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体育后进生”的心理素质

时间:2022-07-28 02:12:56

如何培养“体育后进生”的心理素质

体育后进生是指体育品德和体育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学习任务,或是体育达标不能合格的学生。“体育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关注每一位同学,寻求方法帮助“体育后进生”摆脱“后进”,让每一位同学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品质,使之成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是教师和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也对提高我国初中生的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体育后进生”的每一个体的基本素质也存在差异,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况。那么如何针对不同个性进行诱导、转化进而提高他们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培养“体育后进生”的心理素质。

一、在体育教学中重视注意力的培养

“后进生”做事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注意力易分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培养他们的注意力。针对“后进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我常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练习活动,如“定力”竞赛,让“后进生”在口令声中立正,周围同学大声说笑,引他们发笑,看谁能不笑并坚持最久。再如让其做“反口令”练习(即听口令做与口令相反的动作),这种练习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并迅速做出准确判断。通过这些简单有趣的教学活动,降低了难度,活跃了气氛,让他们在易学、乐学中培养注意力。

二、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坚强毅力的培养

在体育课中,我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锻炼毅力的活动,如有时在烈日下上耐力项目的课程,“后进生”常常因怕苦怕累而“偷工减料”,不按质按量完成训练任务。在教学中我先暗示出他们的心理弱点,帮助他们自动分析自身的心理缺陷,并通过鼓励措施使他们认识到“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道理,适时指导他们学习什么是“极限”、如何克服“极限”,以及“第二次呼吸”等生理学的基本原理,让他们知道掌握一些“小窍门”也能战胜困难,然后通过“榜样教育法”引导他们赶超其他同学。通过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有效地调动了“后进生”坚持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勇气和毅力。

三、在体育教学中给予“成功”的机会,树立其自信心

信心,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奠基石。“体育后进生”大都缺乏自信,因为他们经常失败,较少尝到“成功”的甜头,久而久之失去了应有的自信心,往往就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自卑心理。在体育课这特殊的科目中,这种现象尤其明显,因此培养“体育后进生”的自信心尤为重要。在体育教学中应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多给这些“后进生”成功的机会。例如,在教学中一些“体育后进生”能完成的动作应尽量多让他们展示,并给以一定的鼓励和评价;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善意的“谎言”来树立其自信心。如在田径项目的教学比赛中,我们可以采用“少报时间多报远度”的办法,使“后进生”产生“我进步了”的心理,从而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四、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竞争意识

竞争是人们力求上进的动力。要使“体育后进生”的心理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是非常必要的。上体育课时,我专门为“体育后进生”创设“激励信号”以调动他们的竞争意识。“激励信号”即征服标志,如立定跳远练习,在他们第一次试跳后用线标上,激励他们超越自我、超越他人,并视情况调节标志,原则是只要积极争取就能达到,即我们平时所言的“蹦一蹦就能摘到桃子”,使他们体验到拼搏后取得胜利的喜悦心情。有时也可以让体育“后进生”与其他同学竞争,培养他们勇超先进的意识,形成竞争心理。

当然,“体育后进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要有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十分丰富的心理知识,掌握各种心理调节的方法,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积极培养“体育后进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协调发展。同时对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及行为要及时了解、掌握,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并多鼓励,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转化“体育后进生”。

上一篇:在高效的园地里精耕细作 下一篇:做一名心理健康的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