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打老师事件看中国的“教育危机”

时间:2022-07-28 03:59:14

从学生打老师事件看中国的“教育危机”

摘 要:文章从学生、家长、社会和老师四个角度对近年来频发的学生打老师事件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改变此现状需要道德的引导和法律对教师合法权利的保护,需要教师运用正确的惩戒方式并树立威信,也需要社会的通力合作。

关键词:校园暴力;学生;老师;社会;措施

近年来,我国屡屡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其中竟不乏一些学生打老师的事件,例如安徽省蒙城县某中学的一名老师因催交试卷被围殴,又如广东省连平县某中学有学生拿板凳砸老师。这些视频中触目惊心的场景让人不禁陷入沉思,中国本应是一直沿袭尊师重教的传统,为何现在的学生却缺乏对教师的基本尊重呢?教师该如何管理学生呢?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对待这种现象呢?

一、校园暴力的定义

关于校园暴力的定义,国内目前尚未有统一答案。以“校园”为中心来看,它的定义具体可以分为“校园内暴力说”“校园内及周边暴力说”和“校园被害人说”三种。“校园暴力说”指的是发生在校园内的暴力现象。“校园内及周边暴力说”认为,校园暴力不仅仅指发生在校园内的暴力现象,还应当包括校园周边发生的与师生有关的暴力现象。研究者朱作鑫认为: “校园暴力, 应当是指在学校实施正常管理、教育职能期间, 发生于校园内部及其周边的,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对学校师生所实施的暴力行为, 它属于社会暴力的一种。”[1] “校园被害人说”认为校园暴力是一种侵害学校学习环境和秩序的暴力行为。从以上三种观点来看,笔者较为赞同“校园内及周边暴力说”。

关于校园暴力,较为常见的是学生欺凌学生。而老师打学生,学生则对老师施加暴力的事件在近些年也逐渐引起了公众关注。本文则将以学生对老师施加的暴力行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学生打老师的原因分析

初中和高中学生的年龄基本在13~18岁之间,仍处于青春期。他们认知能力不够,承受挫折能力差,做事容易情绪冲动。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在学生打教师的各类案例中,学生的暴力行为基本都属于激情犯罪。老师几句严厉的训斥都可能导致学生的暴力行为。

当今的学生多为家中的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照顾,有些孩子变得唯我独尊,受不得一点委屈。他们中的部分学生缺乏包容心和责任感,对于教师的批评和合理惩戒极易产生抵触情绪,一言不合就动手打人。除了打人的学生,也不乏一些作为“看客”的学生,他们围观而不出手的表现实际上是默许了这种践踏教师尊严的行为,在没有任何人反对的情况下,殴打教师的行为只会愈演愈烈。一些家长的偏激行为也助长了这种气焰,他们不但不向孩子说明这是不对的行为,还会找到教师为孩子出气甚至认为教师对孩子的合理惩戒让自家孩子受了委屈。

当今的师生危机也是社会因素使然。现在的社会十分浮躁,教育事业也变得功利化。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许多教师渐渐淡化了他们的育人职责,他们往往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如何,而忽略了他们的身心发展。当然,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一些教师在管理学生的方法上也存在问题,他们有时不能冷静面对学生犯错,因为惩罚方式不当而触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道德引导和法律约束

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辛勤园丁,需要学生最起码的尊重与敬畏。学生打老师,无论是从社会道德层面还是法律层面都是对教师的不尊重,更是侵犯了教师的权益。因此,社会、学校特别是家长都需要长期给孩子灌输尊师重教的道德观念,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学会谦虚、尊重和冷静处事。父母应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及时制止他们的暴力行为,同时也要以身作则,不要用暴力手段解决孩子不听话或犯错的情况。父母亦不能事事护着孩子,总把矛头指向老师,否则时间长了,这种错误的观念就会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欺凌(无论是对同学还是对老师)是十分恶劣的行为,是违背道德准则的。同时,仅仅依靠道德教育并不能完全遏制这种现象,教师对学生一些恰当的惩罚应有法律的保护,在这一点上我们国家的法律做得是很不够的。一些学生倚仗他们未成年人的身份对老师实施暴力行为,老师反而成了较为弱势的一方。反观当今社会,我们总是在强调要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常常因为学生受了一点委屈就过度放大老师的过错。法律中明确写着教师不得体罚学生,我们至今却没有什么法律是有关禁止学生打老师的。老师的正当权利若得不到维护,他们就只能每天提心吊胆过日子,我们又怎能容忍教师的尊严就这样被践踏?

四、教师自身的改善

现今许多教师在面对这些频频发生的师生冲突时对是否该管学生产生了犹豫。教师也很明白,很多时候多管学生会造成很多麻烦,一些学生的抵抗和家长的指责一度让教师们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于是,有的教师索性采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避免得罪学生。但在我看来,管理好学生既是教师的权利又是教师的义务,作为教师,理应对自己的学生负责。因此,教师如何正确地管理学生成了一个问题。其实学校中也不乏老师打学生的情况,作为成年人,教师要有自控和修养,不可因为一时冲动就体罚学生或辱骂学生,这会滋长学生的反抗情绪和暴力行为。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就不需要被管束和惩戒了,因为“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2]

教师惩戒的方式十分关键,如何让惩戒建立在理解并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是每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关于成功的教育方式,我想到了陶行知做校长时著名的四块糖果的故事。仅仅是四块小小的糖果,就巧妙地让一个想用砖头砸另一个同学的男生改过自新,并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很多时候,微笑比严厉更有力量,赏识比批评更具激励。因此,教育者要树立平等的心态和宽广的胸怀,不要采用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态度。

孔子也曾有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对教师也有启迪和参考意义,光是粗暴的斥骂或打是与学生心理相悖的做法,结果只能适得其反,静下心来态度平和地讲道理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真正接受老的批评,想要去改正。

我认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威信的树立很重要。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的身上留下永远痕迹。”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加强个人修养,提升个人魅力。同时,他们也要关心热爱学生,并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另外,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情况时,也不要忽略了他们生活的其他方面,如果一个教师能让学生全面发展,那他一定会成为让人尊敬的教师。教学由重视成绩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向素质教育,这也是之前提到的应试教育大背景下,教师不应忽视的地方。

某校学生打老师事件发生后,师生双方达成了相互谅解,但我觉得这远远不能真正解决师生矛盾。我们不能再将此类事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有社会真正正视这个问题,学校、家长、社会进行通力合作,教师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保障,他们的尊严才得以维护。

参考文献:

[1]朱作鑫.校园暴力之概念、现状及防治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5).

[2] 陆少明. 学生打老师,怎么办?[J]. 班主任,2007(2).

徐心蕊(1994―),女,浙江绍兴人,杭州师范大学英语师范专业学生,本科。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上一篇:“三性二意”:音乐课堂的教学原点 下一篇:“互联网+教学”:内涵、特征、优势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