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础日语教学中难读“汉字?和语”翻译法

时间:2022-07-28 03:31:03

浅析基础日语教学中难读“汉字?和语”翻译法

摘要: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据2012年度日本Z教育机关调耍全球范围内128个国家和8个地区的日语学习爱好者的人数达到400万人,其中中国就达到了105万。可是无论是在生活中、新闻报道中、还是日语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同样使用汉字的中日两国在对“汉字”和“和语”的理解上和发音上有诸多不同,特别是在国家邦交层面上,新闻报道中经常会出现如何正确的报道两国首脑的名字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本研究就是针对此问题现状而进行的一些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日语教学;汉语;和语;翻译法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有着很长的历史渊源,从最初日本派到中国学习的“遣隋使”开始到现如今很长一段时期内,两国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彼此的文化,在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传统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很深的交流。即使在现在,在以京都、奈良等历史文化名城为首的日本各地都可以看到模仿中国的传统建筑物和寺院等。据2012年日本语教育机关调送臣疲全世界学习日语的人数达到400多万人,其中中国学习日语的人数超过韩国,以105万人占据第一位,从中国选择到日本的留学生也达到13万人。现如今,在日本还可以看到中国很多的传统节日“端午”“七夕”“重阳”等等,由此可见中国对日本的文化、传统仪式等有着很大的影响。另外,在亚洲的各国中,像中国和日本那样广泛的使用汉字的国家几乎没有。汉字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和传达信息的手段。

近20多年来,中日两国的贸易往来迅速地扩大,相互交流也日益变得频繁起来,日本的人名,地名等频繁出现在中国的文献里、新闻报道里。在签订合约的时候,如果不使用文字是不可能的。可是,因为国家的不同,使用的语言和文字也一定是不同的;即使使用相同文字的国家,根据地域的不同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方言存在,并且由于对文字、单词的意义的理解的差异,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误解等。哪怕是一个文字的理解错误也可能会带来数亿日元的损失。关于中日两国文字互译过程中难读汉字、和语的发音如何界定,松s志(1995)提到:「中国の国家胜趣筏普J定されると、各分野において冥利用されることになり、いったんQまってしまえば、Lいgにわたり影力をもつことは容易に想像され、gに学g上のみならず、外交上などでも大きな意味を持つものといえる [1]。笔者自身从日本留学归来,在高校中担任日语研究教学工作,对此问题深有感受。经常在新闻报道中听到、看到中日两国难读汉字的发音不规范问题;也经常在教学过程中被学生问及某些难读汉字的发音时,自身也非常困惑。在日本留学期间也有幸选修过松s志先生的课程,因此也产生了研究如何在“基础日语教学中翻译中日两国的难读汉字”的想法。希望通过此次研究比较分析,为中日两国在如何确定“难读汉字”的翻译法上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二、“汉字・和语”的发音实践例

在本节中,笔者将以自身在日语学习和日语教学中遇到的实例和自身体验为基础,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国外留学期间,经常会被日本同学问到「私の名前は中国Zでなんでiむのって教えてくれますか(能教我我的名字的中文读法吗?)。如果是和中国共通的汉字的话,马上就可以教给对方;可是经常被问及的名字当中有很多是中国所没有的文字或者说是不用的常用外的文字,即不能教对方错误的发音,面对没有的汉字发音我该如何教对方呢?

特别是以日本首相为首的国家代表正式访问中国的时候,如何正确的报道对方的名字而让新闻报道部门大伤脑筋。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日本的新闻媒体上,某一个日本学者作为嘉宾在参加一个电视节目中有关中日问题的新闻报道中,在事前的准备中播音员咨询到「 中 国 の 首 相 の 温 家 宝 さ ん は 中 国 式に i ま な け れ ば い け な い ん で し た っ け ? 「 い や 、 日 本 式 に 『 お ん ・か ほ う と i め ば い い ん で す よ と 答 えた が ,到底是应该按中文的读法读还是按日文的发音习惯读, 即使是作为经常报道新闻的播音员也感到非常的困惑。围绕两国之间的“汉字・和语”的读法问题,两国专家之间也展开了各种论争。作为一个国家的代表来访自己的国家,既不能随意的认为这样读或那样读,更不能读错以免在外交礼仪上出现失礼的行为。

在日语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的日本“和语”。比如说类似日本的总务大臣“菅xァ敝械摹篙选够蛘摺皋y、「这样中国没有的汉字情况出现,那么应该如何发音呢?能按照中国发音习惯“有边读边,没边读中间”,分别「菅すが=「官guan、「yつじ=「十shi、「=「田tian或者「wgui这样来发音吗?即使这样发音了,这个发音是否正确也无从得知,因为没有一定的基准和定义。个人在实际教学当中,认为可以借鉴「寿司和「刺身这两个日文外来词的读法,即使我们不按中文发音来读「寿司shou si「刺身chi shen,即使读「寿司すしsi xi和「刺身さしみsa xi mi,我想也完全能沟通。不仅如此,如果按照日文发音来读的话,会令人马上在脑海中出现日本料理的感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年轻人对于异文化的理解的加深,在一些必要的场合,笔者认为没有必要一定要把对方国家的“和语”按照中文的发音来读,而按对方的发音来读会更能体现我国的文化底蕴和对不同文化的吸收与融合。

三、今后的展望与课题

人与人之间要想构筑良好的关系,必定离不开语言的沟通与交流。笔者在留学日本期间,在大学进行日语研究与教学期间,在与日本友人交流的同时,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因为对于汉字意思理解的不同而产生的异文化冲突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日益增多的中日交流当中,找到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一个一个去解决发现的问题,相互借鉴、相互共存、相互理解,这才是正确的异文化交流方式之一吧。希望以国家为首的研究团队尽快研究制定“现代汉语中字音缺失的日本难读汉字的读音规范”,并运用到新闻发表、实际交流、词典中,这对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起着决定性的意义。

谢辞:本次研究和发表得到桂林理工大学基础教学建设项目的支持才能顺利完成,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松s志『日本のh字・中国のh字三省堂1995年

[2]新井一二三『中国Zは面白いv社2004年

[3]麟生『日中ことばのhちがい2004年 くろしお出版

上一篇:高中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探究初中化学如何进行有效的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