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或减小焊接残余应力

时间:2022-07-28 02:21:31

如何消除或减小焊接残余应力

焊接残余应力是焊接结束后残留在焊件内的应力,残余应力对焊接结构的强度、腐蚀和尺寸稳定性等使用性能造成影响。虽然在结构设计时,考虑了残余应力的问题,在工艺上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防止或减小焊接残余应力,但由于焊接应力的复杂性,结构焊接完以后仍然可能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另外,有些结构在装配过程中还可能产生新的残余应力,这些焊接残余应力及装配应力都会影响结构的使用性能。常用的消除或减小残余应力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热处理法

热处理法是利用材料在高温下屈服点下降和蠕变现象,达到松弛焊接残余应力的目的。同时,热处理还可改善焊接接头的性能。生产中常用的热处理法,有整体热处理和局部热处理两种。

1.整体热处理

将整个结构件缓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低碳钢为650℃),并在该温度下保温一定的时间(一般按每mm板厚保温2-4min,但总时间不少于30min),然后空冷或随炉冷却。整体热处理消除残余应力的效果取决于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加热和冷却速度、加热方法和加热范围,一般可消除60%-90%的残余应力,在生产中应用比较广泛。

2.局部热处理

对于某些不允许或不可能进行整体热处理的焊接结构,可采用局部热处理。局部热处理就是对构件焊缝周围的局部应力很大的区域及其周围,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保温,然后缓慢冷却,其消除应力的效果不如整体热处理,它只能降低残余应力峰值,不能完全消除残余应力。对于一些大型筒形容器的组装环缝和一些重要管道等,常采用局部热处理来降低结构的残余应力。例如,在铺设热力管道的过程中,焊接结束时常采用氧乙炔焰对焊缝进行局部加热,来降低焊接部位的残余应力。

二、机械拉伸法

机械拉伸法是通过不同方式在构件上施加一定的拉伸应力,使焊缝及其附近产生拉伸塑性变形,与焊接时在焊缝及其附近所产生的压缩塑性变形相互抵消一部分,以达到松弛残余应力的目的。实践证明,拉伸载荷加的越高,压缩塑性变形量就抵消得越多,残余应力消除得越彻底。在压力容器制造的最后阶段,通常要进行水压试验,其目的之一也是利用加载来消除部分残余应力。

1.温差拉伸法

温差拉伸法的基本原理与机械拉伸法相同,其不同点是机械拉伸法采用外力进行拉伸,而温差拉伸法是采用局部加热形成的温差来拉伸压缩塑性变形区。做法通常是在焊缝两侧各用一适当宽度(一般为100-150mm)的氧乙炔焰嘴加热焊件,将焊件表面加热到200℃左右,在焰嘴后面一定距离用水管喷头冷却,以造成两侧温度高、焊缝区温度低的温度场。两侧金属的热膨胀对中间温度较低的焊缝区进行拉伸,产生拉伸塑性变形抵消焊接时所产生的压缩塑性变形,从而达到消除残余应力的目的。如果加热温度和加热范围选择适当,消除应力的效果可达50%-70%。

2.锤击焊缝

在焊后用手锤或一定直径的半球形风锤锤击焊缝,可使焊缝金属产生延伸变形,能抵消一部分压缩塑性变形,起到减小焊接应力的作用。锤击时,注意施力应适度,以免施力过大而产生裂纹。

三、震动法

利用由偏心轮和变速电动机组成的激振器,使结构发生共振所产生的循环应力来降低内应力。震动法所用设备简单、价廉,节省能源,处理费用低,时间短,也没有高温回火时金属表面氧化等问题。所以,目前在焊件、铸锻件中,为了提高尺寸稳定性,较多采用该方法。

总之,焊接过程是一个不均匀加热和冷却过程,焊接结构必然存在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这不仅影响焊接结构的外型尺寸和外观质量,也会给焊后的继续加工带来很多麻烦,甚至直接影响焊接结构的强度。所以,根据焊接结构的不同情况,合理选择消除或减小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上一篇:关于弹流实验结果的分析 下一篇:中等职业院校动漫专业工学一体化改革优劣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