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兴趣 走进民族音乐

时间:2022-07-28 07:01:07

激发学生兴趣 走进民族音乐

摘 要:为了举办一个不同凡响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为奥运会开幕式出谋划策。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北京奥运会最重要的是突出民族特色,其次是科技创新。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原副部长艾青春说,中国的56个民族和谐相处,开幕式要有民族特色,同时体现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文化。

关键词:方法; 兴趣; 热爱; 民族音乐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055-001

民族音乐集中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拥有数以万计的民歌,、品种繁多的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戏曲。他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要民族,要创新”的见解充分说明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音乐教育中渗透民族音乐的文化教育,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信心,弘扬、继承、发展民族音乐文化。

那么,在流行音乐几乎占有了学生全部注意力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民族音乐呢?本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围绕“审美”核心,选择相应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遵循了两个原则,第一,是美的。只有美的作品,才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第二,是典型的。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非常丰富,仅民歌部分就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大部分,各个部分又含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格各异的作品。结合教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中选择主题鲜明、风格性强、旋律优美的作品介绍给学生。如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的开阔、自由之美;山西民歌《刨洋芋》的生动、纯朴之美;南方民歌《弥渡山歌》的含蓄、飘逸之美;还有风格各异的全国各地的《茉莉花》。精心的选材结合着老师生动、细致的讲解,都能在学生心中产生强烈的共鸣,感受到民歌之美,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民族音乐真正走进学生

1.从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入手,激起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我曾做过一项调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同学不喜欢民族音乐,认为没有时代感,没有新鲜感。可见,消除学生的偏见,提高学生的兴趣是民族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关键。在当代优秀的创作歌曲中,运用民歌素材的成功范例比比皆是。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好啊,那就从流行音乐开始吧,跟学生聊聊刀郎,他的很多音乐都具有新疆的味道,告诉学生刀郎的名字其实是取自于新疆一个古老的民族刀郎族;再和学生聊聊他们喜爱的歌手如韩红、斯琴格日乐、彝人制造等,告诉他们《青藏高原》、《天路》的旋法、韵味,以及“呀拉索”的衬腔,均具有鲜明的藏族民歌风格……

让学生听包装好的“成品”,听蕴涵着民族元素的流行歌曲、影视歌曲、经典歌曲,听学生喜爱的“女子十二乐坊”的音乐。如奥运会开幕式上用太古遗音演奏的曲子就是教材上的古曲《广陵散》,魏晋竹林七贤出场,稽康演奏古琴曲,突显魏晋潇洒风度。另外击缶而歌的效果让人感受到中国古老的打击乐器的震撼,还有宋祖英和多明戈的对唱《爱的火焰》,这首歌中能明显地感受到用了民歌《茉莉花》的音乐元素,这一切无不激起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软化学科边缘,提高学生欣赏民族音乐的水平

2.1用散文化的语言讲述音乐。散文是一种美丽抒情而又自由的文体,它能最真切、细腻地表达人心中的感觉和转瞬即逝的美妙思绪。如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欣赏完藏族的民歌后,我又让学生欣赏了朱哲琴的《阿姐鼓》。在欣赏之前,我用了这样的导言:深夜,人们燃着酥油灯,保持屋内的光明,以为这样能防止恶魔的入侵。晨起,人们早祷,以为这样可以安抚已逝亲人的灵魂。也许,我们知道有太多的迷信色彩,但是,我们仍为他们那期盼美好、安宁生活的希望和那颗质朴的心感动。这一段话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2.2用多彩的笔描绘音乐。美丽的图画是凝固的音乐,优美的乐曲是流动的画面。对于描绘风景、场景的乐曲可以让学生先听音乐,而后自由描绘自己聆听音乐所联想到的画面。如:《草原放牧》《锦鸡出山》等音乐;对于较抽象的乐曲可以对学生进行提示,如以《二泉映月》为例,可提醒学生画里肯定有把二胡,那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拉曲子,又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呢?还可以让学生画出部分旋律的旋律线,体会阿炳的一声叹息,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描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三、营造艺术氛围,让学生热爱民族音乐

音乐的教育作用一般是通过长期感染、潜移默化而形成的。教师应创设一种能让学生轻松接受的氛围,把学生带入与民族音乐相融的环境之中。校园广播是学校必备的常规媒体之一,课间播放一首或几首优雅的民族乐曲,可以起到消除疲劳、焕发精神之功效。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便能够自然地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

传统的民族音乐是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了解他们就是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欣赏它们就是体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情感。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传统民族音乐的陈述方式、结构逻辑以及审美取向与今天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特别是中学生生活在一个世界文化大交融的社会里,西方现代音乐文化和当代审美意识的影响,已经使他们很难与古朴的民族音乐产生共鸣。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带领学生多接触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让他们热爱自己的音乐文化,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不仅提高自己的专业,也需要加强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民族音乐感,提高把握民族风格作品内涵的能力,把握音乐情感变化的细微之处,把蕴含在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民族韵味展现给学生,让民族音乐之花在学生心中尽情绽放!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教育,浙江省音乐家学会

[2]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

[3]音乐学科教育学,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音乐素质教育不应忽视视唱练耳教学 下一篇:让语文跨学科学习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