主席周忻语),房地产营销与互联网结合经历多个阶段,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不仅提高了营销效率,而且降低了营销成本,甚至导致了传统媒体在房地产领域中的尴尬地位。当前我国互联网与房地产营销结合得比较好的企业有乐居、搜房等。最近,大型房企也纷纷出手营销移动端,如万科、旭辉等,这块业务正如日中天。

第三个方面:互联网与金融,在交易环节还有一个最重要内容即付款,包括首付和按揭,这又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而且在银根紧缩和银行限制颇多的情况下,这方面的需求更大。房地产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晚,但易居、搜房和平安好房等都高调进入这个领域。易居与新浪、众安等建立了“房金所”,搜房成立房地产金融公司,平安好房喊出“消灭中介”口号,也全力抢这块蛋糕。各家切入点不同,但目标一致,效果还有待观察。

在住宅生命周期这前5%阶段,互联网可在上述三个万亿领域全面参与,互联网与营销的结合已经相对成熟,而互联网在采购平台和金融平台的运用虽然刚起步,但空间和机会相当的大!

而在住宅生命周期的后半段,平均长达66.5年的运行和维护阶段,住宅与互联网能结合的市场更为广阔,盈利点也更多,主要包括了三大领域:

第一大领域,物业管理。互联网让物业服务更高效而人性化。在社区增值服务中,将互联网思维新商业模式运用到物业管理环节中, 可以较全面地覆盖社区的物业管理服务范围。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加快向互联网物业管理服务转变,就目前来讲,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专业商,专门为社区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的公司,利用互联网整合社区居民需求,提供相关配套服务及增值服务。2、开发商,特别是全国性的千亿公司,旗下都有上千个社区在管理,完全可以借助互联网,完善传统的保安、清洁等基础物业管理服务,迅速培养客户依赖度,把社区增值服务作为未来的赢利点,这类企业如万科、绿地等,一旦他们认识到物业管理的价值后,都会转化为巨大的商业价值。3、平台型,即今天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架设起商家、社区、物管三者互动的平台,并不断充实内容以提升客户粘性,养成客户消费习惯。这种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普遍性和大流量,对互联网资源利用要求较高,如易居联合新浪腾讯等推出“实惠”。

第二大领域,社区电商。互联网可使社区的商业业态更宽泛,定位更精准。社区结合电子商务搭建的社区服务平台,能提供居民“最后100米”范围内的服务。

在当前电商市场上,已经开始与社区增值服务嫁接的电商――淘宝和顺丰,均做到了良好的开端。淘宝代购,利用其商业渠道的优势,设立社区淘宝网网购实体服务点,帮助消费者一站式购买日常家居等各类用品,以及水、电、煤等公共事业缴费,信用卡还款和其他个人消费。顺丰嘿客,则利用了物流优势,建立了“便利店+快递”O2O的社区新服务模式。

第三大领域,社区金融。互联网使社区金融服务更贴心、细致。社区金融把线上的平台与线下的金融点有机对接,形成较为全面的社区金融服务。目前,多家企业已搭建社区金融服务平台,拉近了金融服务与社区的距离,包括民生银行的社区网店、招商地产的招商银行APP、万科的社区银行等。

以上这三个领域虽然刚刚启动,但潜在价值巨大,虽然布局刚刚启动,但未来竞争一定是白热化的。

上一篇:小妈妈真麻烦(上) 下一篇:投资充电桩或是一笔好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