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范畴化理论的幽默感研究

时间:2022-07-28 02:47:57

【前言】基于范畴化理论的幽默感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第二,调节能力。摆脱困境,幽默者会关联不同范畴间的相似属性。因此,幽默者能够从容地建构顺应范畴,即通过改变已有的认知图式或创立新的认知图式来顺应现实。 第三,把握能力。通过对幽默者的人格进行范畴化分析,我们发现幽默者的共性是淡泊、谦逊、勤勉和坦诚。...

基于范畴化理论的幽默感研究

范畴化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基于范畴化理论的言语幽默研究表明,幽默者具有范畴化的思维方式,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机智的反应能力、灵活的创造能力和高超的言语能力。现运用范畴化的相关理论,透过内涵和提升两个视角,对幽默者的这五种能力进行深度解析。研究表明,范畴化理论对于解释幽默感迸发的过程以及制定幽默能力提升的方案大有助益。

范畴化幽默感言语幽默幽默感是以有趣、可笑而又富有意味的言辞或行为机智地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幽默感也是乐观宽厚的处世态度和从生活(包括言语生活)矛盾中感知笑源笑料并将其转化表达为可引发笑声之作品的能力。幽默感还是感受幽默又表达幽默的综合创造能力。上述研究成果让我们对幽默感有了概念的认知,然而幽默者何以能乐观从容、机智聪慧和妙语连珠呢?范畴化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只有客观世界能被范畴化或以范畴的形式表达出来,我们才能较好地认识客观世界。运用范畴化的相关理论对言语幽默进行语料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幽默者在与外界事体进行互动体验时,他们会运用已知的信息、知识和常识对不同事体的相似属性进行对比和概括并在范畴间进行错位关联。我们还发现,幽默者能够深刻地洞悉外界事体、敏锐地感知笑料笑源和灵活地运用语言表达和创造幽默。此外,幽默者在应对挫败感时会迅速地适应外界环境并适时地通过言语来维护自身社会形象。这样,适应能力、洞察能力、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和言语能力就构成了幽默感的五要素。下面,我们将运用范畴化的相关理论透过内涵和提升两个视角对幽默者的这五种能力进行解析,以此来深入细致地揭示幽默感的本质并明确合理地制定提升幽默能力的方案。

一、适应能力

我们都熟悉那个永远乐呵呵的大肚弥勒佛,他的信条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言语幽默表明,在陷入困境、遭遇质疑或感到难堪时,幽默者可以轻松自如地化解郁郁寡欢之事,将精神和心理的压力降至最低。当他们不能改变环境时,他们能够改变心境。既来之,则安之。弗洛伊德讲过:“最幽默的人,是最能适应的人。”那么,幽默者为何能拥有超强的适应能力呢?通过范畴化分析,我们对幽默者的适应能力概括并分类如下:

第一,接纳能力。陷入困境,幽默者会对相同或相似的事体进行概括和归类,视为同类事体。因此,幽默者能够淡定地建构同化范畴,运用已有的认知图式来同化现实中的负面事体,即敞开博大的胸怀接纳从天而降的磨难或突如其来的窘境。

第二,调节能力。摆脱困境,幽默者会关联不同范畴间的相似属性。因此,幽默者能够从容地建构顺应范畴,即通过改变已有的认知图式或创立新的认知图式来顺应现实。

第三,把握能力。通过对幽默者的人格进行范畴化分析,我们发现幽默者的共性是淡泊、谦逊、勤勉和坦诚。罗伯特・斯蒂文森曾经说过:“一般掌握幽默力量的人,都有一种超群的人格,能自在地感受到自己的力量,独自应付任何困苦的窘境。”正所谓无欲则刚,超群的人格力量是幽默者在言语交际中能够适应外界刺激的保障。大量的人物幽默表明,幽默者多愿以轻松的态度面对自己,以严肃的态度面对人生,多能忘却眼前现实的严峻性。那么,如何才能增强适应能力呢?通过对言语幽默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幽默者直接体验或间接体验的范畴越广,他们适应外界环境的刺激就越容易。为此,我们先要形成范畴化的思维方式,之后通过后天体验逐步增强适应能力。然而,适应能力的曲线不是一蹴而就的抛物线,而是循序上升的螺旋曲线。遇到交际困境,我们用幽默减少一点气急败坏,接纳能力就会增加一分。遇到新的交际困境,增强了的接纳能力又有助于我们用幽默化解一点偏执极端,调节能力就会增加一分。二者相加,合力形成把握能力。因此,当我们在生活的体验中形成了用幽默解围的意识之后,我们就能轻松地运用幽默来化解社交中的尴尬和冲突。至此,乐观从容的生活态度和洒脱宽容人格品性就在这种螺旋式的交替过程中稳步形成了。

二、洞察能力

在人类社会里,笑料异常丰富,却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发现这其中的情趣。幽默者之所以总能够有乐相随,皆因他们深刻的洞察力。幽默不拘性别、不拘年龄、不拘身份、不拘学识。对幽默者的性情进行范畴化分析后,我们发现生性洒脱之人很容易在生活中发现快乐,即便顺境;生性宽容之人亦容易在生活中发觉快乐,即使窘境;生性严谨之人也可以在生活中发掘快乐,即便困境;生性乐观之人总是能在生活中挖掘快乐,即使逆境。那么,幽默者的洞察能力为何如此深邃呢?通过对言语幽默进行范畴化分析,我们发现:第一,幽默者善于认识,划分范畴。幽默者拥有丰富的认知图示,身处某种环境,他们能区分实体、数量、性质、关系、空间、时间、姿态、状况、活动和遭受等范畴,通过幽默对他人进行启智、愉悦、安抚和净化。第二,幽默者擅于辨识,解构范畴。幽默者能够清楚地判断出交际对象的类型风格和动机意图,利用幽默进行展示、释放、防御和攻击。寻常者一句话说到人跳,而幽默者一句话说到人笑。第三,幽默者长于专注,分析范畴。幽默者拥有多样的思维图示,他们能在交际时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某个概念上,瞬间抓住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事物内部的联系。通常,我们对范畴中事体属性的认知会经历由低向高、由浅入深、由单到多渐进的发展过程。那么,洞察能力是否会随着范畴化的深入而深化呢?通过对幽默者的观察方式进行概括,我们发现幽默者通常能做到如下四个步骤:第一步,潜心。幽默者多沉着冷静,所谓“心”安方能“思”展。第二步,专注。“专”即专一,经常就某一概念进行属性归类;“注”即关注,时常就某一概念进行属性扩充。经验表明,专注的时限越长,属性的积累就越多,洞察力也就越深入。第三步,精细。观察各地风土人情时,务求清楚明白,即明确观察对象、观察视角和观察方法。第四步,深化。总结以往的认知成果,进一步发展新的认知。至此,我们发现心静则眼明。良好的判断力源自对自身需求的明确了解以及对他人动机的准确掌控;出色的解析力源自对事体进行正确的类属划分以及对范畴进行多维的属性解析。如果你想体察人类社会里潜在的笑源,你可以借鉴幽默者的经验;如果你想发觉社交环境中隐藏的笑料,你需要擅用对比、概括和类推。

三、应变能力

幽默者总能将恼人的问题平常化,将平常的问题趣味化。幽默者通过突然地、迅速地使交际话题朝向非常态发展来体现幽默感,这会带给听话者出乎意料的和突如其来的体验,并使他们因预期落空而发笑。时间越短,听话者的惊奇感和兴趣感越强,幽默感就越强。那么,在由急中生智而生成的幽默中,幽默者的反应为何如此迅捷呢?基于范畴化的言语幽默分析,我们将从交际目的、交际策略和交际图示三个方面来诠释应变能力的内涵。

1.明确的交际目的。幽默者明确认定幽默在言语交际中降压实力最强,他们能够通过揭示他人无知、彰显自身智慧、摆脱人为窘境等方式将交际中的自我压力或人际压力瞬间降至最低。因此,幽默者能够迅速地在交际中确定悦人抬己、驳人护己、责人释己的交际目的。

2.独到的交际策略。第一,在范畴间进行错位关联。从逻辑的角度来看,错位关联包括矛盾、突兀、反常等,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协调。因此,错位关联越明显,幽默感越强。第二,对范畴边界进行模糊化处理。在原型范畴理论(The Prototype Theory)中,隶属于同一范畴的各成员之间不存在共享所有特征的现象。由此,我们可以把事体间的部分相似转变为全部相等,这种“化异乱同”或者“偷换概念”的方法谓之机智。最后,多样的交际图示。例如,举重若轻、一语双关、掌控语轮、绵里藏针、针锋相对、笑里藏刀、顺势解窘、焦点转移、以讹制讹、以牙还牙和将错就错。如何提升应变能力呢?第一,把握交际对象。根据交际对象的自尊、身份、性别、性格、背景和环境审时度势并随机应变。第二,设定交际视角。训练比较、对比、概括和类推四种技能,解构对方范畴,重构己方范畴,形成新的概念。第三,切换交际范畴。从范畴化的内在机制来看,认知主体倾向于将相同或相似的事体进行概括和归类,视为同类事体,这样便于认知加工。因此,认知加工的速度越快,范畴切换的速度就越快,反应就越迅捷。例如,“错位关联”这种机智对幽默感外化的速度就大有助益。第四,内构交际图示。交际图示的形成需要经年累月的体验、积累和实践。我们可以先借鉴和模仿已知的交际图示,继而进行幽默的言语交流实践,最终内化现有的交际图示或内构新的交际图示。至此,我们认为反应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厚积薄发。

四、创造能力

在言语交际中,幽默者常常会根据交际语境的需要重新思考、重新验证、重新抽象和重新建构,这些“新”力体现了幽默者优于常人的创造能力。下面,我们将透过范畴化的视角来还原幽默者发挥创造力的过程。首先,选择知识范畴。幽默者通晓古今中外、天南地北、历史典故、风土人情、天文地理、声光电化、文史经哲以及名人轶事,这些是他们游刃有余或信手拈来地创造幽默的基础。其次,发散思维范畴。同一范畴内的诸多成员彼此之间只是相似,不同范畴的边界具有“模糊性”特征。幽默者通过某个属性关联不同范畴的成员,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或多个层面阐释不同范畴成员所呈现的相似属性。这种思维的发散性,视为心灵自由度。最后,再造幽默范畴。想象需要空间,创造需要平台。幽默者能够基于新的体验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进行自由的创造,这是因为幽默者能够通过类推和概括来自由创建新的幽默范畴。幽默者具有高超的迁移能力,他们能够扩展和创建范畴,他们还能够借助熟悉的事体类推不熟悉的事体,视为旧皿盛新水或新瓶装陈酿。那么,如何才能提升创造能力呢?第一,筹备思维养料。例如,阅读幽默作品、积累妙语笑话和摘抄幽默格言,等等,体验幽默技巧并丰富幽默内涵,感受幽默语料中事体间的相似性和区别性是如何被幽默创作者进行错位关联的。博览群书、拓宽视野外加积累知识是我们在交际场合胸有成竹地进行思维创造的基础。第二,拓宽思维广度。在训练发散思维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与原型成员具有相似属性的事体进行归类来扩充现有范畴;也可以将与某一非代表性成员具有类似属性的事体进行归类来建构新的范畴。学会跳出思维常式,运用新的眼光看待周遭的人和事。第三,激发思维活力。范畴化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特征,由此,我们可以通过范畴归类练习,事体互动体验和事体归类阐释等手段来激发思维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创造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范。在言语交际中,交际主体若是能在思维范畴化的过程中充分地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生活中潜在的笑源和笑料在范畴间进行超常逻辑的属性关联,即可谓之创造。由此,我们发现知识经验越广博丰富,思维思域越发散跳跃,想象越不拘一格,创造力才能更加高超自如。

五、言语能力

眼睛可以容纳一个美丽的世界,嘴巴则能创造一个精彩的世界。作为幽默感外化的物质载体,语言在言语幽默的创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应地,幽默者言语能力的高下就成为最终体现他们幽默感强弱的点睛之笔。那么,如何运用语言表达幽默呢?所谓语言表达的幽默,语言谓之物质载体。视为工具,功在描述。通过对语言表达的幽默进行分析,我们将用语言表达幽默的方式分类如下。

第一,通过语言描述由原型样本及相似样本共同建构的范畴来表达幽默。原型样本即某一范畴中最具代表性的范例,具有最大的家族相似性,整个范畴就是围绕它建立起来的。

第二,通过语言描述由同一概念关联的不同范畴来表达幽默。由于范畴的边界具有模糊性的特征,因此,在言语表达的幽默中,关联不同范畴的数量就成了衡量言语表达者描述幽默能力的标准。那么,又如何运用语言创造幽默呢?所谓语言创造的幽默,语言谓之笑源。左翻右造,违背常律。

第三,幽默者通过常规的语义范畴对非常规的语义范畴的错位来创制言语幽默。即用更为具体的、外延小的词义代替

另一方面,大学生也是“中国梦”的实践主体之一。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力量。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直接形象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就是要指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符合“中国梦”时代要求的幸福观,要教育大学生拥有充足的知识储备、顽强的意志品质、健康的身心人格、乐观的进取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来践行梦想,创造幸福,建设幸福中国,实现中国梦。

三、在“中国梦”指导下实践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改革

在“中国梦”的指导下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就要求高校要引导学生树立符合时代内涵的幸福观,改革实践符合时代特色的幸福观教育内容和方式,引领学生践行符合时代精神的幸福梦想。

1.用时代内涵丰富高校幸福观教育内容

“中国梦”关于幸福的描述蕴含了物质生活、身心健康、抱负才能、人际关系等丰富的内涵,这对于高校的幸福观教育也相应提出了完善主要内容的要求。在传统的理想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理财教育的基础上,还应该关注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道德法制教育、社交礼仪教育等。其一,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学会面对压力和挫折的时候怎样调试自我,有效释放压力和情绪,保持身心的愉悦;其二,职业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准确地认知自我,制定适合自我的人生规划,更好地实现人生抱负;其三,道德法制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幸福的深刻内涵,正确理性面对金钱与诱惑,把握好物质享受与道德法律的关系;其四,社交礼仪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懂得如何与人和谐相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为创造幸福生活练就更多的技能本领。

2.用时代特色改革高校幸福观教育方式

传统的高校幸福观教育往往形式较为单一,而“中国梦”主张的是要人人都有梦,人人都践梦,因此用时代特色改革高校幸福观教育方式就是要让大学生成为幸福观教育的主体,以第二课堂积极配合带动第一课堂,用启发式教学替代传授式教学,引发大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并形成科学的幸福观,引导大学生在体验教育中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体验教育主要有两种典型的形式,其一,是实践体验,就是通过直接的实践行为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幸福的内涵,体会到创造幸福的快乐,如心理剧编排、理财技能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开展国际交流的夏令营、参加志愿者行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幸福的真谛,找到自己的幸福之路;其二,是典型教育,就是通过树立和宣传符合时代特色的幸福典型,用间接体验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追逐幸福的力量,如国家道德模范事迹学习、幸福人生讲座等形式,用典型的力量来感染和带动大学生选择高尚的人生,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统一,在建设幸福中国的过程中也实现自己的人生幸福。

3.用时代精神引领大学生践行幸福观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是要人们敢想敢做、锐意进取。大学生是实践中国梦的关键力量,高校是大学生成长的摇篮,因此高校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也要贯彻时代精神,着力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的养成、创新能力的练成,将时代精神融入到幸福观教育中去,引导学生将幸福观与个人的成人成才相结合,将实现学业梦、职业梦、发展梦、成才梦作为个人幸福实现的一个个阶段,用创新精神鼓励自我,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创新践梦,打牢知识储备,激发创新活力,奖励创新成果,用时代精神引领大学生践行幸福观,践行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张海莲.幸福观及幸福观教育研究述评[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2).

[2]闵绪国.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论析[J].学术短论,2010,(2).

[3]张明.“中国梦”的特征、价值导向与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3,(7).

[4]孟东方,王资博.中国梦的内涵、结构与路径优化[J].重庆社会科学,2013,(5).

[5]骆郁廷,史姗姗.中国梦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J].思想教育研究,2013,(9).

上一篇:浅析CDIO工程教育改革在高校的实践 下一篇: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微机教改中的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