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生成需要智慧

时间:2022-07-28 01:23:40

课堂生成需要智慧

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应时刻关注生成,独具慧眼、善于及时捕捉课堂互动中产生的有价值的新情况、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把师生互动的探索引向深入,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间,使课堂上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更加精彩。

一、精心预设,期待生成

预设的重点要考虑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的整合,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丰富、可研究的素材,制定多维目标,创设各种探究情境,为创造课堂“生成”提供条件。其次,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兴趣爱好做到心里有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样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对哪类活动更感兴趣?新知与旧知的切入点在哪儿?教师要尽可能多使自己的预设符合学生的实际,才能为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创造条件。例如:在《买铅笔》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师:文具店有15枝铅笔,卖出9枝,还剩多少枝?

教师先引导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进行计算得出结果。

先摆15根小棒,拿走9根,还剩6根,即15-9=6

师:如果不让你们摆小棒怎么办?

生1:可根据想加法算减法。15-9=?,想:9加几得15,9+6=15,所以15-9=6。

生2:可以把减数9分解成5和4,15-5=10,10-4=6,所以15-9=6。

生3:5-9不够减,可以把15分成10和5,先从10-9=1,再用1加上个位上的5等于6,所以15-9=6。

生4:我的方法和他们都不一样,我这样想:15-9先把减数9看作10,15-10=5,10比9多1,多减了1,再从得数里加1得6,所以15-9=6。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15-9=6后,再设计的问题:“如果不让你们摆小棒怎么办?”这句话,将自己的教学预设顺利完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从而使课堂更加的丰富、精彩。

二、抓取火花,鼓励生成

在一节复习课上碰到这样一题:植树节到了,四年级植树137棵,五年级植树166棵,六年级植树的棵数比四年级和五年级植树总棵树少78棵。六年级植树多少棵?大部分学生列式为:137+166=303(棵),303-78=225(棵)。正当教师要结束这题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方法。我先用求出六年级比四年级多植多少棵,列式为:166-78=88(棵);再求出六年级植树多少棵,列式为:88+137=225(棵)。”为了证实自己的方法正确,他还在黑板上画了线段图分析给大家听。同学们纷纷发出赞叹。受他启发,又有学生想出了另一种解法,即:137-78=59(棵),59+166=225(棵)。可见,学生的智慧、潜力是非常巨大的,这种创新,不可能是目标所能预设到的。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合作学习,促进生成

合作学习是课堂生成的重要因素,在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主动地构建他们对自己所学的新知的内在联系及其与旧知联系的理解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面更大,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增加,就可能为生成意想不到的情况。

例:在探索梯形的面积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推导过程,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呢?”

通过小组的合作与讨论,学生得到了多种转化的方法。

两个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可以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可以把梯形先分成两个小梯形,再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可以用割补法,补成一个三角形。

可以把梯形补成一个大的三角形,再转化为两三角形的差。

前三种,都是在教师的意料之中,可没有想到,通过合作学生还能讨论出后两种方法,真出我的意料之外。可见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合作中学,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造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变奏预设,顺应生成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一个开放、动态的过程,数学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在创造,已从预设不断走向动态生成。当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与教师课前的“预设”发生偏差。教学不能按既定的“预设”进行时,就必须利用教师的机智进行必要的调控和科学的引导,甚至果断地放弃预设,引导探索,使课堂上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从而使课堂更加精彩。

例如:在教学完“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总结出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后,突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知道,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就是末尾是3、6、9的数。”当时,也有很多的同学马上表示赞同,但也有一些同学表示反对。我知道这是由于受“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负迁移干扰产生的。本来,这是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但给学生这突如其来的打乱,看到学生之间的针锋相对,不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是不会善罢干休的。我只好放弃了对能被2、5整除数的巩固了,而引导学生对能被3整除数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高涨,思维活跃,最后得出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从中也体会到了自我成功的乐趣。

总之,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要求课前的精心预设,更需要教师在预设的基础上,进行灵活调适,追求动态生成,从而形成师生共鸣、智慧碰撞。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福建省泰宁县大龙小学)

上一篇:职业女性心理减压 下一篇:志愿解扣:这一次,你说了算