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边区纸币

时间:2022-07-28 04:00:42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发行的第一种纸币就是“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行流通的,是国共合作抗日的产物。我党为了适应统一战线的需要,决定统一使用法币,于是主动停止了苏维埃货币的发行工作,边区境内成为法币流通区域。

为了维护法币信用,促进流通,活跃市场,方便群众,根据当时市场流通状况和需求,边区政府于1938年6月授权以延安光华商店的名义发行元以下辅币,即光华商店代价券。从此,形成了以法币为主,光华商店代价券为辅的同时流通的现象。边区政府为确保法币与代价券的主、辅币关系,严格控制代价券的发行量,1938年发行量只有9.9万元。前后共发行6种面额,7种版别,全套合计2.12元。至1941年2月止累计发行430.7215万元。

代价券以光华商店资产作保证,持币者可按1:1的比例兑换法币。人民群众称之为“光华票”。1941年2月边区银行开始发行1元、5元、10元边币,同时兑收光华商店代价券,从此,代价券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的基本特征:各券背面均有光华商店公告三条:“一、为便利市面流通特发行代价券;二、凭此券×张或其他通用小票凑足10角即兑换法币1元;三、此券发行十足准备,准备金全部存放边区银行,由边区银行保证并兑换。”

各券主要特征:(1)1938年版贰分券(图1),73×40毫米,正面蓝色,上端印有“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名称,下端花框内有“贰分”面额,左右上角有“二分”字样,下端有“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印”。背面黑色,印有“延安光华商店”文字公告三条;(2)1938年版5分券(图2),73×40毫米,正面棕红色,券面版式与2分基本相同;(3)1938年版1角券(图3),90×48毫米,竖式,正面红棕色,上端有“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名称,上方圆圈内有“光华”两个美术字,下方及左右下角有“壹角”面额。背面黑色,印有“延安光华商店”文字公告三条;(4)1938年版2角券(图4),98×56毫米,竖式,正面深棕色,上端印有“光华商店代价券”名称,上半部分有山、屋、宝塔等图景,下端及左右下角有“贰角”面额,底边有“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印”。背面棕色花框内有“延安光华商店”文字公告三条;(5)1938年版5角券(图5),128×65毫米,正面茶绿色,右侧上端有“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名称,券名下方有池、亭等风景图案,左侧花框与四角有“伍角”面额,右下端有“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印”。背面黑绿色,花框内有“延安光华商店”文字公告三条;(6)1940年版5角券(图6),124×53毫米,正面浅红色,上端有“光华商店代价券”名称,左右分别有纺纱、牧羊图案,中间有“伍角”面额,下端有“凭券兑付国币”6字,左下方有“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年份。背面蓝灰色,上端有“光华商店”拼音文字,中间有英文面额,下端有“1940”年份;(7)1940年版7角5分券(图7),128×53毫米,正面紫色,左侧有“光华商店代价券”名称及延安宝塔山图案,下端有“凭券兑付国币”及“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年份,右侧及四角为“柒角伍分”面额。背面蓝灰色,上端有“光华商店”拼音文字,中间有英文面额,下端有“1940”年份。

该券由中央印刷厂印制,由书法家高秉仁设计制版,高秉义书写,铜板雕刻家高伯衡雕刻。其设计、印制精美,构图大方。

该券由于边区银行兑收较彻底,加之随着岁月的流逝,其存世量寥寥无几,在钱币市场上很难见到它的踪影。

责编陶贝

上一篇:江西明藩王墓玉器鉴赏 下一篇:上海工部书信馆邮政用品及其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